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越峰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等重要。只有學習興趣還不夠,學生只有在學習興趣的驅動下,將數學成績提高,才能更有興趣與信心學好數學。作為教師,應該迫切解決如何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這個問題。
關鍵詞:學習興趣;信心;課余時間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現在有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質量上花很多心思,力爭把每堂課上精彩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殊不知,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是息息相關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習成績的提高激發更大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僅要把握好課堂的每分鐘,學生的課余時間是如何學習數學的,對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與否也有很大影響。本人將從一下三方面來淺談如何利用課余時間提高學生數學成績。
一、整理好所有的數學公式并利用課余時間熟記公式
數學公式是人們在研究自然界物與物之間時發現的一些聯系,并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法。數學公式的積累,對于每個學生學習數學是必不可少的。整理好所有的數學公式是學生必須做好的事情。教師在教導公式的時候,有一個誤區,即學生只要對所學的公式真正理解其含義,就不會忘記所學過的公式。一般來說,小學生入學時,無意識記占主導地位。隨著年級的增長,有意識記效果趕上無意識記效果,最后有意識記的效果超過無意識記的效果,有意識記逐漸占主導地位[1]。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把學過的數學公式完整有序的整理在一本本子上,對學生熟記公式有相當大的幫助。
小學階段,要記憶的數學公式有:(一)、小學數學幾何形體周長、面積、體積計算公式,例如: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圓柱的表面積公式等;(二)、單位換算,例如: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等;(三)、數量關系計算公式方面,例如:單價×數量=總價、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等;(四)、算術方面,例如: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等;(五)、特殊問題,例如:利潤與折扣問題、工程問題等。
學生理解數學公式真正的含義,并整理好數學公式是熟記公式的準備工作。合理安排好課余時間復習并運用數學公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數學公式。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整理好公式,而且每天必須默寫10個公式,常用的和不常用的我都要默寫。學生會利用課前5分鐘或者大課間的時間熟讀數學公式。每天默寫之后,我會根據學生記得不熟練的公式,在黑板上布置相應的題目進行鞏固練習。一段時間之后,我所教學的班級學生對公式記憶的熟練度明顯提高,不像之前那樣要用公式的時候抓耳撓腮或者趕緊翻閱公式記載本,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班里后進生成績的提高較明顯。
二、整理每個題型的解題方法
數學題目每個題型都有一定的解題方法。經過這些年的數學教學,我的經驗是講每個題型時,不僅要講清楚題目本身真正含義、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最關鍵還是要幫學生總結每個題型的解題步驟。
例如:小麗買6角和8角的郵票一共26張,共用去16元8角錢。這兩種郵票各買了多少張?
第一步:審題。審題是做對題目的大前提。審題的時候,要找的就是題目中所出現的數學信息以及數量關系。本題中數學信息有6角和8角一共26張,共16元8角,等量關系有張數總和與錢數總和。
第二步:思考是什么類型的題目。本題是雞兔同籠問題。立刻回憶雞兔同籠的解題步驟。
第三步:按照題型解題步驟解題。切記:解題前先把單位統一。本題:16元8角=168角。?假設全部是其中一種,即假設26張全部都是6角,6×26=156(角);?實際總和與假設總和的差除以兩個量的差算出8角有多少張:(168-156)÷(8-6)=6(張);?總張數減去算出的張數等于假設的張數(6角的張數):26-6=20(張);④驗算,很重要的一步。嚴格要求學生養成驗算的習慣。20×6+6×8=168(角),與題意一致。計算正確。
教師不僅要上課講述每題的解題步驟,還要學生整理在本子上,每個題目解題步驟和例題是要配套記載好的,不然學生光看解題步驟也不一定知道是解答哪種題目。而且,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把整理本拿出來多看看。例如,本人要求學生每天的回家作業之一就是看整理本20分鐘。此方法在實施的時候有相當的困難,教師要花大量精力叮囑學生記載好整理本,還要定期花時間抽查學生解題能力,是項不容易堅持的“大工程”。本人在實施的一個學期里,花費了大量精力在學生身上,雖然效果不如想象中理想,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可以堅持下來,解題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我們班的后進生也漸漸找到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每日必練幾題計算題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當學生計算法則不清晰、口算能力不過關的時候,嚴重影響學生計算能力[2]。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對成績的提高也有明顯的幫助。每次考試之后,我都會對每張試卷進行卷面分析。有些學生成績總是不夠拔尖,就是因為計算能力不夠好;大部分的后進生計算題扣分太多。于是在計算能力的提高方面,我采取了每日(放學前20分鐘)必練幾題計算題的方法,當場批改,錯幾題再多做幾題,進行計算能力的訓練。一個學期下來,從計算題正確率21.3%(10/47)到78.7%(37/47)的提高,班里整體的平均分也提高2分。學生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個個學習興趣大增。
魯迅先生說得好:“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去擠總會有的。”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于課余時間。因此,只要學生充分利用所有可以為他們所用的時間,那么他們的數學成績一定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小學教育心理學》
[2]《淺談對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任媛媛,廣西南丹車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