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蘇琪
游戲是幼兒獲得經驗與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幼兒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游戲的積極作用,促使游戲活動與幼兒一日生活進行有效融合,從而提升幼兒教育的教學質量,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基于此,本文簡要闡述了游戲活動與幼兒一日生活融合的必要性,探討了新時期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化的問題,就如何促使游戲成為幼兒一日生活的“主旋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以期為廣大幼兒園教師提供參考,增強幼兒參與一日生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同時,《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二十九條明確規定:“幼兒園應當將游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相較于傳統的幼兒園課程教學,課程游戲化教學具有主動性的特點,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征。教師要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化教學活動,在一日生活中滲透游戲精神,促使游戲成為幼兒一日生活的“主旋律”,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行,拓展幼兒的知識視野,從而提升幼兒教育質量,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說過:“游戲是孩子的生命,游戲是孩子獲取知識的基本活動形式。”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如果幼兒教師能抓住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并在一日生活活動中滲透游戲精神,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將有利于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游戲活動與幼兒一日生活融合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增強幼兒參與一日生活活動的積極性。喜愛游戲活動是幼兒的天性,豐富多彩且充滿趣味的游戲活動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能促使幼兒全身心地參與游戲化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寬松、自在的游戲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二是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與語言表達能力。在當今社會,合作能力是促進個人發展的基礎能力之一。在集體游戲活動中,幼兒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需和其他幼兒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游戲目標,這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同時,游戲化的教學活動還為幼兒提供了正常的交流渠道,能夠鍛煉幼兒的交際能力,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筆者發現,在學前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意識到一日生活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師會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創新一日生活的組織方式,不斷增強一日生活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參與一日生活活動的興趣,為幼兒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
但是,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習慣于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開展一日生活活動,忽視了游戲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導致幼兒逐漸喪失對游戲活動的興趣,從而降低了一日生活的教育效果。部分教師雖然在一日生活活動中引入了游戲,但是他們對于兒童觀念、生活教育觀念和游戲觀念的認識不夠深刻,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以成人的思維方式評價和衡量幼兒的表現,難以促使游戲活動與幼兒一日生活進行有效的融合,提升幼兒教育的效果。
與此同時,部分幼兒園教師對于幼兒一日生活的認識不夠深刻,他們片面地認為游戲是幼兒的活動,與自己毫無關系,放任幼兒隨意組織、開展游戲。他們不僅不參與游戲活動,還沒有承擔在游戲中教育和指導幼兒的責任。此外,部分教師變成了活動的旁觀者,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幼兒雖然能夠體驗到游戲的樂趣,但是無法學到知識,這不利于提升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實施效果。
晨間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開始,當清晨的陽光照射在幼兒身上,會給幼兒帶來一種期盼和希望。晨間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幼兒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還能有效地激發幼兒身體器官的各項機能,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對于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以筆者所在班級的幼兒為例,在晨間活動中,鉆爬區的幾名幼兒一直在玩耍,他們爬過兩個長墊子,鉆過兩個塑料圈,然后跑回起點繼續之前的動作。在玩了幾個回合后,他們基本上都躺著休息了。這時,筆者充分發揮了集體游戲的優勢,組織幼兒進行“打地鼠”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分別扮演地鼠、老貓的角色。當老貓的爪子伸出來時,扮演地鼠的幼兒要以最快的速度縮回滾筒之中;當老貓的爪子移開時,幼兒要繼續將頭伸出來。
這樣的游戲活動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征,而且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不僅要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性,還要激發幼兒參與一日生活活動的熱情,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晨間運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是幼兒教育的初衷,幼兒的生活環境與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幼兒園的教學質量。教師要貼近幼兒生活,合理設計幼兒的學習活動,組織幼兒開展優質、具有趣味性的教育活動,為幼兒營造一個美好、舒適的生活環境。
在一日生活活動中,幼兒教師要利用游戲活動的引導作用,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完成各階段的教育目標。例如,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休息環節,筆者將“請你們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兒”等直白的提示語改為“小貓小貓睡覺啦,老貓老貓來看看,哪只小貓最聽話,聽話的小貓有獎勵,不聽話的小貓有懲罰”這種游戲化的語言,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快速進入休息狀態。
與此同時,排隊喝水也是一日生活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幼兒活潑好動,容易流失水分,教師要重視培養幼兒的喝水習慣。當幼兒不愿意喝水時,教師可以采取游戲化的方式組織幼兒喝水,利用“小火車要進站加能量液啦”“小火車吃得飽飽的才可以開更遠啦”等游戲化的語言,引導幼兒自主喝水,改善幼兒喝水不積極的情況,豐富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游戲體驗,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為幼兒的自由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學習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效果直接影響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教師要充分利用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緩解幼兒的學習壓力,為幼兒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提高幼兒學習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游戲元素,將游戲活動與幼兒園課程進行有效的融合,彰顯游戲化課程的獨特優勢。
比如,在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童謠游戲與語言課程進行有機的融合,組織幼兒開展游戲化的語言課程活動。例如,筆者引導幼兒學習了童謠“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利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筆者將童謠游戲與語言課程相融合,引導幼兒利用不同的動作表演童謠的內容,幫助幼兒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再如,在數學課程中,筆者開展了“闖關我最棒”的游戲教學活動,將班內的幼兒分為若干小組,在每一個闖關環節為幼兒提供了4~5道數學運算題。隨著環節的增多,題目的難度不斷加深,答題最快且準確率最高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的通關類游戲不僅突出了競爭的游戲精神,還豐富了學習活動的內容,增強了學習活動的趣味性,提升了學習活動的教學效果。
由于幼兒年齡小、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在組織區域活動時,教師要準確把握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組織幼兒開展各種各樣的區域活動,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提升區域活動的教學效果,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以筆者所在班級為例,幼兒喜愛玩泥巴。在玩泥巴的過程中,幼兒不僅可以探究土壤的奧秘,還可以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增強自身繪畫、粘貼和塑形的能力。筆者組織幼兒開展了“自然泥巴,活躍思維”區域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玩泥巴的過程中鍛煉創新能力和創造思維,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豐富了區域活動的內容,為幼兒創造了清新、自然、生動的游戲活動環境。
筆者還組織幼兒開展了“用樹葉創造美”區域游戲活動,引導幼兒主動收集形狀各異的樹葉,鼓勵幼兒根據不同樹葉的外形特征進行任意組合,完成“小魚游泳”“可愛狐貍”等造型的樹葉貼畫。教師要充分利用鄉土自然資源,深入挖掘區域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培養幼兒發現美、感受美和表達美的能力。在親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增強幼兒的觀察能力,鍛煉幼兒的思考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還可以豐富幼兒參與區域游戲活動的情感體驗。
主題教育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在提升幼兒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以歷史文化主題教育活動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感受游戲活動樂趣的同時,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例如,在“老鷹捉小雞”游戲中,善良的雞媽媽和乖巧的小雞需要團結互助,共同抵抗兇惡的老鷹,避免出現老鷹捉走小雞的情況。這不僅可以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樂趣,還能很好地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習慣。
以筆者所在幼兒園為例,在春節之前,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了“剪福字、拜大年”等主題游戲活動,使幼兒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加深了幼兒對春節的印象,幫助幼兒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在實際主題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積極發揮游戲的引導作用,將主題教育活動與游戲相融合,增強主題教育活動的趣味性,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課程游戲化是幼兒園課程教學的趨勢與潮流,是幼兒獲取學習經驗、積累生活技能和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將游戲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豐富幼兒的一日生活內容,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特征,滿足幼兒成長與發展的多樣化需求,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促使游戲成為幼兒一日生活的“主旋律”,從而不斷豐富幼兒生活的內容與形式,有效提升學前教育的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新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