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笑
體育鍛煉動機對鍛煉堅持性的影響研究——以福州市啦啦操參與群體為例
韓 笑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17)
以啦啦操項目在高校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考察福州市參與啦啦操運動的高校大學生鍛煉動機和鍛煉堅持性在性別、年級、專業、項目中的差異性和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的相關性。采用《鍛煉動機量表》《鍛煉堅持性量表》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因素方差分析及相關分析對鍛煉動機和鍛煉堅持性進行檢驗。結果表明:(1)啦啦操參與群體的性別、年級、專業、項目選擇在鍛煉動機各維度中并不具備顯著性差異;(2)啦啦操參與群體的健康動機最強,能力動機和社交動機排第二,最弱的是外貌動機和樂趣動機;(3)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為體育類專業的大學生與非體育類專業大學生的鍛煉堅持性存在顯著性差異。(4)啦啦操參與群體的健康動機、樂趣動機、能力動機、社交動機、外貌動機共五個維度均與鍛煉堅持性呈顯著正相關。
啦啦操;鍛煉動機;運動堅持性
啦啦操運動充滿著熱情奔放、青春活力與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不僅有對他人的支持鼓舞,而且能夠塑造與凈化練習者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相對于其它運動項目,啦啦操運動更具有普適性,小到幼兒園小朋友,大到社區或者教職工,甚至殘疾人也可以參加全國或者各地區舉辦的比賽,該項目不僅可以為節日增添歡樂的氣氛,還可以鍛煉肢體的協調能力,增強體質。啦啦操在福州市高校的快速普及,各高校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校級啦啦操比賽,通過校級比賽挑選出優秀運動員進入校隊,代表學校參加更高級別的賽事。這項活動每年都會吸引很多大一學生參與進來,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伴隨著學業及找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比賽結束后逐漸選擇退隊,中斷了啦啦操鍛煉。
動機一詞來源于拉丁文,寓意著推動人們從事某種行為活動的念頭。體育鍛煉動機是基于動機理論基礎之上演變而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個理論分別是健康信念模型(HBM)、自我決定理論(SDT)和自我效能理論(SET)。鍛煉動機是指人們參與和維持體育鍛煉行為的心理動因和內部動力,是導致鍛煉行為的直接原因。眾多研究表明鍛煉動機是促進鍛煉堅持性的內在動因,鍛煉堅持性是從時間角度出發,考察人們是否有規律地進行長期鍛煉以及衡量鍛煉效果的一個重要的中堅變量。有學者提出不僅從鍛煉的持續時間和頻度進行考察,也從個體在參與鍛煉行為過程中的認知和心理決策來考察。
在已有的體育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中,研究人群包含婦女、大學生、中學生、老年人、俱樂部會員等,研究項目包含排球、廣場舞、武術、排舞等。現有的涉及研究兩個變量的期刊文獻中,除了褚躍德等對鍛煉動機和鍛煉堅持性進行了性別分析以外,其它大多數文獻只是論證了假設及相關性,對二者并沒有進行深入探索;從項目中來看,還未涉及充滿活力的啦啦操運動。因此,本文聚焦于福州市高校參加啦啦操運動的大學生,本著以啦啦操項目在高校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福州市參與啦啦操運動的246名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對參與啦啦操鍛煉群體的體育鍛煉動機、鍛煉堅持性進行測量,探討在啦啦操運動中性別、專業、年級、項目選擇在鍛煉動機和鍛煉堅持性中的差異,以及對二者進行相關性分析,以期找到促進啦啦操隊員堅持鍛煉的動機因素,為推動啦啦操項目在高校當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通過對文獻的進一步梳理,佐證了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的正向關聯性。國外學者金在允和李恩善對大學網球俱樂部成員以及大學體育運動員的動機和堅持性進行調查,研究發現二者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并且認為大學生運動員的內在動機是對運動堅持性性有積極作用的主要機制。
國內學者江宇、吳翌暉對江蘇省206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健身女性進行考察,測試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的相關關系,通過自編問卷得出:鍛煉動機對健身女性體育鍛煉的堅持性和參與度的影響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李國一對廣場舞參與群體的體育鍛煉動機對運動堅持性展開調查發現個體參與廣場舞的鍛煉動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運動的持續性,即:廣場舞參與動機能顯著影響個體的運動堅持性,除此之外還發現:鍛煉氛圍起到中介作用。在戶外運動領域,劉微娜自編戶外運動動機、運動氛圍、運動堅持性共三量表,對青少年戶外運動展開調查,用實證研究證明青少年戶外運動的動機(自我突破、能力、自主選擇、個人投入)的四個維度均對堅持性有預測作用,為戶外運動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還有諸多文獻都證明:鍛煉動機對鍛煉堅持性具有正向預測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H1:福州市參與啦啦操鍛煉的高校大學生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呈正向相關關系。
在考察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的二者關系是否顯著的同時,也有學者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索,得到鍛煉動機的不同維度在人口統計學中可能具有差異性。例如褚躍德和肖林霞都在各自的研究中得出男大學生的鍛煉動機要強于女大學生。與之結論相悖的是田麥久在針對長春市廣場舞參與群體展開調查發現在女性參與廣場舞的鍛煉動機在5個維度上都顯著高于男性。這項研究結果的出現打破了以往的結論。肖林霞的一項研究中得出:不同性別、年級、生源地在鍛煉動機中都存在顯著性差異。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H2:福州市參與啦啦操鍛煉的高校大學生鍛煉動機在不同性別、年級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對福州市高校參加啦啦操運動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剔除無效問卷后,最終得到有效問卷209份,問卷有效率達85%,其中男大學生92人,女大學生117人,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2.2.1《鍛煉動機量表》
采用陳善平等依據Frederick和Ryan編制的簡化中文版《體育鍛煉動機量表》共15個題項,分為5個維度(樂趣動機、能力動機、外貌動機、健康動機、社交動機),量表采用Likert 5點計分,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適合被廣泛應用于測量體育鍛煉動機的工具。在本研究中,量表的總體Cronbanch’s Alpha=0.961,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均在0.857-0.942之間。
2.2.2《鍛煉堅持性量表》
采用劉微娜等所編制的《鍛煉堅持性量表》共6個題項,單維。采用Likert 5點計分,從“1”=“完全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在本研究中,量表總體的Cronbanch’s Alpha=0.954
2.2.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2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與分析。第一將問卷數據整理過后導入SPSS軟件;第二對各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得出變量的各維度在人口統計學中的差異;第三通過相關性分析驗證二者的相關性是否顯著。
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后發現:男、女大學生在鍛煉動機的五個維度中并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從表2可以看出,男大學生的健康動機位列第一,略高于其它動機,能力動機與社交動機得分基本一致,樂趣動機與外貌動機得分也相對一致;在女大學生群體中,健康動機同樣最強烈,但是其它四個動機在得分上無顯著性差異;從均分來看,男、女大學生的均分都在4分以上,代表動機水平相對較高。綜上所述,男、女大學生參與啦啦操運動的健康動機最強烈,能力動機和社交動機排第二,動機強度最弱的是外貌動機和樂趣動機,并且性別在鍛煉動機的五個維度中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此處假設二并沒有得到驗證。
表2 性別在鍛煉動機不同維度的差異檢驗
由表3得出,啦啦操操參與群體的鍛煉動機在所學專業上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專業在樂趣動機、能力動機、外貌動機、健康動機、社交動機由此可以看出均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體育類專業的學生能力動機最強烈,外貌動機最弱,而非體育類專業學生健康動機最強烈。外貌動機最弱。
表3 專業在鍛煉動機不同維度的差異檢驗
由表4知,啦啦操參與群體的鍛煉動機在年級上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大一時,學生的健康動機最強,樂趣動機最弱;大二時也是健康動機最強,但是外貌動機最弱;大三時,能力動機最強,樂趣動機和外貌動機得分一致;大四時能力動機最強,外貌動機最弱;就樂趣動機而言,動機強度在大四時最強烈,大二時最低,且在得分上差異較小;在能力動機維度,動機強度同樣在大四最為強烈,但是在大一時強度最低,且在得分差異較小;在外貌動機方面,動機強度最高在大四,但在大二時外貌動機的平均值下降到3.89±1.01,得分未達到4分,其余動機得分均在4分以上;在健康動機維度,動機強度最強的是大四,最低的是大三,且得分差異不大;在社交動機方面依舊表現出大四最強,大一最弱的情況。
表4 年級在鍛煉動機不同維度的差異檢驗
根據表5可知,啦啦操操參與群體的鍛煉動機在啦啦操項目的選擇上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都是健康動機得分最高,舞蹈啦啦操在外貌動機得分最低,技巧啦啦操在外貌動機和樂趣動機得分最低。就健康動機在二者當中位列第一,說明福州市高校大學生參加啦啦操動機是為了強健體魄,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
由表6知,男、女大學生在鍛煉堅持性中并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6)。
表6 性別在鍛煉堅持性的差異檢驗
從表7可以得知,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為體育類專業的大學生與非體育類專業大學生的鍛煉堅持性存在顯著性差異。體育專業的非體育類專業的大學生在鍛煉堅持性中所持有的態度是趨于基本同意這一現象。
表7 專業在鍛煉堅持性的差異檢驗
表8 年級在鍛煉堅持性的差異檢驗
由表8可以看出,大一至大四學生的鍛煉堅持性在鍛煉堅持性維度中無統計學意義(P>0.05)。
由表9知,高校大學生的鍛煉堅持性與項目對比中并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9 項目在鍛煉堅持性的差異檢驗
(見表9)得知,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呈顯著正相關,表現為:樂趣動機—堅持性(r=0.661,P<0.01)、能力動機—堅持性(r=720,P<0.01)、外貌動機—堅持性(r=0.580,P<0.01)、健康動機—堅持性(r=0.606,P<0.01)、社交動機—堅持性(r=0.645,P<0.01)。由此可以得出,福州市高校參與啦啦操鍛煉的學生,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呈顯著正相關,其中能力動機與鍛煉堅持性的相關系數最高(顯著系數為:0.720),由此驗證了假設H1。
表10 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的相關性分析
注:**表示P<0.01,相關性顯著。
通過表2可以得出,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在參加啦啦操鍛煉時都是以健康動機為第一動機。這是因為近年來由于新冠疫情的爆發,大眾逐漸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疫情期間全國啦啦操委員會落實貫徹體育總局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開展居家健身和網絡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的通知》,舉辦了“居家啦啦操春節不打烊”網絡健身活動,號召熱愛啦啦操運動的朋友們自行在“抖音短視頻”APP發布居家啦啦操視頻。2021年7月18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加大健身設施供給、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提升健身指導水平等等,都在號召群眾加入運動的行列。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網絡平臺宅家健身的系列報道的增加,都在強調運動的重要性。因此大眾鍛煉的第一動機轉變到了健康動機。
但是本研究得出參加啦啦操鍛煉的群體動機在性別上并沒有統計學意義,這與前者的研究相悖這是因為啦啦操運動分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兩大類,在舞蹈啦啦操領域中較多女生參加,而在技巧啦啦操中男生則是主力軍,福州市高校中,如福建師范大學就是舞蹈和技巧兩只啦啦操隊伍并存,因此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能夠在自己的領域找到自信使得鍛煉動機增強,所以在性別上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在年級、專業和項目的選擇上,啦啦操參與群體在動機上也沒有凸顯出顯著性差異,由此無法驗證假設二。這絕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啦啦操運動具有普適性,從幼兒園小朋友到社區啦啦操,甚至殘疾人也可以參加啦啦操。此處可以得出,啦啦操運動適合絕大部分年齡段的人群,具有很強的普適性。本研究還得出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為體育類專業的大學生在參與啦啦操的鍛煉堅持性要顯著高于非體育專業,這很可能是因為體育類專業的大學生已經接受過一定的系統訓練,具有較高的身體機能儲備,更容易比非體育專業的大學生維持長期鍛煉。
參加啦啦操運動的大學生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呈顯著正相關(P<0.01),因此可以運用不同的手段來豐富課程內容以刺激鍛煉當中的樂趣、外貌、健康、能力、社交動機,進而提升啦啦操的鍛煉堅持性。通過分析發現在參與啦啦操鍛煉的群體當中,能力動機對鍛煉堅持性的相關系數最高(相關系數=0.720)。在本研究中能力動機是指提升鍛煉者想通過現在所參加的運動項目來獲得新的運動知識,進一步提高運動技能或者保持運動技能水平。這一點尤其是在技巧啦啦操項目中得以凸顯,難度的增加,托舉的上法、下法、空中動作的完成都離不開底座和尖子的配合。底座運動員通常由男生組成,尖子運動員由女生組成,當小組一同協調配合完成了難度較高的托舉或拋接動作時,都在無形當中學到了新的運動知識,提升了自己的運動技能,進而隨著自身能力的增強,自信心的提升,堅持性也由此得到提升。
5.1 啦啦操參與群體的性別、年級、專業、項目選擇在鍛煉動機各維度中不具備顯著性差異。
5.2 啦啦操參與群體的健康動機最強,能力動機和社交動機排第二,最弱的是外貌動機和樂趣動機。
5.3 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為體育類專業的大學生與非體育類專業大學生的鍛煉堅持性存在顯著性差異。
5.4 啦啦操參與群體的健康動機、樂趣動機、能力動機、社交動機、外貌動機與鍛煉堅持性都呈顯著正相關。
[1]李育林,李亞楠.啦啦操運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0):18-19.
[2]陳瑤.中學生體育鍛煉動機與鍛煉堅持性的關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20.
[3]李國一,楊文波.體育鍛煉動機對運動堅持性的影響:運動氛圍的中介效應:以廣場舞參與群體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3(5):82-87.
[4]田麥.體育鍛煉動機、氛圍與運動堅持性的特征及其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
[5]孫德榮,劉立軍,何小珍.大學生體育活動中的鍛煉承諾和鍛煉堅持性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26(6):549-552.
[6]江宇,吳翌暉.江蘇省婦女體育鍛煉動機、堅持性和參與程度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1):1469-1470.
[7]褚躍德,靳文豪,王英春.大學生鍛煉動機及其與鍛煉堅持性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3):85-86.
[8]謝先杰.上海市中學生鍛煉承諾與體育鍛煉行為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9]歐陽秀雄.我國社區居民體育鍛煉堅持性的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1):11-12.
[10]劉寧凌,郭峰,邱幺聿,等.老年人體育鍛煉動機及可堅持性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2,28(15):198-200.
[11]宋鵬.健身房會員鍛煉依戀與其鍛煉堅持性的關系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7.
[12]李麗娜.福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排球運動參與動機及鍛煉堅持性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 [13]李華,邱亞君.基于運動承諾理論的武術鍛煉堅持性研究:以杭州市吳山廣場武術鍛煉者為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6,38(1):91-94.
[14]劉青青.排舞運動參與人群的鍛煉堅持性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8.
[15]劉微娜,周成林,孫君.青少年戶外運動動機對運動堅持性的影響:運動氛圍的中介作用[J].體育科學,2011,31(10):41-47.
[16]王樂.青少年戶外運動動機對運動堅持性的影響:運動氛圍的中介作用[J].青少年體育,2017(8):49-50.
[17]劉桂芳.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與鍛煉行為的關系性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0,26(4):44-45.
[18]肖林霞.鍛煉動機、自我概念與大學生體育鍛煉堅持性的相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19]陳善平,閆振龍,譚宏彥.鍛煉動機量表(MPAM-R)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6(2):52-54.
[20]宋玄.中學生心理需要滿足、鍛煉動機與體育鍛煉行為的關系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20.
[21]田麥.體育鍛煉動機、氛圍與運動堅持性的特征及其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Motivation on Exercise Persistence-- Take Cheer Leading Group of Fuzhou as an Example
HAN Xiao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Fujian, China)
韓笑(1998—),碩士生,研究方向:健美操、啦啦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