謝艷平 林艷



【摘要】目的:探討肝膽系統疾病中診斷中甘膽酸(CG)與膽汁酸(TBA),聯合檢測的意義。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選取我院自2020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40例肝膽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疾病種類分為肝硬化組(n=47)、肝炎組(n=47)、肝癌組(n=46)。同時選取同期來我院體檢的50例者為對照組,均給予甘膽酸與膽汁酸聯合檢測。比較各組水平。結果:肝硬化組、肝炎組、肝癌組患者的甘膽酸、膽汁酸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5)。且不同疾病患者的甘膽酸、膽汁酸水平均有顯著差異(P<0.05)。甘膽酸、膽汁酸聯合測定肝膽系統疾病的檢出率高于單一方法檢出率,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聯合檢測甘膽酸與膽汁酸,有利于鑒別肝膽系統疾病,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甘膽酸;膽汁酸;肝膽系統疾病;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25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1--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環境的日益變化,肝膽系統疾病發生率逐年增加,直接影響人們身體健康。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臨床較常見的肝膽疾病,人體膽汁酸的代謝與肝臟分泌、代謝程度、肝細胞受損程度有一定關系[1]。因此,通過檢測甘膽酸、膽汁酸在診斷肝膽系統疾病上有重要意義。本文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所選140例肝膽系統疾病例來源于我院自2020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住院及門診病人,根據疾病類型分為肝硬化組(n=47)、肝炎組(n=47)、肝癌組(n=46)。納入標準: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臨床資料較完整。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無法配合此次研究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同時選取本院收治的5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三組受檢者的基本資料如下表1所示,無顯著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參與者均清晨空腹抽取3ml靜脈血,將其置于真空促凝管中。以每分鐘3000轉的速度離心,10mm離心半徑離心處理10分鐘,分離血清。檢測儀器:雅培C16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試劑及方法:北京九強生物試劑、乳膠免疫比濁法測定甘膽酸,上?;葜性噭⒀h酶法測定總膽汁酸,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程及說明書來操作。
1.3觀察指標? 比較各組甘膽酸及膽汁酸水平及檢出率。陽性標準:甘膽酸及膽汁酸水平>2.7mg/L;膽汁酸>12μmol/L。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軟件對肝硬化組、肝炎組、肝癌組、對照組的水平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表明數據與數據之間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各組的甘膽酸及膽汁酸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肝硬化組、肝炎組、肝癌組患者的甘膽酸、膽汁酸水平更高,P<0.05,有統計學意義。不同肝膽疾病的甘膽酸、膽汁酸水平不同,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下表2所示:
2.2不同測定方法對肝膽疾病的檢出率
與甘膽酸、膽汁酸單一測定相比,聯合測定的檢出率明顯更高,P<0.05,有顯著差異。詳見下表3所示:
3、討論
肝膽系統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使其成為臨床多發疾病之一。甘膽酸是膽酸與甘氨酸結合的膽酸,是主要的膽酸之一。膽酸與鵝去氧膽酸稱之為膽汁酸,其甘膽酸在血清中以蛋白結合形式存在,通過檢測可了解到肝膽疾病的發生[2]。甘膽酸在肝細胞合成,經膽管排入膽囊收縮,且隨著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參與脂肪消化吸收。約有95%的膽酸由回腸黏膜重新吸收入血,再經門靜脈輸送到肝臟,并由肝細胞攝取。一般情況下,肝臟可有效攝取門靜脈血中99%以上的甘膽酸,重新入膽汁,但僅僅有1%的甘膽酸溢入到人體循環。當肝細胞受損時,肝細胞并不能有效攝取經腸肝循環達到肝臟的甘膽酸,使得血液中的甘膽酸含量增高[3]。當膽汁淤滯時,其肝臟排泄膽酸發生障礙,其反入到血循環中,也可增加血液中甘膽酸的含量。
膽汁酸是膽固醇在肝細胞中分解代謝的產物,當肝細胞受損時所攝取的膽汁酸水平將降低,進而導致血液中的膽汁酸水平升高。膽汁酸與甘氨酸、牛磺酸結合,產生膽汁酸,初級結合膽汁酸與膽汁進入到腸道,在細菌的分解之下,進而刺激膽汁酸,與新合成的膽汁酸儲存在膽囊中,最后隨著膽汁進入到腸道,膽汁酸的肝腸循環可重復利用膽汁酸。因此,健康者體內的膽汁酸水平相對較低[4]。本研究數據顯示:不同肝膽疾病患者的甘膽酸與膽汁酸有顯著差異(P<0.05),聯合檢測甘膽酸和膽汁酸的檢出率顯著高于單獨檢測甘膽酸或膽汁酸的檢測率(P<0.05)。
綜上所述,聯合檢測甘膽酸與膽汁酸水平,利于鑒別肝膽疾病,建議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馬倩.甘膽酸檢測在肝膽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意義探討[J]. 健康大視野.2020,15(3):55-56.
[2]徐雪芳. 血清總膽汁酸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聯合測定對肝膽疾病患者的臨床價值[J]. 2020,4(6):11-12.
[3]劉小梅, 甘福生. 血清甘膽酸檢測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 中國當代醫藥, 2021, 28(8):4-5.
[4]徐雪芳. 血清總膽汁酸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聯合測定對肝膽疾病患者的臨床價值[J]. 2020,4(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