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的出訪之旅可謂馬不停蹄,吸引了全球目光。王毅先后到訪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出席多場重要外交活動。而王毅訪問阿富汗,是自阿富汗塔利班奪取政權以來,中方最高級別的訪問。
近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的出訪之旅可謂馬不停蹄,吸引了全球目光。王毅先后到訪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出席多場重要外交活動。
阿富汗政局變動后,中國外長首次到訪
3月24日,王毅訪問阿富汗,分別同阿富汗臨時政府代理副總理巴拉達爾、代理外長穆塔基舉行會談。當天下午,阿塔政府發布了穆塔基一行在機場迎接王毅的照片。
訪問期間,王毅強調,正如阿富汗朋友常說的,中國是唯一沒有傷害過阿富汗的大國。我們為此感到自豪,愿賡續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助力阿富汗實現真正獨立和自主發展。王毅表示,中阿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有著上千年交往的歷史,中國尊重阿富汗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阿富汗人民作出的自主選擇,尊重阿富汗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中方從不干涉阿內政,從不謀求任何私利,從不尋求所謂勢力范圍。
王毅還強調,“東伊運”是被聯合國安理會列名和中國政府依法認定的恐怖組織,希望阿方切實履行承諾,采取有效措施,堅決打擊包括“東伊運”在內的一切恐怖勢力。
阿方歡迎中國代表團到訪,表示這是阿方接待的最重要高級代表團,感謝中方雪中送炭。阿方強調,阿方重視中方安全關切,愿向中國和全世界重申,絕對不允許任何恐怖分子在阿活動,更不允許任何勢力從事破壞中國的行動。阿方愿發揮獨特的地域優勢,充分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王毅代表中方表示贊賞和歡迎,稱愿推動中巴經濟走廊向阿富汗延伸,復制更多成功經驗,使地處“亞洲之心”的阿富汗成為地區互聯互通的紐帶橋梁。
對于王毅這次阿富汗之行,英國路透社表示,這是自阿富汗塔利班奪取政權以來,中方最高級別的訪問。美聯社稱,這是一次沒有提前預告的訪問,也是自阿富汗塔利班掌權以來訪阿的最高級別外國官員之一。還有媒體將此行形容為“意料之外”。
針對一眾外媒的驚訝,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范鴻達教授表示,這種情緒可以理解,因為在當前中東諸多熱點問題中,阿富汗議題的熱度已經不如去年塔利班再次掌握政權時,如今外界更關注俄烏沖突、伊核協議談判等,因此王毅突訪阿富汗讓人措手不及。
但范鴻達也指出,王毅此行并不難理解,因為他此前就在臨近的巴基斯坦訪問,阿富汗歷來被視為中國的友好鄰邦,中阿在包括反恐等諸多問題上原本就存在很多交集,從去年阿富汗政局改變以來,中國一直在積極倡導推進阿富汗的和平與發展,因此王毅此訪合情合理。
美國霸權體系的削弱
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是美國首次面對一個背后缺乏大國支持的小國對手的失敗,它預示著,當代帝國主義霸權國家任意侵略并蹂躪弱小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
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欲構建單極霸權的美國世紀,四處干涉、窮兵黷武,以人權和反恐為名,不斷侵略、打壓他國。但沒過幾年,美國的衰敗之勢便開始顯現,其內政和外交不斷顯示出帝國末期治理失敗的種種征兆。
從阿富汗撤軍,表面上看是美國國家戰略的理智選擇,需要在阿富汗快速止血,避免無謂的資源損耗,而將主要戰略方向轉向印太地區,集中精力應對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大國競爭對手。
但阿富汗潰敗的實際效果卻產生了對美國極其不利的連鎖反應,非但沒有生成美國集中戰略資源與大國對手競爭的有利格局,反而大幅度削弱了美國的戰略資源汲取能力,動搖了美國可利用的戰略資源的基礎。在歐洲方面,美國的北約盟友會由于阿富汗敗局而加速推動歐洲戰略的自主性;在中東阿拉伯地區,伊斯蘭反美力量倍加鼓舞,通過各種形式的反美運動動搖美國在中東的基本盤;在東南亞等地區,苦于美國逼迫必須在中美競爭中選邊站的各國,會毫不猶豫地堅持獨立的國家政策;而在東亞地區與東歐地區的美國盟國,則開始掂量美國作為盟友的可靠性,為自己的未來安全進行新的安排和打算。
這些重要的心理變化,正日漸伴隨阿富汗事變而不斷反映出來,其實際效果就是大大削弱了美國霸權體系的資源匯集能力,大大增加了美國對手的信心。這一減一增之間,阿富汗事變對美國霸權損害的含意不言自明。
重新認識塔利班
阿富汗事變給世界的最大震動,是塔利班這一傳統印象中“保守、落后、野蠻”的政教合一組織竟然展現出如此強大的組織能力。為此,我們需要撥開西方話語的迷霧,重新認識塔利班。
預判阿富汗未來的走勢,有兩點是研判當今阿富汗問題的最大前提:一是阿富汗經歷了多年戰亂,人民渴望和平與安定,這是阿富汗任何政黨、任何組織都不能忽視的基本民情;二是阿富汗存在著一個強大的組織力量——塔利班,這個組織經歷了多年殘酷的反侵略戰爭,經歷了第一個執政周期失敗的經驗教訓,在對內對外政策方面都日漸成熟。
現在的阿塔正以重建阿富汗民族國家為目標,正進入現代阿富汗國家的執政階段,成為阿富汗的執政黨。而一旦開始執政,塔利班秉持的伊斯蘭教法革命的意識形態,必然會遭遇“革命與執政”“一國與世界”“教義與現實”等多重矛盾,并被迫不斷進行調適,以逐漸找到與現實世界相協調的治國姿態。
阿富汗事變發生的最大時代背景,是中美戰略競爭正上升為世界的主要矛盾,而中國的最終獲勝,取決于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現在西方在忙著打仗,東方在努力和解。此時,中國外交的神來一筆意味深長。
(《解放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