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燕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進入幼兒園意味著要離開一直陪伴自己的家長,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容易出現明顯的不適應情況。同時,小班幼兒的抵抗力較弱,在家時很少有計劃地進行體育鍛煉,且鍛煉的材料單一、缺乏趣味性,參加體育鍛煉的意愿較低。此外,小班幼兒調控情緒的能力較弱,意志不堅定,對成人有較強的依賴性,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很難保證出勤率。對此,筆者所在幼兒園積極探索具有實效性的教育方法,并進行了相應的實踐活動,以期提高小班幼兒的出勤率。
我園此次實踐活動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提高班級出勤率;二是提高家長對幼兒出勤情況的重視程度,保證幼兒園常規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我園提出了“強意識”“增趣味”“定計劃”“提質量”四個措施,從家長、幼兒、教師三個角度入手,通過有針對性的生活游戲和教學活動提高小班幼兒出勤率。
我園教師通過觀察和訪談等形式,統計小班幼兒的出勤情況,以提高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同時,我園教師會向家長了解幼兒每一次缺勤的具體原因,并做好總結,看看缺勤是幼兒自身原因還是家長原因導致。對于出勤率明顯低于平均水平的幼兒,我園教師會做好標注,重點關注該幼兒平時的表現。
我園教師在實踐時遵循兩個原則,即實踐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為了提高出勤率,我園教師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各種措施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同時,我園教師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煉,以期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和抵抗力,減少外部因素對幼兒出勤率的影響。
我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小班幼兒的出勤率。為了檢驗這些措施的實施效果,我園對比了措施實施前后小班幼兒出勤率的變化以及小班幼兒入園時的情緒變化。
我園計劃在2022年4月前結束實踐活動,并在2022年4月至6月總結實踐活動。我園實踐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準備階段、實踐階段、總結階段,活動時間為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在2021年3月的準備階段,我園教師先查閱資料,再探討、確定具體方案。在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的實踐階段,我園教師先梳理資源,分階段、有重點地進行研討,再交流各階段的成果、經驗。在2022年4月至2022年6月的總結階段,我園教師先整理文字,及時分類、歸檔已有資料,再撰寫實踐報告。
在對本班幼兒的情況進行調查后,筆者認為幼兒出勤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生病,幼兒的抵抗力較低,容易出現交叉感染;二是教師的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三是家長積極性不高,部分家長沒有認識到幼兒園日常課程的重要性,沒有起到督促幼兒的作用。針對以上原因,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驗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建議。
1.“今天很重要”。筆者在實踐中發現,部分家長在請假前會先詢問教師幼兒園當日是否有活動,如果有活動家長就會正常送幼兒來園;反之,家長就會為幼兒請假。對此,我園開展了“活動預告”活動,向家長預告每天班級活動的內容,并告知家長活動的目的及意義,以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讓家長按時送幼兒入園。同時,我園還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送了相關推文,讓家長意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并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強調了幼兒堅持來園的好處,以轉變部分家長的思想認識,糾正部分家長的錯誤觀念,讓家長成為幼兒入園的督促者。
2.“成長播報”。小班幼兒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家長時常擔心他們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對此,我園每日進行“成長播報”活動,將幼兒在園各個環節的照片及視頻發送給家長,給家長安全感,以提高家長的配合度。

1.增強幼兒體質,做好保育環節。教師要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發展,加強保育方面的工作。同時,為了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教師要根據天氣提醒幼兒穿、脫衣物,提醒幼兒及時喝水,保證幼兒每天的飲水量。針對幼兒偏食、厭食等問題,教師要多與家長聯系。總之,教師要通過多種教育方法,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為提高小班幼兒的出勤率創造基礎條件。
2.重視動作技能的發展,確定晨間鍛煉活動計劃。教師通過優化晨間戶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激發幼兒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教師要針對本班幼兒的體能情況,制訂晨間活動計劃,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提高幼兒走、跑、跳、鉆、爬、投擲等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讓幼兒感受體育游戲帶來的喜悅,產生參加體育游戲的強烈意愿。在戶外晨間鍛煉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動靜結合,調整幼兒的活動量,指導幼兒使用不同的器械,以滿足幼兒娛樂、游戲、探索、健體的需要。
為提升體育活動的效果,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訓練走的活動中,當幼兒走完全程時,教師可獎勵其一枚運動印章;在訓練跑的活動中,教師可融入“送小動物回家”等游戲;在訓練跳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在訓練鉆的活動中,教師可以用拱門、圈等輔助材料搭建迷宮,開展“走出迷宮”比賽游戲,能順利走出迷宮的幼兒即為勝利者;在訓練爬的活動中,教師可以融入“小烏龜過山洞”“蝸牛回家”等情境游戲。
此外,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鍛煉材料,在實踐中記錄材料的使用情況,并根據幼兒運動能力及個別化差異,確定每周晨間鍛煉計劃。
適當的獎勵有助于增強幼兒判斷對錯的能力,可以讓幼兒了解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值得贊賞的。對于出勤率良好的幼兒,教師應給予獎勵,讓幼兒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以調動幼兒來園的興趣。
1.采取盲盒獎勵制度。教師可為幼兒設計專門的打卡記錄本。當幼兒按時來園時,教師就可以在記錄本上貼一片花瓣。如果幼兒能在當月集齊4朵紅花,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抽盲盒的機會,這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按時入園,還能強化數的概念。教師要把記錄本掛在幼兒伸手能夠到的醒目位置,方便幼兒拿取。
2.評選“全勤寶寶”和“準時寶寶”。每學期期末,幼兒園可評選“全勤寶寶”和“準時寶寶”。被評為“全勤寶寶”或“準時寶寶”的幼兒可以獲得一張榮譽證書和一塊獎牌,促使幼兒每天在規定時間內到園。
為了提高活動的質量,教師要在幼兒入園時以熱情的態度接待幼兒,建立起良好的師幼關系,促使幼兒主動與教師親近。教師還要設計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增強小班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樂趣。
此外,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準備游戲活動,確保前后銜接、環環相扣。例如,在小班“合家歡”系列活動中,教師先組織活動“我的家”,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家,再開展活動“我媽媽”“我爸爸”,讓幼兒深入了解家中的成員。接著,教師組織活動“幸福的叮咚”,讓幼兒感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學會感恩。最后,教師將活動過程記錄下來,以圖片、視頻的形式發送到班級群。
1.及時了解情況。對于發短信請假的家長,教師要及時回復電話詢問情況,如果幼兒是因為生病而不能來園,教師要對幼兒表示關心,增加和家長的互動,爭取家長的支持與合作,讓家長盡早送幼兒入園。有的幼兒會通過班里的同伴向教師請假,對于這種情況,我園教師會向幼兒的同伴了解幼兒情況,并請幼兒同伴轉告自己的關心。
2.指導幼兒在家學習。對于請假時間較長的幼兒,為了豐富他們的在家生活,我園教師會為幼兒錄制微課視頻,指導幼兒在家學習,保證幼兒停課不停學。教師還會指導請假的幼兒進行手工制作、體育鍛煉、繪本閱讀等多項活動。我園教師還建議家長每天留給幼兒獨自玩耍的時間,讓幼兒搭積木、玩拼板、涂鴉、看繪本等,引導幼兒學會自己疊衣服、收拾玩具書本、飯前擺好碗筷等,保證幼兒規律的作息,讓幼兒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前進小步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