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靜
摘要: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漢語為發展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同時,語文亦是我國中小學生重要的學習科目之一,不僅會影響到學生日后的深入學習,對學生的人生發展也將起到重要作用。許多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書面文字閱讀,常常忽視了有聲朗讀,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語文學習興趣不高。朗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之一,重視朗讀更能幫助學生把握語感,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朗讀絕不容忽視。教師應觀察學生的朗讀情況,及時發現學生的朗讀問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進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育;有效措施
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要環節,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能借助朗讀表達內心的情緒感受。基于此,文章對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進行探討。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作用
(一)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堂上,有效朗讀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正處于記憶的上升時期,記憶力能力極佳.通過對課文的反復朗讀,學生能迅速積累大量優美詞匯和經典語句,使語言表達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讀書之“三到”在朗讀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在朗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小學中年級的語文課文相對于低年級來說已具備了完整的故事情節和清晰的邏輯順序,段落之間結構緊密,環環相扣,學生通過朗讀全文,在朗讀中思考故事情節的發展,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
(三)朗讀有助于表達學生的內心情緒感受
關于朗讀,教師在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融入其中。此時,朗讀就成了一個帶有感情的有聲表達方式。深情地朗讀,能將學生的內心情感完整地表達出來,言語與情緒融為一體。
二、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教學運用范讀
“范讀”其實就是示范性的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一般都是教師進行范讀,學生進行跟讀,這其實也是一種朗讀的方法。教師的范讀不僅僅是對自己朗讀技巧的展示,更多的是為了引發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興趣,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了解。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的范讀,集中注意力,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
范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主要有三個步驟:(1)閱讀前的范讀。剛開始接觸文章時,學生對其內容十分的陌生,學習時較困難。教師的范讀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內容,讀通句子,掌握生字、生詞的發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語感,為全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2)文章內容發展與高潮的范讀。教師在范讀時要注意停頓、重音、速度和語氣。停頓一般是指在朗讀中詞語或語句之間聲音的間隙,它是作者情感的表達,所以,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有適當的停頓。重音主要是指對重點詞語朗讀時聲音的加重,教師在范讀時一定要注意對突出作者感情的詞語加重語音朗讀,以便提示學生重點注意。(3)閱讀后的范讀。了解文章之后再進行范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整理和鞏固課本知識內容,還能升華文章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現如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還采用著單一的教學方式,沒有認識到朗讀對于學生自身的影響,一心只想完成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目前為止,學生的朗讀困境重點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盲目練習,忽略教材實際。在語文課堂中,為了能更好的把握文章大意,教師一般都會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雖然教師的初衷很好,但是學生沒有一定的朗讀技巧,朗讀文章時表情平淡,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2)隨意訓練,忽略學生實際。由于一些小學學生從小沒有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所以在朗讀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添加字詞、遺漏字詞,甚至還讀錯、串行。為了改變這種現象,一些教師也嘗試過許多的方法,但都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學生也只是隨意的練習,沒有科學的指導方法。(3)無效訓練,忽視技能指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批評學生朗讀課文沒有感情。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并沒有教給學生朗讀技巧,只是一味的批評、指責。為了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朗讀技巧,規避上述存在的這些問題,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要求:(1)少評價、多練讀。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部分,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多加練習,掌握技巧。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而不只是一味的批評,打擊學生的自信心。(2)解文章、讀正確。教師要先為學生講解課本知識,讓學生能充分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利用一些朗讀技巧,通過對聲音的把控,讀出作者的思想情感。(3)講技巧、作指導。要想讀好一篇文章,就要利用科學的方法,把握語言的特點,掌握朗讀的技巧。其主要包括停連、重音、語氣、節奏四個方面。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朗讀技巧,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把握要領。
(三)進行朗讀訓練
朗讀是我國傳統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朗讀要做到吐字清晰,音準氣足,節奏停頓合理。語文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逐漸在練習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起初的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通過錄音進行跟讀,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其次,要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課本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最后,教師在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時候,要教會學生一些朗讀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提高朗讀能力。
三、結語
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思想的熏陶。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可以通過朗讀拓展思維,豐富想象力,體會作者的情感。同時,還要不斷地鼓勵學生進行朗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朗讀者尋找知識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米華影.小學語文低年級朗讀教學[J].讀與寫,2020,17(25):100.
[2]吳霜.小學語文朗讀指導[J].智庫時代,2020(09):8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