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杭州市春蕾中學,浙江 杭州 310000)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工作原則,著眼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自從初中體育納入中考范疇后,學生的體育成績越來越受到家長、學校的關注和重視,使得原本相對輕松愉快的體育課也越來越有“應試化傾向”。在“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初中體育課堂如何減負激趣提質增效,對體育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鑒于此,本文將圍繞如何在“雙減”背景下,對提升初中體育教學效率的路徑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對于體育課教師來說,體育課的流程、內容設置、預期效果以及學生的接收能力是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的進步和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高精尖設備、計算機、醫用電子的設備、影像學設備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更新換代。大量先進的醫療設備在臨床中開始投入使用,這不僅提升了醫院的醫療水平,也增加了醫院的經濟效益,這對廣大患者而言無疑是極為有利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先進、尖端的醫療設備也意味著其價格高昂,引進先進而精密的醫療設備往往需要醫院投入需要不菲的資金。同時,越先進的醫療設備越需要進行嚴密的維護和維修,往往這些設備的維護、維修的費用也同樣巨大,由此可見,醫療設備維修管理對醫院正常運營的重要性。因此,在當前醫院管理體系中,對于醫療設備維修管理的研究已經是-項醫療方面的重要課題,直接關系著醫療設備的使用效率以及醫院的服務能力。同時,隨著我國的醫療改革工作不斷深入,近年來的醫療器械向智能化和多樣化方向發展,對醫療機構和醫療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新形勢下,為了促進我國醫療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明確的醫療器械維護管理體系勢在必行,促進醫療器械的科學利用,提高醫療器械操作的合理性,提高管理醫療器械有效性,積極分析解決醫療器械維護管理問題,加強醫療設備維護團隊的建設,保持醫院工作高質量和高效率運轉,為患者提供更為高質的服務,最終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見表1)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根據生理負荷指數的公式為平均心率/安靜心率,當數值大于1.8時,就表示體育課的強度大,對學生的身體刺激大,當數值在1.6~1.8范圍時,表示體育課的強度較大,對學生的身體刺激較大,當數值在1.4~1.6范圍時,表示體育課的強度中等,對學生的身體刺激也中等。初中體育課堂的特點是需要學生身體參與練習,同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進行體育教學,在此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強度承受能力[1]。通過數據整理分析,即按照平均心率/安靜心率的公式,得出體育課準備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結束部分三個階段的生理負荷指數分別是2.06、1.57和1.45。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三個階段都讓學生參與了體育課堂中,并進行了體育活動,符合體育課的學生要有一定的運動強度的要求。在這三個階段中,其中第一階段的運動強度最大,這就體現了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注意到了要將學生的身體條件和練習強度相結合來設計體育課堂教學方式。這也說明了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理負荷強度和身體素質條件,而不是一味地加大強度,單純為提高考試成績而進行體育教學,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體育教師要讓學生在玩樂中進行體育活動,要讓學生學會自主練習和鍛煉,并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內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由此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由于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逐漸增大,自身學習與身體負擔也較為嚴重,需要初中體育教學來減輕學生負擔。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設置運動密度,以減輕學生負擔。體育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更加合理的體育活動,來開拓學生的運動思維,提高學生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興趣,讓學生更加活躍地進行體育活動,進而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更加適合自己排解學業壓力和學習體育項目的方法,不斷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體育教師可以合理安排體育活動內容,適當增加課堂活動的豐富性,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活動的興趣,來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此外,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好課堂40分鐘時間,做到有緩有急,根據學生的審題承受程度下達體育任務,尤其是做好熱身準備活動,要求學生認真做好拉練,避免在后續的活動中出現受傷的情況。同時,教師還要全面考慮場地和體育器材的有效結合,在布置上面進行靈活改動,當學生出現疲勞狀態時,及時下達休息的指令,這種勞逸結合的運動方式,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和體育負擔。
根據教育部門制定的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綱要,通過合理設置體育課堂的練習密度來增強體育教學效果。例如(見表2),在學習足球時,有研究顯示:在38分30秒的課堂時間里,學生的足球練習密度能達到61%,在45分鐘的課堂時間里,練習密度達到了57%[2]。這就是說,在學生還未輪到自己的足球練習順序時,體育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練習,大大增加了學生的練習時間和機會,鍛煉了學生的身體,沒有浪費一點體育課堂的時間。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將練習密度與生理負荷指數的數據相結合,設計出怎樣才能讓學生的練習密度適中,同時對學生的身體刺激又不會太大的體育教學活動和內容,為更好地解決這個教學難點,體育教師應該格外努力。合理設置體育教學內容,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有利的一面,由此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可以增強體育教學效果。
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的不同,將學生們進行分組的方式,通過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來激發學生們的運動積極性和斗志,將運動能力較強的同學和能力略差的同學分為一組,這樣也可以通過同學的幫助來運動,縮小差距。此外,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好課堂40分鐘時間,做到有緩有急,根據學生的審題承受程度下達體育任務,尤其是做好熱身準備活動,要求學生認真做好拉練,避免在后續的活動中出現受傷的情況。同時,教師還要全面考慮場地和體育器材的有效結合,在布置上面進行靈活改動,當學生出現疲勞狀態時,及時下達休息的指令,這種勞逸結合的運動方式,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和體育負擔。例如,體育教師可通過分組的方式,舉辦“我愛體育運動”的主題活動,設置多種體育活動,看看哪個小組掌握的運動更多,體育活動形式多樣化,例如設置往返跑、蛙跳、跳繩、跳遠等。

表3 各組跳繩成績與往返跑成績
(見表3)在比賽結果總結中,體育教師發現在跳繩成績上,由于三人分組的情況,在三分鐘內有的小組可以達到1156個,而在有的小組卻只有962個,這就體現出不同學生跳繩的差距,而在往返跑中,跳繩成績不太好的小組反而排名前列,教師可以以此為例,向學生們說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體育專長,需要在多種體育活動中發現自身的專長,同時提升自我效能。而對于教師而言,則需要在體育教學中發現不同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培養。依據學生對各項體育項目中的適應能力,合理設置多種體育活動,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同時加強團隊合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此在不斷的體育運動中,鍛煉學生的身體,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做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體育課堂上良好的學習氛圍也激發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會格外的高。
體育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和對體育運動的接收程度,對學生的活動做出個性化、多樣化的評價,由此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滿足學生的個性心理需要。體育教師應多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和動作,增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信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提供保證[3]。

表4 50米跑成績教學前后的對比
例如(見表4),在剛開始進行五十米沖刺跑的教學時,體育教師可以對于學生的跑步成績進行記錄,有的學生速度較快,男生可以達到7.5秒的合格成績,也有的可以在6.8秒滿分,當然也有速度較慢的8秒,對此,體育教師可以采用一些表揚方式,比如說一些“你做得真好!”“你的動作真標準!”的激勵話語。或者用一些親切的動作表達,比如拍拍肩、親切的微笑等。在下一節體育課的五十米跑步中,體育教師通過成績發現,之前僅僅成績合格的同學,在這一次的沖刺跑中,達到了7秒的速度,成績大大進步了,而之前是滿分的同學,這次的成績仍然是滿分,這恰恰體現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是多么的重要,能增加學生對參與體育活動的信心,讓學生不再畏懼體育活動,遇到困難時也不再退縮。對于同學們為跑步所做出的努力應給予充分的表揚與肯定,有了贊賞,這就更能激發學生對成功的興趣,活躍了體育課堂的氣氛,學生們更積極地進行體育運動,課堂效率也會顯著提高。
體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所在學校的既有條件,根據初中生的階段發展和接收程度來安排體育活動,根據更為簡單的教育規律來進行授課。根據“雙減”政策的教育工作目標,及時更新體育課堂教學方式,做到與時俱進。營造良好的體育課堂氛圍,讓體育課堂更有趣,對學生更加有吸引力,也更利于學生對運動知識的吸收,讓學生的學習做到有松有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增強教學效果,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

表5 800米跑成績教學前后的對比
例如(見表5),在練習800米跑步時,體育教師可以在熱身活動時告訴學生,可以采用列隊跑步法,速度最快的同學在排頭控制速度,速度比較慢的同學在排尾努力跟上隊伍,這樣大家都可以跑完全程,成績也能得到區間范圍控制。由表格可以看出:未教學之前,一個班級里20個女生,可以有10名同學達到4分20秒內,有5名達到4分42秒內,剩下的5名同學在4分50秒內。而在教學完成后,根據800米跑步的成績來看,一個班級里20個女生,可以有15名同學達到4分20秒內,有4名達到4分42秒內,剩下的1名同學在4分50秒內。這樣,在之后的體育中考中,就有一大半同學可以有10分以上的分值了。
在練習實心球時,體育教師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進行投擲實心球比賽。例如,先講解動作規范,告知學生將球放在頭后遠方,通過大力甩動手臂,利用拋物線的運動軌跡來投擲實心球,這樣可以幫助投得更遠。之后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通過比賽成績來看,此次投擲比賽,有10名同學達到6.5米的投擲距離,有3名同學達到6.2米的投擲距離,有7名同學在6米的投擲距離。之后教師可以對此次投擲比賽進行總結,引導學生講解自身的投擲技巧,并組織學生對投擲過程的發力等信息進行表達與感受,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參與度。最終經過學生們的討論,確定了動作規范化的投擲方法確實更省力,也不容易受傷,在提高投擲實心球成績的同時,也保證了自己的身體不受傷害,同時也創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使每位學生都得到了成長。
體育教師通過教導學生更為省力簡單的體育方法,將體育活動簡單化,柔和體育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們不再認為體育活動是困難的、累人的,通過更為科學的體育運動規律來進行體育教學,讓學生的體育活動是正確的、不容易受傷的,這樣的體育課堂,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利于學生在體育中考中獲得更優秀的成績和更高的分數。
“雙減”政策的落地生根要求初中體育教師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對教學成果進行及時反思,由此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效率。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學生的運動素養,為其日后的身心健康成長構筑堅實基礎。對此,初中體育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努力多做表揚等方式方法,教會學生如何正確進行體育運動,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領略有魅力的體育精神,進而提高體育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