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智文 劉盟
關鍵詞: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有效師生互動;課堂教學
一、前言
國家在十四五遠景規劃中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單純的講授式教學不足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同時不利于學生的長遠學習,應當尋求有效的課堂互動方式以提高教學質量。新課改趨勢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新的課堂互動方式不斷萌生,什么的課堂師生互動是合適而有效的,我們應當靜心思索。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通過選取所在學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各6個班級共計18個班級,依據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法,調查了解當前課堂師生互動的現狀,分析發現師生互動優缺點。從實際情況出發,以理論依據進行探討,進而尋求高中數學課堂有效師生互動的策略。
通過與學校各年級多位數學組教師溝通交流,依據訪談法,從不同班級不同情況出發,感受各種互動策略的實施,分析其中優點與不足。依照對話教學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從中分析提出對高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指導性思路,據此研究高中數學課堂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學策略,并運用至實際教學中進行檢驗校正。
(二)有效的高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高中數學課程對學生的數學發展提出了不同層面以及不同維度的要求,而這些目標的完成離不開課堂有效的師生互動。有效的師生互動是一種準確、高效的互動方式,可以促進教學的高效性。同時,有效的師生互動是一種潤滑劑,是一個個關鍵的轉折點,常常一節課程不止一個點存在,而應是多點協調的。有效的師生互動還應當是易于轉換到其他類似課堂的。有效的師生互動首先需要在平等自由的師生關系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組織合作調整,兩者相互碰撞出產生。
二、高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現狀
(一)高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長處
老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反饋是比較積極有效的,而且大部分老師注重了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教師新課教學和題型講解時,學生均能合理思考得出相應結論,并配合老師進行課堂互動,教師能及時給予有效反饋,促使學生知識再整理。
老師在學生暫時回答不出問題時,都比較注重對學生的點撥、引導,會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得出答案。學生的互動態度很好。例如,在課堂上,老師提出了開放性問題,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合適或不太準確,老師讓大家繼續閱讀文本、思考答案時,大部分學生會認真閱讀、思考,在互動過程中做得很好。同時在課堂上老師與一位同學互動時,其他大部分同學會認真傾聽和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斷。有時鼓掌贊同,有時舉手做出自己的見解。
(二)高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短板
互動差異較大。在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時,不同班的師生互動水平和狀態參差不齊,好的班級能迅速準確回答,互動效果良好。層次差點的班級有的只有很少同學反饋甚至集體沉默。在同一個班級里面,學生也會呈現出少數現象,有的學生不愿意互動。
學生互動基礎薄弱。不同班級和班級內不同學生的課前準備以及知識儲備各不相同,總體上呈現出互動的基礎比較薄弱。學生對當堂課內容沒有一個大致的把握,這樣會造成互動效果參差不齊。同時由于學業壓力大,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前預習。
忽略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教師在互動時,有時候會沒有層次的隨意發問。學生個體差異大,會導致很多學生云里霧里,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青春期學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沖突。根據埃里克森人格發展八個階段,學生在建立自我同一性過程中,高中學生會刻意隱藏自己的言行。例如,高中學生在課堂上很少向老師主動提問,發表自己觀點,只有少部分很自信的學生會積極配合。有時聽課和自己上課時也會遇到,要求學生質疑發表觀點時,學生會沉默,繼而轉成那我來問大家這種互動。這些都進一步導致課堂互動效率低
(三)數學課堂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依據上述問題分析總結,目前師生互動存在以下問題:互動意識不強、互動氛圍不濃、文本重視不夠、互主體性欠缺、學生發展特點參差不齊。
三、高中數學課堂有效師生互動教學策略
(一)構建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模式
新的教育觀告訴我們,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是主動的學習者,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大多采用講授法進行集體教學,對課堂進行高管高控,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體現。轉變教育觀,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新教學模式,是新時代新教育觀的要求,也是我們作為教師需要攻克的難題。
講授法作為一種最高效、最便捷的教學方式,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它的弊端也很明顯,這不禁讓我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教學模式值得嘗試呢?于是在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過程中,我逐漸把課堂還給學生,嘗試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根據合作學習理論,合作學習其實是一種以小組為形式,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合作解決問題,以達成共同目標的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是為了鼓勵或要求學生為了同一個目標而相互配合、積極工作的指導方法。
講解基本初等函數冪函數時,教師在與同學們何做引入冪函數概念后,分小組對5種常見冪函數進行圖像性質的討論總結,而后學生代表進行展示。提高了同學們的積極性,自主探究,加深概念性質理解。對同一題型或者知識點進行小組討論時,學生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同時能碰撞出新的思路。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聯系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的橋梁,師生關系的類型會直接影響教師與學生在互動行為上的傾向性。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的沖擊下,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成為日常教學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實現高中數學課堂有效師生互動的重要前提。在這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會用平等、尊重的態度和視角去看待學生的學習行為,更能理解學生的所想所感,與學生共情。
根據馬丁·布伯的對話教學理論,教師和學生應當構建和諧向上的伙伴關系,共同成長。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依據自身情況向學生分享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學生會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及學習經驗給老師和同學,分享身邊事情給教師,這便是一個雙向奔赴,共享智慧的有效互動。
(三)提倡開放式的提問,層層遞進
教師問學生答的啟發式教學仍是課堂的主要互動形式,應當多進行開放性提問。教師的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其實是作為“腳手架”一樣的存在,通過一個個提問可以幫助學生一步步沿著“腳手架”朝自身的“最近發展區”邁進。而封閉式的回答會限制學生思考的范圍,不利于學生的思維進行發散。根據建構主義理論,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多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樣的開放式問題,而不是“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這樣的封閉式問題。學生的知識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在提問時也需注意問題的層次性、關聯性、有效性。
(四)創設開放的課堂互動氛圍
開放的課堂互動氛圍是有效師生互動的黏合劑,當課堂的互動氛圍是開放且寬容的,學生身臨其境會感覺到自在,從而自然而然地產生表達的愿望。學生的積極表達同時也助推課堂的互動氛圍,朝著更加優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在這樣一種積極、主動、開放的課堂互動氛圍中,教師和學生能夠進一步的互相了解,建立信任感和依賴感。
在講解完難題后,用幽默話語進行氣氛調節。講解立體幾何三視圖時,有的老師用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進行引入。引入當時熱點詞匯,豐富課堂,吸引同學,拉近距離。
(五)掌握機制巧妙地回應策略
教師提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對學生回答的回應也同樣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回應不應該簡單落腳于對錯之分上,還應該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溯源分析,理清楚學生的具體思路,才能明白每個學生在具體的哪一步驟出現了偏差,也就理解了每個學生思維模式的不同之處,從而更好地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學習方法指導。
(六)實現師生雙向的互動評價與反思
在日常教學中,應當總結課堂互動的優劣,形成長期的反思和評價機制。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讓學生從外部了解自己,同樣的,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也可以讓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妥當。雙向的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在每一次活動都有獲益,成為一個互相促進的閉環,而不是僅僅教師助推學生的單線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胡桂錟,羅琴,王緒朗.關于師生互動狀況的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研究,2006(11).
[3]喬梁,李曉雨,黃柏漢.簡述合作學習理論及其發展與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30+32.
[4]孫澤文,孫文娟.互動教學的歷史演進與當代研究述評[J].教學新思維,2008(12):35.
[5]張豪鋒,王小梅.基于對話教學理論的課堂學習共同體研究與設計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0,20(02):46-50.
本文系2019年四川省普教科研資助金重點課題,課題名稱:數學文化視域下的中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養成實踐研究(課題編號:川教函【2019】5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