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彬 周媛媛



摘要:以河南省為研究對象,選取農業政策性金融和鄉村振興指標,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灰色關聯度模型,實證分析農業政策性金融與河南鄉村振興的協調關系以及關聯程度。結果顯示:河南省農業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的協調度不高,農業政策性金融規模與河南省鄉村振興的關聯度大于其效率的關聯度,河南省農業政策性金融效率有下降趨勢。應制定差異化的農業金融政策,科學合理分配和發放貸款,以提高農業政策性金融對河南鄉村振興的支持作用。
關鍵詞:農業政策性金融;鄉村振興;河南省;協調度;關聯度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也隨之產生。河南省積極響應中央的戰略部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政策性金融作為重要資金保障,在政府和農業發展銀行河南分行的引導下,不斷增強對農業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農業政策性金融雖然包括一些農業政策性保險公司、農業政策性擔保機構、商業銀行的政策性貸款等,但在金融市場中發揮的作用較小,對于支持鄉村振興的建設方面,不如農業發展銀行效果顯著。因此,基于數據的可得性、統計的便利性、支農效果的顯著性,本文以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作為農業政策性金融的主要代表,研究農業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之間的耦合協調度和灰色關聯度。
二、文獻綜述
近年來,金融與鄉村振興的相關問題成為了國內研究熱點。張沁嵐、杜志雄(2017)通過對比日本與我國金融支農情況,提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支農業務領域、金融產品設計與創新、支農效率等方面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1]。蘇貴軍、宋永志(2018)認為我國當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金融基礎設施薄弱、信用體系建設困難、金融產品創新性不強、專業性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2]。劉威(2019)指出,由于政策和相關部門對農業信貸資金的使用范圍都有明確限定,農業貸款的使用受到限制[3]。文秋捷(2019)提出,我國政策監管偏向軟約束,缺乏嚴格的追責和處罰機制,影響了綠色金融對農業產業、鄉村生態環境、農村生活質量的支持效用[4]。龔海峰(2020)認為,目前我國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是政策導向性不強、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不穩定、基層金融監管不力、資源配置不均衡等[5]。黃世明(2021)的研究表明,金融產品滯后、配套政策引導不力、法制建設落后、信用環境欠佳等問題,影響了我國鄉村振興的進程[6]。魏琦(2018)指出,農村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時,應創新農村金融產品,不斷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服務能力[7]。高殿偉(2020)主張鄉村振興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引導產業帶動脫貧、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8]。李靖、郭瑞譞、趙澤鑫(2021)認為,應借助農村金融的發展,使我國金融體系進一步的完善,衍生出全新的金融產品,培養新型金融人才,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等方式實現鄉村振興目標[9]。董希淼、張濤、廉婿(2021)運用國際視角,通過分析美國、日本、荷蘭等發達國家金融支持農村發展的成功案例,為我國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益經驗,包括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明確金融機構職責、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可持續發展、為農村金融立法等[10]。
國內學者對金融與鄉村振興關聯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相關結論具有很好的借鑒和參考意義。但目前研究大多是針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方面的,關于農業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協調關聯的研究較少,結合河南省開展相關研究的更為少見。本文將研究視角聚焦到河南省,通過耦合協調度模型、灰色關聯度模型來考證農業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的協調關聯性,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為推動河南省鄉村振興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三、耦合協調度計算
(一)耦合協調度模型介紹
耦合度通常用來衡量系統之間的互聯程度,協調度通常用來分析系統之間的協調程度,區分協調水平。將政策性金融和鄉村振興視為兩個子系統并對兩個子系統的指標進行賦值,利用綜合評價公式計算得分。最后,通過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并評價2011-2019年河南省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度與協調性。
定義U1為農業政策性金融的綜合評價值,U2為鄉村振興的綜合評價值,構造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度(C)模型如下:
將耦合協調度模型中耦合度C的取值進行等級劃分和分類,C值越大,說明兩個系統發展對彼此的影響程度越大(見表1)。
用T表示兩個子系統整體協同效應的綜合評價指數,D表示兩個系統的耦合協調度,構建耦合協調度模型:
T=αU1+βU2
其中,α、β分別為兩子系統的權重,α+β=1。子系統U1的權重α為0.5,子系統U2的權重β為0.5。將協調度D的取值進行等級劃分和分類,如表2所示。
(二)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依照客觀性、科學性、可得性的原則,參考國內有關指標體系,農業政策性金融指標選取“農業政策性金融規模(X1)”“農業政策性金融效率(X2)”。農業政策性金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資金來源。其中,“農業政策性金融規模(X1)”一般使用農村存貸總額/農村GDP來衡量。我國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代表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因此,本文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存貸余額代替農村存貸余額,以河南省農業總產值代替河南省農村GDP;“農業政策性金融效率(X2)”用農村一般貸款余額/農村存款余額來衡量,來反映農村存款轉為農村貸款的情況。
鄉村振興指標選取“產業興旺(Y1)”“生態宜居(Y2)”“鄉風文明(Y3)”“治理有效(Y4)”“生活富裕(Y5)其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內容,本指標選取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河南省農業生產的效率水平,農業機械總動力反映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發展的投入規模。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加強鄉村人居環境建設,可以提升鄉村發展新格局。本指標選取燃氣普及率和綠化覆蓋率反映農村生活條件、生活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和高校以上勞動力的比重,代表了農村區域文化教育建設的狀況。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治理格局,離不開農村基層工作建設。本指標選取村鎮建設管理人員數、村鎮建設管理機構數反映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情況。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通過提高農村地區居民收入,來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幸福感,選取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反映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本文所用數據分別來自《河南金融年鑒》《河南調查年鑒》《河南統計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等。
(三)耦合協調度結果展示與解讀
根據表3可知,2011—2019年河南省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度一直位于0.9以上,處于高水平耦合狀態,說明政策性金融支持與鄉村振興之間存在緊密聯系。
從表4的耦合度來看,河南省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從2010年的瀕臨失調(0.42893)到2019年良好協調(0.86097),說明河南省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之間保持著向好的發展。河南省農業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性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0-2011年,這一階段二者的協調性處于瀕臨失調與勉強協調,總體上協調度不高,處于較低水平;第二階段,2011-2015年,這一階段二者的協調度處于勉強協調階段,整體協調度在0.5-0.6區間內浮動;第三階段,2015-2019年,這一階段二者協調度穩步上升,進入協調發展階段。
四、灰色關聯度分析
(一)灰色關聯度模型介紹
將表示系統行為特征的序列稱為參考序列,將影響系統行為的序列設置為比較序列。k代表某個時刻,i、j代表某個指標,n為序列的長度。將參考序列、比較序列分別記為:
Yi(k)={Yi(1),Yi(2),Yi(3),…,Yi(N)}
Xj(k)={Xj(1),Xj(2),Xj(3),…,Xj(n)}。
無量綱處理后序列差絕對值為:
(二)灰色關聯度結果展示與解讀
對灰色關聯度矩陣結果進行整理,如表6所示。
表5顯示,Xi、Yi的關聯度超過0.5,說明農業政策性金融規模和效率與鄉村振興密切相關。比較看來,農業政策性金融規模總體強于效率。農業政策性金融規模除了與產業興旺的關聯度小于農業政策性金融效率,另外四個指標的結果均體現出農業政策性金融規模對鄉村振興的支持作用大于農業政策性金融效率的支持作用。
從農業政策性金融與河南省鄉村振興的關聯度來說,農業政策性金融規模大于效率,其灰色關聯度系數為0.66605,這意味著農業政策性金融規模的增加,提高了鄉村振興的建設水平。農業政策性金融效率的灰色關聯度系數為0.5948,劣于農村金融的規模。2010—2016年,河南省農業政策性金融效率逐年下降,表明河南省農業政策性金融配置資金的水平還不高,資金轉化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根據耦合協調分析,河南農業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的協調度不高,這意味著河南省農業政策性金融與鄉村振興發展之間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協調問題。根據灰色關聯度的分析,農業政策性金融規模與河南省鄉村振興的關聯度大于農業政策性金融效率與河南省鄉村振興的關聯度,且河南省農業政策性金融效率與河南省鄉村振興的關聯度有下降趨勢。據此提出以下建議。農業發展銀行應根據河南農村地區生產力、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來制定差異化的農業金融政策,科學、合理分配和發放農業貸款,提高農業貸款的支持作用。對于農業貸款規模及效率偏低的地區,在加大貸款力度的同時要因地制宜調整信貸結構;在技術水平偏低的農村地區,要將涉及公共服務方面的中長期貸款,如,公路交通、生態保護、燃氣普及、廁所改造等納入服務范圍;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參與鄉村振興,將農業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進行融合,形成一種合作互補的機制,取長補短,共同促進河南鄉村振興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張沁嵐,杜志雄.戰后日本農業政策金融的發展動向及對我國的啟示[J].江淮論壇,2017(02):5-14+2.
[2]蘇貴軍,宋永志.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路徑探析——以友誼縣為例[J].黑龍江金融,2018(07):42-45.
[3]劉威.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金融支持研究[J].農業經濟,2019(12):95-96.
[4]文秋捷.綠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探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9(02):54-57.
[5]龔海峰.金融支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思考[J].時代金融,2020(36):1-3.
[6]黃世明.來賓市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時代金融,2021(05):30-32.
[7]魏琦.農村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及策略探討[J].農村金融研究,2018(12):24-27.
[8]高殿偉.貧困地區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情況調查——以饒河縣為例[J].黑龍江金融,2020(12):54-56.
[9]李靖,郭瑞趙澤鑫.西部地區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面臨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甘肅金融,2021(01):56-59.
[10]董希淼,張濤,廉婧.鄉村振興戰略的金融支持[J].甘肅金融,2021(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