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 楊瑩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創新思考
一、革新思政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習慣于依托陳舊的教學方式來組織開展思政教學活動,這種單向地信息傳輸方式容易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上,降低他們的課堂學習熱情,并且無法真正地掌握思政知識的內涵。為進一步增強思政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和啟發性,教師需摒棄傳統教學方式,打破固式教學思維,積極接納先進教學方式,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思政學習的內需與動力,以便在此過程中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實踐技能。因此,基于互聯網視域下探尋創新思政教學模式的有效方式,并充分發揮互聯網透明公開和共享雙贏的原則來打破傳統教學體系也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演示課件、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構建遠程視頻教學模式以及構建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旨在增強思政課堂的趣味性、啟發性以及互動性,吸引學生全神貫注地沉浸到課堂學習中,從多個角度、運用不同思維方式來學習、思考,最終在彰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同時,發揮互聯網技術的輔助作用。
二、強化校園網絡建設
伴隨互聯網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發展,職業院校應大膽引進各種教學技術與設備,以有效的互聯網技術促進思政課程教學朝著現代化、信息化的方向改革和發展。鑒于此,職業院校管理者應引導全體師生逐漸形成互聯網思維,投入到數字化校園建設中,最終制定切實可行的智能教學方案,建設科學先進的校園網絡。在此過程中,院校需對網絡軟件、硬件設施進行實時維修和更換,以此來強化校園服務器工作性能,提高校園網絡運行質量。除此之外,院校還應對各個辦公室和教室內的電子設備進行維護和更新;對學生宿舍、食堂、圖書館等多個區域設置網絡端口,為后續校園網管理、應用和升級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思政教師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微博視頻號以及抖音宣傳來發布與思政教育相關的視頻與文章,或者還可以借助校園網來完善電子閱覽室,增設在線考試和學習功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思政教育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推進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進程。
三、注重課堂互動交流
基于互聯網技術具有的開放性、交互性以及共享性的特征,職業院校在開展思政課程教學時,可以以此來幫助學生實現觀點表達和知識交流,進而能夠使得學生在接觸和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互聯網思維,積極參與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的互動。鑒于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來增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和學術交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體驗感,最終能夠實現激趣教學。一則,教師需帶領學生參與到教學方案、課程計劃設計中,共同構建課程教學框架,使學生能夠高度關注教學內容,以此提高他們的課堂注意力和課堂參與度。二則,教師還應結合課堂反映和課后反饋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并嘗試在網絡平臺上創建話題來吸引學生參與到討論、交流中。三則,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渠道進一步滲透所學知識,以使學生增強政治意識,拓展思維認知,充實知識體系。
四、增強師資培訓力度
其一,職業院校要提高教師的信息意識。思政教師更需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術和設備,并且能夠進行資源搜集和篩選,從而將視頻、文字、圖形以及數據進行有機整合,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深化他們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其二,鍛煉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操作技能。職業院校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活動,鼓勵教師熟練運用各種通信軟件,熟練操作各個板塊。比如發布任務、開展在線測試、評論互動交流、收集學生作業以及作業點評等等。此外,教師還應掌握Excel、PPT、Word等基本辦公軟件,熟練運用各種視頻制作、剪輯軟件,從而能夠為學生剪輯視頻、錄制微課、制作課件等。其三,提升思政教師的信息共享意識。教師需參與到學生的日常活動中,以此來了解學生的感情動態和心理變化,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學活動,提高他們的思想認知和政治素養。其四,職業院校還應制定靈活的政策制度,以此來激發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院校可以建立相對科學的評價考核機制,對互聯網課程研究開發提供必要的政策、資金支持,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
五、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職業院校可以借助先進技術來優化思政教學成效,比如可以通過革新思政教學手段、強化校園網絡建設、注重課堂互動交流、增強師資培訓力度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先進的學習平臺,最終能夠提高思政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光云.基于“互聯網+”拓展職業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1(7):3.
[2]吳亞男.“互聯網+”背景下職業院校思政工作創新途徑探索[J].文存閱刊,2019(0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