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繼全面脫貧之后建立農村可持續發展機制的重要戰略,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由它的特性和社會職能所決定的。“智慧服務”已逐漸成為圖書館面向智慧社會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新發展理念。文章在分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圖書館開展智慧服務的基本邏輯的基礎上,研究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圖書館服務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的要求;凝練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包括協同聯動、開放跨界、服務融合;最后總結出實現這些模式所面臨的挑戰:投資與預算、人力資源與技術、知識產權侵權風險。
關鍵詞:圖書館;智慧服務;鄉村振興;智慧圖書館;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2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11
Library Intelligent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ogic, Modes and Challenges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rural areas after comprehensive poverty eradication. Serv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determ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libraries. "Smart service"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libraries to build a smart societ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 is a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for the futur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basic logic of library smart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first studies the requirement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or library services i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Then the service modes of library smart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re condensed, including collaborative linkage, service integration and openness across borders; Third, to 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to realize these models;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realizing these models and paths: investment and budget, human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ingement risks, and management system obstacles.
Key words library; smart servic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mart library; service mode
1 ? 引言
2021年1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是繼全面脫貧之后建立農村可持續發展機制的重要戰略,作為建立脫貧長效機制重要參與力量的圖書館,也進入了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新階段[1]。鄉村振興戰略需借助多元力量,如政府、村委會、村民、企業、公益組織、科研機構等共同參與,各參與主體對鄉村振興發展的需求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知識服務,而是感知用戶需求,解決特定問題,滿足特殊需求的個性化精準服務。同時,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這些參與主體對圖書館資源需求的無限性和資源獲取的便捷性、及時性要求必然會提高。傳統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已很難滿足用戶日益多樣的需求,而以互聯、高效、便利為主要特征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2]。可見,圖書館智慧服務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需要。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驅動下,圖書館走向智慧化是必然趨勢[3]。2021年3月23日,《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加強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建立覆蓋全國的圖書館智慧服務和管理架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開展智慧服務也是圖書館實現自我完善、功能拓展,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4],更好適應社會需求的發展契機。它有助于完善覆蓋全社會的圖書館服務體系[5],有助于構筑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知識服務體系[6],有助于更好踐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均等性、普惠性的要求[7]。可見,鄉村振興戰略也為圖書館智慧服務提供了機遇。
圖書館只有與社會發展的總目標一致,才能科學確定發展方向,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流,才會在國家重大規劃中被納入視野[8]。與其他文化機構相比,圖書館的社會關聯度更突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由圖書館的特性和社會職能所決定的,是圖書館事業站在中國大地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應需之舉、應時之舉、有力之舉、創新之舉。圖書館智慧服務指的是圖書館應該能夠具備類人的智慧,用以感知用戶的需求,并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9]。如今,圖書館智慧服務已逐漸成為圖書館面向智慧社會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新發展理念。研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圖書館如何開展智慧服務,有利于明確圖書館智慧服務賦能鄉村振興的供給側改革理論導向及其內涵與價值,為建設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提供理論支持;有利于推動圖書館服務精準供給,滿足鄉村振興的深度需要;有利于充實圖書館資源與服務類型,延伸公益性服務范圍,促進圖書館服務與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強圖書館系統內部和區域間統籌和聯通,激發圖書館知識創造活力,推進“大圖書館”智慧共同體建設;有利于圖書館在文化共同體中承擔起中堅和協調的角色,提升競爭力和話語權,提升社會責任承擔能力,保障其主流文化機構的地位和作用。
2 ?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圖書館開展智慧服務的基本邏輯
2.1 ? ?歷史邏輯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圖書館開展智慧服務也是歷史邏輯的體現和必然要求。這一點,無論從我國古代藏書樓推動農業生產的歷史邏輯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地區農村圖書館發展的歷史邏輯看,都為我們理解相關問題提供了歷史經驗和證據。以我國現存最早的農書《齊民要術》為例,早在北宋天圣(1023-1031年)年間,當時的皇家藏書院“崇文院”就已將其正式刊印,頒發各地勸農官員作為指導農業生產之用[10]。而在美國,圖書館是包括美國農村地區在內的所有全美人獲取資訊、了解項目活動和參與社區活動的重要渠道。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協會(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LS)發布的《美國農村圖書館:以信息圖表呈現方式概述》(Rural Libraries in America:An Infographic Overview)報告表明了農村圖書館作為社區通訊中心的重要作用正在擴大,無論是在推動教育、經濟發展方面還是寬帶接入方面[11]。
2.2 ? ?現實邏輯
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社會需要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以最為靠近鄉村、能夠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服務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為例,其存在的人員短缺、服務內容單一等問題,使得面向鄉村振興的公共文化服務重任向上一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上移,基層圖書館特別是縣級公共圖書館站在了服務鄉村振興的排頭位置[12]。截至2020年12月,全國已有2397個縣(市、區)建立圖書館總分館制,建成分館數量超過2萬個[13]。但以貴州基層公共圖書館為例,2018年每萬人口擁有圖書不足4000冊,年人均到館量0.22人次,年人均書刊外借0.154冊次[14]。而根據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協會的統計,美國現有大約4000個鄉村圖書館為大約3千萬美國人提供服務。2017年,美國鄉村圖書館開展了將近75萬個項目,參加人次達到1250萬。2008年至2017年,圖書館電子書和可下載音頻材料的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11]。
與國外相比,我國城鄉閱讀水平差異仍然較為明顯。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城鄉居民不同介質閱讀率和閱讀量差異明顯,尤其在傳統的紙質書報刊閱讀方面,城鄉差別大,城鄉閱讀鴻溝明顯。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大范圍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閱讀方式逐漸興起,城鄉居民各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逐年攀升[15]。
2.3 ? ?制度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以5G網絡、國家大數據體系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統籌部署。如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6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文件陸續出臺,明確提出“數字中國”為我國信息化建設的總目標;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列入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要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將“發展智慧圖書館”作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3 ? 鄉村振興對圖書館服務的要求
鄉村振興是多項戰略目標的有機結合,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人才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支撐點,文化振興則為鄉村振興提供內在保證和動力源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多方力量匯聚協同,圖書館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 ?圖書館服務鄉村產業振興
圖書館是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載體。圖書館作為為鄉村居民傳播文化和科技的載體,可以向政府部門、各涉農企業、種養大戶、農業科研工作者、農技推廣人員、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科學普及、現代農技、市場經濟等各類知識信息,成為培養新型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基地,農業、林業、牧業類高校圖書館在開辦農業講習方面更具優勢,可以組織校內專家定期深入農村開展農業講習,帶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業提升;作為鄉村振興主要參與力量的鄉村圖書館可以利用其自身獨有的文化資源,結合虛擬現實、機器學習、情境感知等新興技術,探索“文化+旅游”“文化+農業”“文化+業態體驗”等發展模式,將文化資源轉化成經濟效益,實現鄉村經濟和鄉村文化的協同發展;圖書館可以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融合實現創意農業產業的發展,延伸創意農業產業鏈,讓鄉村地區推出符合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結合地方鄉土人情,針對特色產品開發系列文化活動推廣項目,讓創意農業產品具有“文藝范兒”,提升產品附加值;圖書館可以積極搭建或借力文化產業博覽會或非遺博覽會等會展平臺,擴大非遺和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影響,使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與鄉村休閑觀光游相結合。
3.2 ? ?圖書館服務鄉村人才振興
圖書館是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保障。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對各級各類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現有的農村人口科學文化素質又遠遠不能適應這方面的需要。這里所指的鄉村振興人才,不單純是農業方面的人才,還包括農村發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尤其是農村非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鄉村治理、村鎮建設、新興服務業等領域的技術和管理人才,需求量較大,短缺比較嚴重[16]。圖書館可以助力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實施現代農民培育計劃,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加強訓后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充分利用現有網絡教育資源,加強農民在線教育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圖書館可以通過挖掘勞務群體的地方特色,建立技能培訓體系和評價體系,完善創業扶持、品牌培育政策,通過聯合高校圖書館建設專家工作室、邀請專家下鄉授課等方式,提升農村從業者職業技能,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培育農民工勞務輸出品牌;圖書館可在商業計劃、市場研究、資本投資、知識產權、企業運營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知識、技術及人力資源援助[17]。如為農村創新創業者提供數據資源服務,通過開設“創客空間”,供鄉村公眾進行交流,產生創新思維和創業機會。與涉農企業、單位合作,開展多種多樣的創業培訓、研討會和商業座談,傳授農村創新創業者所需的知識。
3.3 ? ?圖書館服務鄉村生態振興
圖書館是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利器。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圖書館可以挖掘、整理、推廣相關地區的生態文化資源,喚醒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使鄉村居民學習、接受、踐行生態文化,從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文化思想的萌芽帶動村莊面貌的改善,圖書館為鄉村干涸的文化土壤注入活力源泉,圖書館可以聯合生態文明單位,舉辦包括講座、展覽、讀書會等各類公益活動,大力宣傳生態振興的理念、政策、路徑和成果,及時總結推廣推動生態振興和農業綠色發展的先進經驗、典型事跡和技術模式,努力營造全民支持、全民參與鄉村生態振興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空間設置上,鄉村圖書館內可以設置植物生態園,與社區書院結合,開展親子繪本、周末影院、生態小組等相關趣味課程活動,積極倡導農業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打造鄉村居民健康、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陣地;圖書館可以助推生態農業發展,利用自身文化優勢,協助相關單位、部門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優勢區,推廣宣傳特色產業品牌,培訓農產品精深加工的相關人才,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通過生態產業化實現鄉村自然資本增值。
3.4 ? ?圖書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
圖書館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主要陣地。通過深入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揮鄉規民約、村規民約的道德規范約束作用,培育形成良好的鄉風、家風和民風。圖書館可以利用現代化新興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多維挖掘、長效保存反映當地風土人情的文獻、地方志、當地人物傳記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獻資源,以保護、傳播、傳承區域特色文化,守護文化根脈[18];圖書館可以成為鄉村文化的傳播者,圍繞弘揚優秀農耕文化、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主題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積極促進,組織全民閱讀進家庭、進農村,運用新技術制作鮮活生動的融媒體產品和公益廣告,結合互聯網技術,實現網、微、端融合的推送傳播,使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閱讀新風深入人心,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推進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圖書館可以成為非遺傳習主陣地,構建相關展覽展示館,通過建設“民族文化基因庫”,保護和展示大量鄉村的文化記錄、文化場所、文化實物等文化資源和記憶;圖書館可以整合各種資源,拓寬文化培訓的廣度和深度,以圖書館為牽頭單位,組織成立由農業、教育、衛生、文化、民政、司法等相關部門或公司組成的宣講團,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示范輔導、實地觀摩等形式,開展農業技術、法律知識等培訓,推動文化下鄉,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綜合素質。
然而,目前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還存在如下問題:(1)圖書館自身資源有限,需開發具有文化屬性的圖書館“新服務”,并聯合其他服務機構,如農業高等院校等;(2)館內服務功能單一,不同圖書館之間存在知識流動不通暢的問題,造成知識普及困難,直接影響了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服務效能,如在提供涉農精準培訓方面,農業、林業、牧業類高校圖書館相比鄉村圖書館更具專業優勢,而鄉村圖書館更具地域優勢,二者若聯合互補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服務;(3)專業需求模糊,針對性不強,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離不開社會機構和相關企業的參與和支持,圖書館利用新興技術裝備開展智慧服務離不開技術、設備服務商等科技企業的參與,而企業難以捕獲鄉村振興參與主體的需求,難以提供針對性的產品;(4)服務重點亟待轉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各參與主體的閱讀需求從簡單的知識服務轉向知識創造,圖書館需精準把握各參與主體的閱讀需求,優化服務觀念,將服務重點轉型到智慧服務,實現圖書館價值的全面傳遞和有效詮釋。
4 ? 面向鄉村振興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
面向鄉村振興戰略對圖書館發展提出新要求,圖書館事業必須面向各層級、各類型圖書館,研究互聯互通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及其實現路徑,從而實現各圖書館服務范圍的相互滲透和延伸,構建起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的服務網絡,推進圖書館服務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強有力的保障。總體而言,應從資源、技術、用戶、空間等關鍵參與要素出發,對標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探索構建以人為本,以基層圖書館、農業科學院圖書館、農業院校圖書館為主導,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感知用戶需求,整合館藏資源,提煉用戶需求畫像,多主體共同參與,跨界融合滲入,互聯互通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
4.1 ? ?基于協同聯動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
由于各主體在智慧服務中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不盡相同,協同聯動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需要將協同聯動過程中涉及的各個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界定,結合個體圖書館之間需求分析數據,構建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互聯互通智慧服務模式,促進館際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1)分層聯動。不同層級的圖書館享受到的社會資源有所差異,它們在智慧服務功能、服務內容上也有明顯區別。對不同層級圖書館開展科學評估,結合圖書館之間對標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的分析數據,實現各級圖書館協同聯動的圖書館智慧服務。如在技術需求層面,省級圖書館與市縣級圖書館之間雖沒有權屬關系,但有業務指導關系,可以向市縣級圖書館提供技術支撐。通常,我們認為越是集中,越好管理。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縣級及其下級圖書館只需提供用戶服務,諸如網絡安全、網絡服務、服務器管理、云數據中心等技術可由市級圖書館提供,若市級圖書館無法落實,可由省級圖書館直接落實。
(2)分類聯動。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等知識服務機構在服務對象、資源配置、技術水平、政策背景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明確不同類型服務機構的服務目標,并制定協同聯動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框架。如使圖書館館藏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關的農業專題科普讀物、“生意經”、期刊、電子書與學術論文等數字資源整合起來,將農業、農村、農民相關的數據、信息和知識有機連接,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送到農民、農學專家、農村發展研究團隊身邊,為農村優一產、強二產、活三產提供知識和技術保障。又如鄉村圖書館可以作為農業講習所的承辦主體,定期開展有關農業方面的講習,培訓農民。農業、林業、牧業類高校圖書館在開辦農業講習方面更具優勢,可以與鄉村圖書館聯動,定期組織校內專家深入農村開展農業講習,帶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業提升、幫助農民增收。
4.2 ? ?基于開放跨界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
采用開放跨界智慧服務模式的圖書館需要在分享內部資源和整合外部資源兩方面都表現得積極主動,一方面依賴于整合外部第三方的資源來增強圖書館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積極與其他機構組織或個人分享自己內部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從而在服務鄉村振興中持續有效地發揮作用。
(1)由外而內的融合。所謂“由外而內”的融合路徑是指圖書館在提供智慧服務的過程中融入外部的資源從而豐富和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外部資源的來源非常廣泛,不僅包括供應鏈中的成員,如讀者、圖書館供應商(紙本資源供應商、數據庫商、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供應商等)、圖書館供應商的供應商(電信企業、計算機公司、出版行業)等,而且也包括跨行業價值網絡中的農業情報研究所、檔案館、博物館、農業科研院所、農業協會或其他不同類型知識服務機構(如知乎、豆瓣等互聯網平臺)等。如在培育鄉村振興創新創業人才方面,圖書館可以與政府部門、科研院校、金融機構等進行跨界合作,將數據信息作為農業新的生產要素,整合與農村創新創業相關的政府數據、科研數據、金融數據等,并利用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對關鍵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將數據分析成果推送給農村創新創業者,助力農村創新創業進程。這一路徑能夠提高圖書館的創新能力,發揮“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效果。
(2)由內而外的分享。“由內而外”的分享路徑是指圖書館通過將自身的未充分利用的資源共享給其他機構使用,如技術轉讓與許可、數字資源共享、品牌特許等。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職能是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不同機構的信息和數據資源,使圖書館成為鄉村振興有關信息和數據獲取最全面、最便捷、最權威的機構。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通過與各級政府部門合作,關聯政府開放數據;與農業發展研究中心、檔案館、科技館等機構進行合作,整合公共開放數據,內容包括鄉村生態環境、鄉土人文、農業技術等,形成鄉村振興數字資源知識庫。如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時,農業高等院校圖書館和農業專業圖書館需與院系、涉農研究院所合作,幫助他們整理農業科研信息和科學數據,促進科學數據和科研成果開放和共享。
(3)內外結合的耦合。內外結合的耦合路徑是指圖書館通過聯盟、合作和合資等方式與互補性的合作伙伴共同開展智慧服務。這里,分享資源和整合資源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賦能鄉村振興實踐中,圖書館耦合的對象和方式有不同,如與農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聯盟,進行農業科技成果的共同研發和轉化;與同行建立技術聯盟和品牌聯盟;與跨產業的互補性的伙伴建立合作關系,進行技術的二次開發并促進其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涉農專業圖書館之間或不同區域的各類圖書館之間,以合作協議、規范標準為基礎,通過與科技企業進行合作,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和云計算平臺,在農業信息資源共享、涉農服務模式創新、管理效益提升等方面實現縱向合作。
4.3 ? ?基于服務融合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
基于服務融合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從“相加”邁向“相融”,推進圖書館相關的服務融合發展。圖書館智慧服務為鄉村振興賦能,需要從產品、活動、傳播等多個方面共同推動。要進一步推動鄉村文化服務精準化、鄉村文化傳播信息化、鄉村文化產品多元化、鄉村文化活動多樣化、鄉村文化發展現代化,推動鄉村文化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為農民群眾得到更多幸福感、獲得感貢獻力量。
(1)智能服務與人文服務融合。智能時代是人既可以被機器取代,同時又可以被機器賦能的時代。具有智能的機器,依然是一種工具,是人類能力的延伸。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很多智能機器人的服務比人工服務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另外,館員(尤其是基層館員)在智能機器的賦能或輔助下,可以為讀者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智能服務與館員的人文服務都是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的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有機組成部分,兩者并不矛盾。巴特勒、謝拉早就明確強調了圖書館學的人文性質,阮岡納贊的“圖書館學五定律”前四條都與人直接有關,人文價值觀念是圖書館職業的核心[19]。如果過分偏重于智能服務,就會有悖于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真正目的;反之,如果過分偏重于人文服務,也無法更加廣泛、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 以滿足鄉村振興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總之,智能服務不可能取代人文服務,智能服務的對象既包含讀者,又包含館員。智能服務與人文服務應該相輔相成、協同發展,在延續傳統圖書館主要職能的前提下,利用先進技術和諧地、更好地促進圖書館發展。
(2)文化服務與旅游服務融合。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文旅融合不僅體現在圖書館與博物館的融合,也體現在圖書館的文化地標、景點觀光、旅游購物、文化休閑等功能之中[20]。旅游業界普遍認為旅游六要素“住、食、行、游、購、娛”[21],對賦能鄉村振興的圖書館智慧服務而言具有重要價值。以“住”為例,圖書館可以深度挖掘地方特色,通過開展圖書館+民宿新模式,搭建適宜的文化交流平臺,使來自城市的游客體驗書香濡染下鄉村之美,鄉村亦可借之獲得文化滋養;以“游”為例,圖書館可以依照地方特色,形成具有獨特的觀光和文化資源的新型圖書館,結合5G+虛擬現實技術,為用戶/游客提供沉浸式體驗、虛實相結合的感官體驗,讓游客更好地感受鄉村文化、鄉村特色;以“購”為例,圖書館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資源整合與開發,結合自身特色、優勢資源及地方特色,設計和營銷文化創意產品,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一方面利用電子商務技術通過在天貓、微信等線上平臺開設旗艦店,提升銷量;另一方面,打造實體賣場,結合機器人技術、情境感知技術,增強消費者的線下體驗。
(3)城市服務與鄉村服務融合。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增加對農業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人才、信息、數據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要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縣級館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中樞,縣(區)總分館制借助城市一體化來實現更加便捷、優質、合理的均等化服務,實現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縣(區)級館不僅可加入城市通借通還、聯合編目等基本業務,還可在區域性圖書館整體信息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組織本區域信息化規劃與建設,加入區域數字資源統一采購、聯合采購等。此外,還可將農家書屋納入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整合從中央到省市縣的財政資源,按照縣、鄉、村總館、分館和圖書室的總分館體制,實行專業化、系統化管理,確保農家書屋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
5 ? 實現面向鄉村振興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所面臨的挑戰
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農村地區中堅人才隊伍缺乏,鄉村的資源性資產尚未盤活,多樣化的融資體系亟待構建,鄉村振興的制度化建設尚未在學術層面和政策層面給予回應。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圖書館智慧服務要充分考慮資金、人力資源、技術、知識產權等內外因素的影響。
5.1 ? ? 投資與預算
財政經費是公益事業單位各工程項目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圖書館開展智慧服務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但以近三年為例,2019-2021年中央對圖書館預算數分別為6.10億元[22](執行數6.10億元),5.71億元[23](執行數5.62億元),4.32億元[24];2019-2021年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預算數分別為147.1億元[25](執行數147.1億元),152.1億元[26](執行數152億元),151.95億元[27]。可見,中央財政對圖書館預算數在持續下降。此外,圖書館的信息技術應用正走向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新階段,但由于其行業的公益性質導致技術創新資金嚴重不足。
5.2 ? ?人力資源與技術
智慧圖書館是由傳統圖書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及智能化傳感設備等多個模塊的結合。但它絕對不是圖書館在新興技術和設備上的簡單疊加和應用,而是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級圖書館的資源條件和需求進行的深度融合。在融合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新興技術的應用,如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需要計算能力強大的處理器,云計算平臺搭建的成本較高;另一方面,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的專業人才不足,相關技術的運行管理和維護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層縣鄉村地區更加突出。大部分基層公眾,尤其農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不高甚至沒有接受過教育,對新技術接受程度有限。而且,由于基層縣鄉村經濟落后,人才流失嚴重,導致中高級復合型人才極其缺乏。
5.3 ? ?知識產權侵權風險
近5年來,全國各級法院受理的公共圖書館著作權侵權案件過千次。部分版權代理機構對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文獻傳遞、復制、館藏資源數字化揭示等服務提起訴訟。目前,涉及公共圖書館的著作權侵權案件主要集中在外購數字資源服務方面,在此類案件中公共圖書館大部分是因其他主體侵權而作為共同被告,圖書館的公共利益頻頻被私權利益挑戰。在自建數字資源服務方面,如果公共圖書館擬對著作權未進入公有領域的館藏近現代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則會受到《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限定和約束,只有那些具備“已經損毀或者瀕臨損毀、丟失或者失竊,或者其存儲格式已經過時,并且在市場上無法購買或者只能以明顯高于標定的價格購買的作品”等條件,圖書館才能提供數字化替代服務[28]。此外,圖書館智慧服務難免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但圖書館信息分析行為無法適用傳統的著作權例外規則,也存在一定的著作權侵權風險。
6 ? 結語
本研究認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圖書館智慧服務主體應包含各類型、各層級圖書館;服務對象應包含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多元主體(政府、村委會、村民、企業、公益組織、科研機構等);服務內容應不僅限于公共文化供給,還應主動對焦農村經濟、社會、治理、生態的整體變革。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不同用戶對圖書館智慧服務存在不同需求,各類型、各層級圖書館需要從不同方面滿足多元主體的多樣需求。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應該是可聚焦于不同驅動(如需求驅動、技術應用驅動、創新驅動等)、不同場景(如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文化興農、教育興農等)、不同價值視域(如人文價值、創新價值、服務價值等)下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1] ?孫坦.關于圖書館助力脫貧攻堅的路徑思考[N].新華書目報,2020-06-26(2).
[2] ?李玉海,金喆,李佳會,等.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面臨的五大問題[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2):17-26.
[3] ?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服務[J].圖書館建設,2018(4):85-90,95.
[4] ?蘇新寧.新時代圖書館使命與未來圖書館學教育之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1):53-62.
[5] ?王世偉.關于智慧圖書館未來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8(7):2-10.
[6] ?饒權.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開啟圖書館智慧化轉型新篇章[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47(1): 4-14.
[7] ?饒權.現代圖書館越來越“智慧”[N].人民日報,2020-11-13(20).
[8] ?陳傳夫,馮昌揚,陳一.面向全面小康的圖書館常態化轉型發展模式探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42(1):4-20.
[9] ?李玉海,朱澤,夏紅玉.圖書館智慧服務中的數據獲取[J].圖書情報工作,2019,63(1):30-35.
[10] ?何鳳麗.《齊民要術》成書經過及版本流傳[J].春秋,2016(3):59-60.
[11] ?Rural Libraries in America[EB/OL].[2021-04-30].https://www.imls.gov/publications/rural-libraries-america-infographic-overview.
[12] ?鄭衛光.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公共圖書館作為及價值實現[J].圖書與情報,2020(4):127-130.
[13] ?全國已建成超2萬個圖書館分館[EB/OL].[2021-04-30].http://yss.mof.gov.cn/2021zyys/202103/t20210323_3674869.htm.
[14] ?盧云輝:別讓基層圖書館成“擺設”[EB/OL].[2021-04-30].http://www.gog.cn/zonghe/system/2020/01/18/017489867.shtml.
[15] ?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權威發布[EB/OL].[2021-04-30].http://www.gog.cn/zonghe/system/2020/01/18/017489867.shtml.
[16] ?魏后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及難點[J].社會發展研究,2018,5(1):2-8.
[17] ?朱華順.紐約市公共圖書館支持大眾創業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7(11):18-23.
[18] ?鄧銀花.鄉村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機理和驅動因素研究[J].圖書與情報,2020(6):84-92.
[19] ?肖希明.圖書館呼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J].圖書館,2000(1):15,14.
[20] ?王世偉.關于公共圖書館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圖書館,2019(2):1-6.
[21] ?符文洋.重新審視“旅游六要素”[J].中州大學學報,2014(5):5.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19年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19zyczys/201903/t20190329_3209186.htm.
[23]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20年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20zyys/202006/t20
200615_3532234.htm.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21年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20zyys/202006/t20
200615_3532234.htm.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19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19zyczys/2
01904/t20190402_3210773.htm.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20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20zyys/202
006/t20200615_3532228.htm.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21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21zyys/202
103/t20210323_3674869.htm.
[28] ?孫伯陽.做好公共圖書館數字化服務的著作權保護工作[N].中國旅游報,2021-04-21(3).
作者簡介:馮昌揚,女,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圖書館發展理論、國家文化戰略、信息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