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
摘要:在高校學生展開法律教學,可有效促使學生思想高度提升,激發學生的法律意識,促使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為學生步入社會建設社會夯實基礎。如今我國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結合新型教學輔助手段展開高質量的法律教育,幫助學生學習新時代法律,可促使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能力改善,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法律教育;高校教育
引言
法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語境下,培養懂法、知法、守法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多媒體的發展對于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將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基于多媒體的角度考量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是順應高校教學模式變革的基本要求。本文通過淺析多媒體視域下加強高校法治教育的價值意蘊,并分析其所面臨的具體問題,最后提出多媒體視域下高校法治教育的實踐路徑,以給當前高校開展法治教育工作提供方向指引[1]。
1高校法治教育的意義
高校培養出的高素質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需要具備文化知識素養,社會工作中要具備優秀的品質,完成本崗位工作為公司做出貢獻,完成這些工作的條件是學生在校期間充分的對法律知識掌握,形成優良的法律素養,在學習和工作中能夠遵守公司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隨著國家法治化建設被推進中,法治教育實踐是所有學習中最為關鍵部分。通過法治理論知識的學習,開展課后實踐教學,讓學生在法治實踐學習中角色扮演、多方向、不同層次運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保證法治實踐教學落到實處。教師在課程教育進行時,選擇不同類型的法治實踐教學形式,能讓學生的法律法規意識逐漸加強,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為實現依法治國的國家目標做出貢獻[2]。
2高校學生法律教育的具體內容
2.1法制教育
高中學生接受法律教育首先需要接受法制教育,所謂法制教育即法律規范性教育內容,主要包含基礎法學理論知識,通過法制教育可以對學生進行法制觀念教育,目的在于讓學生“知法”,提高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權力觀、義務觀以及現代法律觀,可有效引導學生將法制內容與自身所學專業的特點進行聯系,從而促使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例如,對學生開展法學基礎理論知識教學時,其中涉及的知識點包含法律作用以及法的特征、要素、體系,權利意識教學內容包含了公民的權利和保障體系,也對公民的具體權利和義務作出了明確規定。
2.2利用多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式,理論聯系實際
在教學時注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盡可能選擇能夠發揮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利用多媒體創新法治教育方法。高校法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討論,結合所學的法律知識及社會熱點時事,開展法學及時事探討,培養大學生發散性思維。此外,還應豐富教學方法,借助微信、微博等多媒體平臺制作普法宣傳的短視頻,增強法治教育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另一方面,發揮多媒體在法治教育實踐中的作用。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條件,給學生創造法律培養的實踐學習機會,比如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親歷模擬法庭,并且將其在模擬法庭中的表現進行全程直播,以讓學生感受真實法律場景的嚴肅性。與此同時,還可以開展法治視頻拍攝活動,讓學生自編、自演社會中真實法治事件案例,讓學生“現學現用”,通過法治事件案例再現的形式,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2.3強化考核制度,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保證法治教育取得應有的效果
作為高校領導人員,對法治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需要持續關注,要將學校內的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制度嚴格地執行,保證新課程改革要求被推行下去。考核制度的執行工作要與時俱進,將法治教育工作中執行不到位的內容改進。高等院校內的管理者,需要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情況,讓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全面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法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在思想政治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對法治案例的講解以及分析,學生能夠掌握法治教育的理念,促進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需要提前將法律知識點融入到思想政治知識體系中,讓學生能理解法律知識對國家發展的意義。高校要依據思想政治教育為法治教學工作的基礎,在其基礎上將法治實踐教學落實到實處,讓大學生知法懂法。
2.4利用多媒體教育,加強普法宣傳,提升法治素養
利用多媒體的開放性和個性化特征,強化大學生法治學習的多樣性,多媒體的海量信息和多渠道特征也為大學生自主學習法律知識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讓大學生學習狀態更加自主。多媒體信息具有交互性和匿名性,人際互動性較為頻繁,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其他約束機制,自我發揮的空間較大,大學生可以通過對社會熱點案件新聞的關注,進行討論從而達到學習知識、樹立信仰的效果,可有效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因此,法治教育的開展,除了課堂學習和法律知識講座外,還可以通過校園網、公眾號等媒體,搭建有助于學生交流的多媒體平臺,把法治教育活動融于大學生活中,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法治意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綜合形成的教學效果不言而喻。進行普法教育推送和信息解讀,多種形式地開展普法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民生,了解法律知識的重要性。此外,利用大學生接觸較多的網絡媒體,增加法治教育效果,將法治教育融入大學生生活中,提升大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主觀意愿。依托于信息技術和優質內容的網絡熱點,多媒體將會在內容、質量和傳播效果等多個方面進行普法宣傳,同時在另一方面也鼓勵了優秀師生進行創作,激發了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語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背景下展開教育教學工作,需要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為前提,展開高質量教學活動,為社會和國家培育更多高素質人才。高校教師展開法律教育工作,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為學生講解更多專業法律知識,并導入實際案例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高校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忠平.高校開展大學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措施[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53-55.
[2]莫良元.高校法治教育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20(1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