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啟萍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模式的改變,人們的心理健康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在幼兒時期,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幼兒的身體機能,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為幼兒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專注于幼兒心理狀況的教育活動,它以保護幼兒的健康心態為主要目標,及時發現和糾正幼兒個體的不良情緒和態度,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方式對待和處理生活中的事物或事件,引導幼兒擺正姿態,培養幼兒幸福、陽光的健康心態,促進幼兒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體系的基礎組成部分。它保護幼兒的天性,尊重幼兒的想法,促進幼兒的個性成長,從幼兒本身的需要出發,合理引導幼兒、疏導幼兒,幫助幼兒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識,讓幼兒收獲幸福,培養幼兒自立自強、樂于探索的精神,讓幼兒充滿愛心,成為心向陽光、積極快樂的個體。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會影響他的外在行為。個體對事物的情感消化能力以及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影響事件的發展和走向。教師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發展幼兒的抗壓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為幼兒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幼兒形成積極的思想觀念,增加幼兒對世界和生活的了解,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周邊的事物和環境,幫助幼兒形成堅強剛毅、不怕苦難的思想意志。
其次,教師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從發展的角度看幼兒,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幼兒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對心靈的引導和安撫,還是對行為的指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幼兒能在社會群體中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懂得尊重他人,表現合理、正面的行為,這對于幼兒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助于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而穩固的行為模式。
最后,教師要合理篩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引導幼兒形成陽光的心態,為幼兒營造優質的心理環境。教師要通過長期的情感熏陶和生活感染,塑造幼兒健康的心理環境。在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兒能感受到幸福,體會到感恩的重要性,逐步建立自信心,以更加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事物,從而解放思想,實現自我的突破。
幼兒培養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還要注重幼兒的內心狀態和思想情況。教師要實現幼兒的自我提升,根據幼兒心理健康的現狀,合理安排幼兒園教育的內容,從幼兒的個體需求出發,尊重和了解幼兒,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心理環境。
幼兒正處于心理能力的初步發展階段,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無法很好地分辨是非對錯,無法很好地處理心理上的壓力,容易產生消極的思想,甚至會出現自我懷疑、失去自信。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給幼兒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筆者發現,在幼兒園的生活中,幼兒十分依賴教師和同伴。良好的園區氛圍會讓幼兒產生安全感,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構建安全的心靈港灣,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幼兒指導和幫助,從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出發,實施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教師要了解幼兒、觀察幼兒,充分發現每名幼兒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集體游戲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開展游戲,支持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游戲活動,在幼兒發生沖突或是遭遇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通過平等的交流方式了解幼兒的思想,教導幼兒正確處理群體矛盾、化解問題的方法。
另一方面,教師要發展幼兒的共情能力,促進幼兒心靈成長。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幼兒展示如何與同伴相處,為幼兒樹立榜樣,引導幼兒掌握如何解決自己與同伴之間的問題、如何支持自己的同伴等的方法。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幼兒具有強有力的思想支持和情感支撐,這有助于他們形成強大的心靈。環境是影響個體成長的關鍵因素,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是教師建設幼兒心理環境的關鍵渠道。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成長環境,讓幼兒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與幸福,為幼兒構建一個幸福的港灣。
游戲是幼兒最為喜愛的活動,也是幼兒開展生活教育的最佳渠道。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會釋放自己的情感,形成健康積極的思想觀念。教師要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游戲活動相結合,在游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幼兒處理各類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自我情感上的滿足。
幼兒園教育中有多種多樣的游戲,如體育游戲、智力游戲、角色扮演游戲、區域游戲等。多種多樣的游戲不僅給幼兒帶來了豐富的情感體驗,還給幼兒創造了自由成長的空間,給幼兒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比如,在開展體育游戲時,團隊游戲能使幼兒體會到相互幫助的樂趣,讓他們體驗到勝利的歡樂和失敗的沮喪,促使幼兒產生更為飽滿和充實的心理情感。
以筆者所在班級的幼兒為例,在角色扮演游戲中,幼兒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和角色體驗,接觸了不同的情感。部分幼兒甚至還能沉浸到角色之中,在游戲結束后深入地思考角色的情感變化等。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筆者會適當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幼兒正確處理內心的緊張、膽怯、焦慮等情緒,通過親身示范的方式,促使幼兒正確看待自己內心的思想變化,鼓勵幼兒從容地處理各種心理問題,從而讓幼兒獲得實際性的情感滿足。
教師要鼓勵幼兒主動接受自己各種不同的情緒,如焦慮、害羞、喪氣、生氣、憤怒、開心、喜悅、興奮等,引導幼兒充分地接納自己的情緒,從客觀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內心,從第三者的視角理解自己的情緒,釋放內心的壓力,得到情感的滿足,掌握釋放和控制情緒的方法。教師要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心態,不斷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促使幼兒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生活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生活,在真實的生活中,幼兒具有豐富的內心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不僅要讓幼兒經歷生活、懂得生活,還要讓幼兒學會接受生活、應對生活。因此,在幼兒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心理屏障。
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是幼兒心理健康的基礎。教師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鍛煉幼兒的自理能力,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中整理玩具、獨立穿衣等環節,促進幼兒的個體發展。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從旁引導,鼓勵幼兒自主思考、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盡量避免用代替包辦的方式幫助幼兒完成任務。久而久之,在教師的鼓勵下,幼兒可以逐步增強自立能力,提高自信心。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與生活相割裂的教育活動,而是融入生活、與生活融為一體的教育活動。教師要充分抓住生活教育的契機,幫助幼兒在生活中體會快樂,提高幼兒的自信心,發展幼兒積極主動的心理能力。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主要場所,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具有直接的影響。據筆者了解,部分幼兒家庭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關注不足,忽略了對幼兒健康心理的培養,導致幼兒產生了一系列的不良情緒,幼兒對自己缺乏自信,對事物缺乏興趣,使幼兒以消極的情緒對待周邊的人和事,長此以往還會影響幼兒今后的工作、學習,對幼兒的未來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
教師要重視家庭教育的輔助作用,加強家園之間的合作,呵護幼兒的心理健康。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要積極與幼兒家庭保持必要的溝通,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了解幼兒在家的心理狀況,把握影響幼兒心理環境的因素,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協助幼兒家庭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家長共同協作、相互促進,幫助幼兒塑造陽光、活潑的心態。
比如,幼兒園可以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講座,幫助家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給予家長及時的幫助,解答家長的教育問題,建立家庭與幼兒園之間有效溝通的渠道,全面關注幼兒的心理成長過程,促使幼兒在積極、和諧、有愛的生活環境中健康成長。教師要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樹立家園共育的目標,與家長共同塑造幼兒心理的健康狀態。

隨著幼兒的成長,他們離開家庭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家庭是幼兒情感和心理培育的起點,幼兒園是幼兒心理成長的港灣。家長和教師在幼兒的成長道路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加強家園之間的聯系,通過家園合作、家園共育等方式,與幼兒家長相互協作、相互幫助,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讓幼兒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幼兒建立陽光、積極的心態。
心向陽光,幼兒才能看到光明,才能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溫暖,才能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才能培育堅強的內心。在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要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以科學、嚴謹的教學態度,認真對待幼兒心理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充分了解幼兒的需求,尊重幼兒的想法,加強與幼兒家長之間的積極聯系,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兒日常生活,幫助幼兒正確面對各種問題、應對各種挑戰,引導他們在生活中茁壯成長。
總的來說,教師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歷,鼓勵幼兒接納自己的情緒,引導幼兒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幫助幼兒正確對待自己的內心情感,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快樂、幸福,培養幼兒健康、陽光的心態,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