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茹,楊艷明
(1.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99;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部,河南 鄭州 450099)
肺癌是呼吸系統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常并發癌性疼痛,其主要是由于腫瘤對外周神經根產生壓迫及侵犯,使機體出現持續性的針刺樣或燒灼樣疼痛,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1]。隨著中醫藥的不斷發展,止痛貼等中醫特色療法逐漸應用于臨床,但因個體的差異性,部分患者在使用了止痛貼后疼痛癥狀并未得到良好緩解,因此尋找促進患者對貼敷藥物吸收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紅外線照射主要是通過一種電磁波,可穿過皮膚,使肌肉及皮下組織等產生熱效應,能夠改善患者的免疫力、消腫鎮痛、調節生理機能、促進血液循環等[2]。研究[3]發現使用止痛消瘤貼聯合紅外線治療輕中重胸腹部癌性疼痛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且安全有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結合臨床經驗自制了元花止痛貼,將其聯合紅外線照射應用于肺部惡性腫瘤或轉移引發局部疼痛癥患者的治療中,探討紅外線照射聯合元花止痛貼對肺癌患者疼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選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肺癌患者78例,依據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根據數字化評估量表評分對疼痛進行分級,其中無痛為0分、輕度疼痛為1~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10分[4]。觀察組39例患者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48~65(55.49±5.06)歲,疼痛分級輕度8例、中度19例、重度12例。對照組39例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49~63(56.46±4.92)歲,疼痛分級輕度9例、中度17例、重度13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肺癌診斷標準[5],且臨床TNM分期為Ⅱ~Ⅳ期;2)完成手術,且經術后病理學確診為肺癌;3)入組時存在癌性疼痛且具有癌性疼痛史;4)入組前未接受過任何治療;5)能獲得完整的隨訪資料;6)預計生存時間不少于6個月。排除標準:1)非癌性疼痛;2)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3)合并精神疾病或溝通交流障礙;4)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等過敏;5)治療依從性較差;6)哺乳期或妊娠期。
1.2 治療方法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口服氨酚雙氫可待因片(陜西九州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73626,10 mg)每6 h 1次,10 mg/次。對照組患者給予元花止痛貼進行治療,元花止痛貼由莪術、玄明粉、血竭、青黛、夏枯草、白芷、紫草、姜黃、紅花、延胡索、蒼術、沒藥、五倍子、丹參、大黃、尋骨風等研磨成粉末狀,加醋調制,均勻地將藥物平鋪在20 cm×15 cm的綿質敷料上,制成0.1 cm厚的元花止痛貼。在為患者貼敷前操作者進行手衛生,根據疼痛部位選擇患者舒適、操作者容易操作的體位,使用生理鹽水將需要貼敷的部位進行清潔,待干后,將制備好的元花止痛貼直接貼壓在疼痛處,貼敷時間為12~24 h,每天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紅外線治療儀(深圳普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Lifowave-9350C Exp,產品標準號:粵械注準20172260481)進行照射,在操作前先進行15 min預熱,并囑患者排空大小便。預熱后將紅外線治療儀調整好角度,距離貼藥部位30 cm左右進行照射,照射時將溫度控制在50~70 ℃,每次進行30 min,以患者感覺不燙、溫熱為宜,每天進行1次照射。2組患者均治療3個療程,每個療程為7周。
1.3 觀察指標療效評價:根據數字化評估量表評分[4]對2組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價,患者自行對治療前后疼痛情況進行打分,其中無痛為0分、輕度疼痛為1~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10分。顯效是指患者治療后疼痛減輕3/4及以上或疼痛完全消失,有效是指患者治療后疼痛減輕1/2~<3/4,無效是指患者治療后疼痛減輕為1/4~<1/2或未減輕。以顯效+有效計算總有效率。記錄2組患者本療程開始時與本次治療后疼痛減輕的時間差即為起效時間,鎮痛起效至疼痛恢復起效前強度的時間即為止痛持續時間。生活質量:根據健康調查量表[6]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角色功能、語言交流、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運動功能。量表條目積分后,根據實際分數減去該維度可能的最低分除以最高分與最低分的差值乘以100即為實際得分,各維度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血清指標比較:治療前后抽取2組患者5 mL空腹肘靜脈血,3 000 r/min離心3 min獲取血清,根據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患者血清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水平。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5.186,P=0.023)。見表1。
2.2 2組鎮痛效果比較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鎮痛起效時間更短,鎮痛持續時間更長(t=13.749,P<0.001;t=8.796,P<0.001)。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止痛評分低于對照組(t=8.395,P<0.001)。見表2。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表2 2組鎮痛效果比較
2.3 2組生活質量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角色功能、語言交流、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t=16.970,P<0.001;t=8.998,P<0.001;t=14.706,P<0.001;t=13.832,P<0.001;t=13.725,P<0.001)。見表3。

表3 2組生活質量比較 分
2.4 2組血清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5-HT、DA及NE水平低于對照組(t=10.437,P<0.001;t=4.928,P<0.001;t=14.826,P<0.001)。見表4。
肺癌已逐漸成為我國高發病率的惡性腫瘤,其發病機制目前暫不明確,多數研究認為肺癌的發生與吸煙有著密切聯系[7]。癌性疼痛是肺癌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其會影響患者的睡眠、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動,可導致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發生,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8]。因此臨床上給予肺癌癌性疼痛患者有效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通過參考既往文獻結合臨床經驗自制了元花止痛貼,在前期研究中發現元花止痛貼對于肺癌癌性疼痛具有較理想的臨床療效。該止痛貼運用了乳香、丹參、莪術、乳香、沒藥、姜黃、血竭等發揮散瘀止痛、活血行氣之功,白芷、夏枯草、五倍子、玄明粉、蒼術具有散寒祛濕、消腫散結、止痛;青黛、大黃能化瘀止痛、清熱涼血,全方共奏解毒、活血、止痛之功[9-11]。但因個體的差異性,部分患者反應其疼痛情況并未得到較好的緩解。因此,如何促進機體對貼敷藥物的吸收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表4 2組血清指標比較
紅外線是一種能穿過皮膚的電磁波,使皮下組織、肌肉產生熱效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及局部循環、增強酶活性及細胞活力,調節生理功能、止痛等。既往研究[12]發現,癌痛膏穴位貼敷聯合紅外線熱能有效緩解癌性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且無不良反應。在本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疼痛評分、鎮痛起效時間及鎮痛持續時間均優于對照組,數據提示對于肺癌患者給予紅外線照射聯合元花止痛貼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增強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紅外線照射主要是通過熱效應的紅外線,在光化學作用下,增強細胞活性,促進物質的代謝及血流速度,從而使藥物能迅速被皮膚吸收,經血液循環對全身發生作用,進一步縮短止痛時間[13]。在本研究中還發現,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數據提示,給予肺癌患者紅外線照射聯合元花止痛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肺癌患者有由于受到疾病的影響,會對患者的整體健康產生損害,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給患者帶來無形的傷害。當給予有效治療后,身體的不適感逐漸緩解后,患者的精神面貌隨之變化,心理狀態也會更加健康,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肺癌患者癌性疼痛的發生、發展離不開疼痛介質,5-HT是一種單胺類神經遞質,其主要分布在大腦神經突觸,作用于感覺神經末梢,會使機體發生疼痛;DA與相關受體結合后會一定程度上增強疼痛信號的傳遞;NE是由腦組織交感神經元及腎上腺素能釋放,能有效抑制疼痛等[14-15]。在本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患者治療后5-HT、DA及NE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數據提示,紅外線照射聯合元花止痛貼有利于調節肺癌患者機體內疼痛介質的釋放情況,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感,其可能是發揮臨床療效的作用機制,但由于本研究中所納入的樣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后期應進一步探討其機制。
綜上所述,紅外線照射聯合元花止痛貼有利于緩解肺癌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疼痛介質的釋放,提高鎮痛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