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蕭鴻



【摘要】本文運用ELAN軟件對《忘不了餐廳》第一季5位患有初期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的口語情況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并建立語料庫,發現患病老人在發生回憶困難時,口語會出現冗余性重復、填塞語、話語缺損和口誤這四類非流利現象,且經常伴有相關手勢、動作和表情。口語的非流利現象有時具有修復作用,積極的情緒對老人克服回憶障礙有所幫助。
【關鍵詞】老年語言學;多模態話語分析;語料庫
【中圖分類號】G22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5-008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5.026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在逐步加深,截至2019年,我國有超過1000萬名阿爾茨海默患者,是全球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我國阿爾茨海默患者數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患者總人口的1/4,而這個數字還在隨人口老齡化的深化而攀升。阿爾茲海默癥,也可以稱之為認知障礙,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是癡呆中最常見的類型,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有發病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減退、認知功能障礙以及其他神經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尚未明確,發病機制十分復雜。①言語能力下降是阿爾茲海默病導致的認知障礙的主要體現之一。
初期阿爾茲海默癥病人能夠明顯感受到自己語言能力的退化,比如語言不流利、話到嘴邊說不出口、無法復述別人說過的話等等。面對如此龐大的病人群體,對他們進行話語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國內學界對初期阿爾茲海默病老人的研究多是從臨床醫學、腦科學、神經科學方面展開的,對其話語研究的少之又少。
本文對綜藝《忘不了餐廳》里的5位老人的口語情況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忘不了餐廳》是一檔以經營餐廳為主要內容的綜藝節目,經確診五位老人均處于阿爾茲海默癥初期,最小的65歲,最大的81歲,在擔任餐廳服務員這一對腦力和體力雙重檢驗的工作時,他們出現了種種情況,比如記不住客人、忘記提醒顧客買單、上錯菜……其中最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回憶障礙”。
所謂回憶障礙,是指老人們調動記憶時,出現記不得事情、話到嘴邊說不出口的情況。這時老人處在一種比較緊張的狀態,言語、動作和表情與平時相比有所不同,通過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方法,可以對這一現象展開研究。
《忘不了餐廳》作為一檔綜藝,對老人們的語言及副語言現象做了清晰的記錄。總導演王童指出,節目沒有人設,沒有劇本,所有情感迸發和情節推進都是“自然流淌”,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更為自然、真實的狀態,沒有所謂的故事化剪輯。且為了不讓5位老人在錄制中產生緊張情緒,所有攝像頭均為隱蔽拍攝,攝像們躲在架子后、儲藏間等各個角落捕捉畫面②,而且發生“回憶障礙”時的狀態比較自然,難以表演,因此,使用的語料素材具有真實性。
本文截取《忘不了餐廳》中老人們出現“回憶障礙”的片段20個,對其中的90個語言片段和21個表情片段進行了標注統計,建立語料庫進行統計和分析。
一、語言特點
(一)非流利現象
在初期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出現回憶困難時,口語經常會出現非流利現象。楊軍(2004)認為,非流利指的是在時定(timing)、韻律和語序等方面明顯區別于流利話語的口語產出。口語表達的即時性特點決定其不像書面語那樣流暢,而是有大量沒有明顯表達效果的重復、填塞、缺損、口誤等非流利現象③,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的口語出現非流利現象的頻率明顯高于正常人。標注統計的90個語言選段顯示,患病老人的口語非流利現象主要包括四種類型:冗余性重復、填塞語、話語缺損和口誤。
(1)冗余性重復
當說話人在說話中,不可控非故意地出現了某些語言片段的重復贅余,即為冗余性重復。
我想起來了想起來了誒呦。
我我想想哦。
哎呀我想想我想。
對對爪子。
(2)填塞語
在20個標注片段中,總共出現三類填塞語,一是“那個”;二是“什么”;三是“呃”。
呃我們患有那個,就是,呃叫,呃叫,叫,我我想想哦,呃,呃,認知,認知障礙,呃,記憶障礙。
紅燒肉加蛋,是我們餐廳那個,那個誒什么啦。
慢吃啊,海洋,那個,那個,燜面。
那個那個鵝,那個什么,那個腳子吧。
在這里,“那個”不是代詞,不具有明顯話語功能;“什么”在這里是贅余成分,也沒有語法意義;“呃”不具有表達語氣的意思,也屬于填塞語。不同的填塞語可以一起出現,使用過多填塞語會導致說話不流利,影響溝通。
(3)話語缺損
患病老人在回憶時的口語會出現某些片段的缺失,缺失部分往往還承載著比較重要的信息,給交流增加了難度。
我們是有一個________,我忘記了。
雞蛋紅燒肉,是我們餐廳那個____________,那個什么啦。(招牌菜)
(4)口誤
生活中經常會發生說話人說出來的話,與其所想說的話不一致的情況,如果不是主觀故意為之,這就發生了口誤,初期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的口誤現象比較明顯,且往往不能自行糾正。
這個是海人愛,就是。(海人愛情無限大)
紅燒肉加蛋,是我們的牌子。(招牌)
那個那個鵝,那個那個什么,那個腳子吧。(爪子)
患病老人本來想說“招牌”,但是不能準確說出,而是說出了與之語義相近的詞語“牌子”,想說“爪子”卻說成了“腳子”這,種口誤現象一定程度會影響交流,但因為在語境中,詞與詞并非孤立而是有聯系的,對話人經常能自動補出正確的詞語,使對話繼續下去。
(二)非流利現象統計
關于非流利的假說,Starkweather&Gottwald(1990)認為,當話語產出環境產生流利話語的要求超出他已經具備的話語產出能力時,就產生非流利現象。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表現之一是言語能力損傷,調動回憶這一行為本身對大腦提出比較高的要求,對阿爾茲海默癥患者而言,這種要求對他的能力提出了挑戰,這就出現了非流利現象。在90個語言片段中,共出現口語非流利現象31個,冗余性重復9個,填塞語14個,話語缺損3個,口誤5個。
在這4類非流利現象中,填塞語的數量是最多的,占總體非流利現象的45.16%,將近一半的非流利現象都是填塞語。填塞語現象分為三類:一是“那個”;二是“什么”;三是“呃”,不同填塞語可以共現,其中“那個”作為填塞語,出現次數最多,共出現了11次,占填塞語總數的78.6%。填塞語現象雖然在健康人群的口語中也比較常見,但患有認知障礙老人口語填塞語現象密度較高,有時一句話中會出現多個多種填塞語,給正常的交流帶來困擾。
冗余性重復出現的頻率也比較高,其重要的表現是說話磕磕絆絆,對話不流暢,患病老人在回憶時,思路的不流暢會影響語言的不流暢。
口誤在患病老人的言語中出現頻率較低,健康人群也經常在口語交流中出現口誤,但基本可以自行糾正,而患病老人很難糾正自己的口誤,他們能夠想起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卻經常不能準確說出某個詞語,只能使用一個意義相近的詞語來代替。
紅燒肉加蛋,是我們的牌子。(招牌)
那個那個鵝,那個那個什么,那個腳子吧。(爪子)
話語缺損是四種非流利現象中出現次數最少的,因為患病老人都處于阿爾茲海默癥初期,病情較輕,語言能力基本完好,很少在真正的對話中出現話語缺損的情況,就算忘記了具體的詞語,也會用填塞語和冗余性成分緩沖,或者使用意義相近的詞語代替。而在節目第五期,出現了一名患有中期阿爾茲海默病的客人,他的語言損蝕十分嚴重,只能說出簡單的字詞,幾乎連不成句子,已經無法和人正常交流。阿爾茲海默病對語言能力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早評估,早發現,早干預,對于治療阿爾茲海默癥具有積極意義。
二、動作特點
在20個回憶障礙片段中,關于說話內容的標注片段為90個,而動作的標注片段是105個,可見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在回憶困難時,表現出的肢體動作密度很大。
(一)手勢
通過統計和綜合觀察得出,在53個手勢中,點手指、抬手、手指指遠、指自己、指自己頭,這5個手勢數量最多,占比最大。
老人在回憶事情時,經常會有節奏的點手指、將手指指遠、將手指拉回指近以及指自己,手勢與語言呈現出伴隨狀態,手勢經常和重點字詞同步出現,體現出節奏性,如:
呃,認知,認知障礙,呃,記憶障礙。(認知——點手指,認知障礙——手指指遠)
況且我還患了。(患了——點手指)
除了一些伴隨手勢,還出現了象征手勢。當一位老人企圖說出鵝的“爪子”時,她卻怎么也說不出來,只能通過用手掌來模仿鵝這一動作,來使對話人明白她的意圖,這屬于“補償性行為”,黃立鶴(2019)指出當語言符號系統受損導致交際障礙時,個體會結合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勢等行為以完成交際行為④,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普遍語言能力蝕損,經常會通過“補償性行為”來促進交流。
(二)動作
對17個回憶障礙片段進行標注統計之后,我們共統計得到肢體動作52個。在52個肢體動作中,頭部動作有40個,數量最多,比較典型。
在患病老人出現回憶困難時,可以觀察到其經常伴有明顯的頭部動作。其中最明顯的頭部動作為點頭,點頭的同時可能伴有兩種行為,一種是伴隨陳述而點頭,具有增強語氣和節奏的效果(77.78%);另一種則是用點頭代替肯定的回答(22.22%),用肢體動作代替語言。
如果在與患病老人對話時,發現老人出現轉頭/轉身看向對話人這一動作時,要意識到老人很可能是在求助,這時可以主動給予對方一些提示,幫助老人回憶成功;如果老人在對話中移動自己的頭,出現向右擺頭、低頭、轉頭和向左擺頭這4類動作時,表明他們正在集中回憶,應耐心等待。
三、情感特點
在《忘不了餐廳》第一季的20個“回憶障礙”片段中,一共標注了表情片段21個,其中數量最多的是轉眼睛,占比42.9%,當老人在回憶思考時,經常伴有轉眼睛、眨眼和瞳孔放大的表情,表明其正在調動記憶。當老人發現自己忘記了事情且回憶遇到困難時,常常會出現皺眉、嘟嘴這樣的表情。
當老人發生回憶障礙時,適當的引導依舊是很重要的。《忘不了餐廳》中有一個片段是,一位老人在餐廳遇到了她的主治醫師,她覺得自己應該認識這個人,卻無法想起更多信息,醫生通過一步步的提示指引,讓老人成功記起來了這位醫生。
醫生:記不記得我。
醫生:想不起?
醫生:東皋大道。
醫生:是的,是的,中山路,市一醫院。
老人:市一醫院,你別說,讓我想一下,歐—陽—柳—君。
在這段對話中,老人原本是無法回憶起醫生的信息的,但是通過醫生一步步地提示和指引,最終回憶成功。在醫生具有專業性和經驗性的前提下,老人仍用了足足35秒才回憶成功。在護理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時,要耐心地傾聽老人的回憶陳述,多多通過提示來勾起他們的記憶,起到鍛煉老人思維和語言的目的。如果老人回憶成功,要立刻給予他們鼓勵,就像這位醫生一樣,豎大拇指表揚老人,讓老人得到及時反饋,對自己克服回憶障礙的表現十分滿意,產生積極樂觀的情緒,這有助于幫助老人增強自信心,勇于對抗疾病。
四、結語
《忘不了餐廳》第一季節目組一共邀請了5位老人參與錄制,統計得出的20個回憶障礙片段出自4位老人,第5位老人沒有找到回憶障礙的片段,總體來看,她的語言能力要優于其他的4位老人,而且她的年齡(79歲)也高于其他三位老人,拋卻節目剪輯和老人自身性格的原因,這位老人與其他4位老人有以下不同:(1)接受過高等教育;(2)掌握英語;(3)堅持學習,在老年大學學習繪畫和樂器。
根據以往的研究,可以發現接受教育和掌握第二門外語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具有一定影響。Caffo(2016)發現在認知老化初期,提升認知儲備可以對記憶、方向、注意、語言及推理能力等認知功能起到保護性作用。Smidova(2017)研究發現,第二語言學習與老年人認知儲備提高、語言能力恢復、防治認知障礙與癡呆癥等有重要關聯。
承擔責任對于治療阿爾茲海默癥有所幫助。在第一期節目剛開始,店長黃渤就提到,讓老人擔任餐廳服務員是為了讓他們參與社會分工,產生責任意識。或許當老人處在一個非常安逸的環境“頤養天年”時,病情可能得不到緩解,而擔任老師、服務員來參與社會分工、感受工作壓力時,大腦反而會得到鍛煉,這對于治療阿爾茲海默癥具有積極意義。因此,要鼓勵患病老人們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堅持學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同時,呼吁全社會應加強人文關懷,形成關注阿爾茲海默患者,關愛老人的風氣。
注釋:
①張靜爽、王蓉:《阿爾茨海默病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第721-724頁。
②李莎莎:《從〈忘不了餐廳〉分析綜藝節目的社會責任意識》,《視聽》2019年第8期,第61-62頁。
③劉楚群:《口語非流利產出與衰老關聯度研究》,《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第108-114頁。
④黃立鶴:《多模態語用學視域下的言語行為與情感因素:兼論在老年語言學中的應用》,《當代修辭學》2019年第6期,第42-52頁。
參考文獻:
[1]顧曰國編著.老年語言學與多模態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20.
[2]劉楚群.老年人口語“呃”類填塞語研究[J].語言戰略研究,2020,5(01):78-89.
[3]劉紅艷.基于語料庫的老年性癡呆患者找詞困難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37(01):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