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舒,劉培培,張 凱
(1.南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河南 南陽 473005;2.南陽市中心醫院放療科,河南 南陽 473005)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為肺部較為常見惡性腫瘤,早期具備較高隱匿性,因此多數患者于確診時已進展到中晚期,從而喪失手術機會,為延長中晚期NSCLC患者生存時間,臨床多行放化療治療[1-2]。肺癌患者面對疾病引發痛苦與死亡威脅,其生命意義逐漸受到重視。生命意義屬于評價患者心理狀況指標,受到醫護人員關注。生命意義為維持與促進身心健康影響因素,當感受到生命具有意義時,可提高情感體驗[3-4]。但生命意義于臨床中仍大多被忽視,進而使患者無法獲取有效干預。本研究選取選取南陽市中心醫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期間收治的NSCLC放化療患者124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生命意義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已通過倫理與學術委員會審批。選取選取南陽市中心醫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間收治的NSCLC放化療患者12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0例、女24例;婚姻狀況:未婚3例、已婚117例、喪偶或離異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3例、高中或中專30例、大專及以上21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通過組織學、細胞學等檢查確診NSCLC;行放化療;預計生存期超過4個月;自愿參與且簽同意書;具備臨床完整資料;臨床分期為Ⅲ~Ⅳ期;年齡超過18歲。排除標準:具備放化療禁忌證;伴多發腫瘤與廣泛浸潤;伴嚴重臟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且無法完成調查;嚴重溝通障礙;病情危重。
1.3 方法統計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即性別、年齡、醫療費用支付方法、主要照顧者類型、宗教信仰、家族史、病程、疾病分期、自我效能感水平等。自我效能感水平用中文版癌癥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評價[5],其內容涉及正性態度、自我決策等,總分是145分,分值越高則自我效能感越好,量表Cronbach’α是0.854。其中SUPPH評分≤65分是自我管理效能感欠佳,>65分是自我管理效能感好。
由研究者對調查員予以統一培訓,并在調查開展之前告知調查對象研究過程與目的,獲得知情同意協議書。通過統一指導語講述問卷內容和填寫方式,問卷當場發放和當場收回,若有填寫不全可請調查對象予以補充。共發放124份調查問卷,全部收回,均為有效問卷,回收率達100%。
1.4 觀察指標統計生命意義感現況:采用生命意義感量表(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評估[6],其內容涉及存在生命意義感(5個項目)、尋找生命意義感(4個項目)等2個量表,具有生命意義感為自身對于其生活是否具有意義感知水平(更為重視結果)、尋找意義感是本身對于自身意義積極尋求度(更為重視過程),每個條目計1~7分,總分值是9~63分,分值越高則生命意義感含量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是0.759。比較觀察不同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評分,并分析NSCLC放化療者生命意義感的影響因素。

2.1 124例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現狀124例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評分為(40.72±3.25)分,由高到低依次為尋找生命意義感、存在生命意義感。見表1。

表1 124例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評分 分
2.2 不同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評分比較不同文化程度、就業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子女數量、SUPPH評分的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01)。見表2。

表2 不同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評分比較 分
3.1 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評分水平生命意義生命意義與個人生活經歷相關,可隨個人時間、空間等改變而發生變化,且不同人生階段追求不同,而尋找生命意義是主要動力[7]。生命意義干預已逐漸變成惡性腫瘤患者精神護理組成部分,可減輕抑郁與絕望心理,并能重拾對于生命和治療信心[8]。本研究收集124例NSCLC放化療患者予以生命意義感統計,結果顯示,生命意義感評分為(40.72±3.25)分。這與王李等[9]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性,分析原因為入組患者、入組時間存在具有一定差異性。
3.2 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的影響因素通過比較分析發現,文化程度、就業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子女數量、SUPPH評分的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評分。文化水平越高者面對生存困境能力就越強,故尋求生命意義方式隨之增多,此外,文化水平較低者,對于疾病的認知度欠佳,尤其是疾病預后狀況認知不清,加上放化療引發多種不良反應,進而對惡性腫瘤產生恐懼心理,導致患者在承受生理負擔同時,還要承受心理負擔,故生命意義感欠佳。就業狀況良好、較高收入、有醫保報銷可對疾病治療、康復等給予支持,增強患者對于疾病恢復的信心,可一定程度提升生命意義感,而穩定資金來源可提供良好醫療救治,提高內在信念感,進而增加生命意義感。子女數量越多,患者得到的照顧一般越好,這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疾病恢復。自我管理為醫護人員于指導下,使患者更為客觀了解疾病有關知識,改變患者行為,增加患者健康狀況管理方式。自我效能為人們成功實現某個行為目的或感應困境情景能力信念,通過基于自我效能理論自我管理干預,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自我管理效能感較高者對于疾病認知準確度較高,同時對于治療信心較強,故生命意義感較強。
3.3 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的干預措施醫護人員需多關心文化水平較低者,通過通俗易懂方式講述NSCLC發生和發展過程,使文化水平較低者正視內心需求,從而重建自身生命意義,最終增加患者生活質量。醫護人員應重點關注經濟條件欠佳者,協助利用網絡眾籌平臺等發布求助信心,緩解經濟負擔,并和患者予以交流,協助患者獲得家人、朋友和社會支持與幫助,給予患者情感、心理上支持。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團隊活動,增加和其他惡性腫瘤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并利用病情控制良好者之間互相鼓勵來獲得溝通交流,以提高治療信心、依從性[10]。
綜上所述,NSCLC放化療患者生命意義感仍需進一步增強,而文化程度、就業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子女數量、SUPPH評分為生命意義感的影響因素,臨床應當針對性制定干預措施以改善生命意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