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美丹 吳嫻琳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中之重,經過相關調查會發現,在鄉村小學,很多小學生的語文閱讀量較少,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相比于城市學校來說相對較低,而且在發展方面有一定的阻礙和難度。首先就是鄉村小學語文老師的思想理念問題,老師應當明確認識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要多角度、多方法的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比如說語文任務型閱讀這個教學方法。一方面能夠較好的幫助鄉村小學生提高語文閱讀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鄉村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接下來就對鄉村小學語文任務型閱讀在教育學中的應用進行詳細探討。
關鍵詞:鄉村小學;語文教學;任務型閱讀
前言:
想要更好的分析鄉村小學語文任務型閱讀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模式,就應當先著力解決當前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說改變語文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再比如說帶領小學生認識到進行語文閱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等等。這些都是更好開展語文任務型閱讀的前提必要條件。除此之外,老師也要認識到任務型教學模式的不同之處,這樣才能更好地將任務型教學模式根據本班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進行改革創新,發揮出更大的優勢。
一、 何為任務型閱讀
任務型閱讀的重點在“任務”和“閱讀”上面,可以說是閱讀教學的一種形式。語文教師在上語文閱讀課時,要圍繞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逐一展開,向學生明確本堂課的目的、學習內容,以及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完成怎樣的目標。老師在開展任務型閱讀的教學課堂上要歸還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中心,自己做好引導的角色。
除此之外,小學生本就是一個特殊的視角的群體,語文老師要盡可能的去了解不同小學生的學習經歷、語文學習水平,以及他們更喜歡怎樣的學習風格等等,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根據小學生的情況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和課堂步驟,而且在開展相關閱讀活動時,能更好地鼓勵小學生參加,讓學生能有更加積極的語文閱讀興趣,促使他們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 鄉村小學語文任務型閱讀在教學方面的應用實施階段
要想更好地促使語文任務型閱讀在教學方面的開展,就需要老師和學生做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相應的任務。任務型閱讀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發揮自身潛力,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的去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更早的讓學生認識到自我價值的存在。而且在任務型閱讀教學的實施方面,老師要分清主導者和參與者的不同,要盡可能的和小學生建立較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兩者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信任、平等的基礎之上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提高語文閱讀的效率,更好地促進鄉村小學語文任務型閱讀在教學中的應用。除此之外,老師要摒棄以學生成績分數或者是排名先后判定學生好壞的傳統教學觀念,要善于去挖掘不同小學生的優點,多給予學生正面評價,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而且在任務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相關訓練,要培養他們在閱讀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書時理解本篇文章或本本書作者的意圖的能力,教會他們判斷和推理的一些基礎方法,當然老師也要讓她們學會靈活運用。而且不同的課文會有不同的推理和判斷方法,再加上鄉村小學的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相對來說較弱,并且相關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老師也一定要考慮到這些客觀問題。
三、 鄉村小學語文任務型閱讀在教學方面的任務后階段
任務后階段也可以說是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補充、拓展、延伸,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意識到自身的主體性,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進行語文閱讀的積極性,發揮出他們更大的優勢。在開展任務型閱讀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在帶領學生完成任務之后,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總結,也可以讓小組互評。比如說,老師在評價學生的任務完成成果時可以進行分組,給學生時間讓他們進行匯報總結,匯報總結可以有兩份,一份是站在講臺上進行口頭闡述,另一份是書面匯報,這樣在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書面總結能力。在所有小組匯報完結果之后,老師再逐一進行評價,找出他們的問題,并且對優點進行表揚。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給學生時間讓他們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討論,讓他們去學習不同小組所采用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再結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進行完善,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找到適合他們的閱讀方式,也能更好的幫助老師在課堂上促進任務型閱讀教學的開展。
四、 結束語
總的來說,提高閱讀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進行鄉村小學語文任務型閱讀教學的開展時,語文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鄉村小學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結合不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在體驗、感知之后才能形成較好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提升語文閱讀能力,進一步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給他們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更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麗麗.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 考試周刊, 2017(26):2.
[2] 顏龍生.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 基礎教育論壇, 2014(2):2.
[3] 陶梅.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 201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