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所謂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是指將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融為一體,培育德技并修、技藝精湛的技能勞動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養方式。
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百千萬”目標,即建設100個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專業,1000所技工院校參與實施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培訓10000名工學一體化教師。
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具體如何推進實施?圍繞相關問題,人社部職業能力司副司長王曉君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短缺、結構失衡的問題突出,迫切需要加快培養既有扎實職業技能,又有較強就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開展工學一體化工作,是實現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突破口?!蓖鯐跃硎?,開展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工作,既是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本質要求,也是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急需人才的客觀要求,還是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內在要求。
《民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此前,人社部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其中有43個屬于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
在此背景下,《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對加快構建技能型社會、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王曉君表示,技工教育本質上是就業教育,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職業性,最好的培養模式就是“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
“推進工學一體化工作,就是要著力實現從知識灌輸向能力培養轉變、從課堂教學向生產教學轉變、從書本教學向實踐教學轉變?!蓖鯐跃f,還應建立現代技工教育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
在他看來,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是技工院校新形勢下的必由之路。
今年2月,人社部成立了首批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學指導委員會,這是技能人才培養歷史上首次成立的全國性專家組織。
那么,教指委如何助力工學一體化?
王曉君表示,教指委將充分利用專業優勢,開展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研究,承擔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的開發、遴選、審議等工作,制定工學一體化課堂、課程、專業、院校評價標準,參與實施工學一體化師資培訓,研究一體化課程教學資源開發方法,為各地各學校開展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
事實上,推動工學一體化工作并非新鮮事。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人社部就印發了《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在全國部分具備條件的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中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
目前,通過3批試點逐步推進,已有試點專業31個、試點院校191所。
“一體化課改理念得到企業、學校和學生的認同,一體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更加契合企業實際崗位工作要求,教學方法強化了以學生為中心,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畢業生就業率和用人單位滿意度?!?/p>
王曉君強調,技工院校培養的人才要適應企業、產業及行業需要,這是技工教育改革創新的一個根本問題。這不僅需要打造學校硬實力,更要改革教學模式,注重內涵發展,提升軟實力。
本次出臺的實施方案提到,制定課程標準、開發教學資源是推進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的主要任務。以通用職業素質課程為突破口,加快公共基礎課課程改革創新發展,促進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與世界先進標準對接。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優先開發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家急需緊缺職業的教學資源。
據了解,在“十四五”時期,人社部將按照“以專業和課程建設為主線,以評價標準為指引,分階段穩步推進”的原則,分3個階段逐步推進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
王曉君介紹,第一階段計劃選取30個試點專業在300所技工院校進行重點推進。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遴選公布第二階段新增30個專業的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新增300所建設院校。
到2025年,爭取實施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的專業達到100個,學校達到1000所。力爭實現“百千萬”目標,帶動廣大技工院校繼續深入推進實施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
為確保工學一體化工作順利實施,人社部強調,各地人社部門要充分利用有關項目資金支持推進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研究出臺工學一體化專業畢業生學習成績合格視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合格的具體操作辦法。
圍繞“十四五”期間培訓10000名工學一體化教師的總目標,人社部還將制定工學一體化師資培訓相關標準和工作計劃,分批遴選工學一體化師資研修基地,通過部里示范培訓、地方規模培訓的方式,加快工學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