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霖 張鵬嘯
關鍵詞:旅游產業;經濟增長;關系探究
一、鄉村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鄉村旅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對農民思想觀念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有著2000年封建歷史的國家,傳統的儒家文化和小農思想影響深遠,加之我國又是一個農業人口較多的國家,這種小農思想的影響力更是深遠。我國農民普遍都有知足常樂、小富即安、平安就是富貴的小農思想,往往沒有太多的追求,也沒有太多的見識,只是安于現狀。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影響著農民的思想意識,尤其是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農民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切身體驗了市場價值的魅力和能量。農民的收入確實提高了,通過在旅游項目中工作、自己開設農家樂項目或者把自己的房作為民宿出租出去。很多鄉村旅游做得十分成功,如北京市的古水北鎮,浙江省的烏鎮、西塘等。農民開始重視鄉村旅游項目的重要性,意識到鄉村旅游項目的經濟價值。
2.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過去一直以種植農作物為主要收入的農民,在鄉村旅游發展中農民的經濟收入取得了較大的提高。一方面,農民可以在規模化的旅游項目中從事相關的工作。另一方面,農民可以利用自身優勢,開設民宿、農家樂、運輸、超市、商店和浴室等相關的項目。并且,很多游客在旅游后都會帶一些當地的特色原生農作物,對于當地農民來說也是一項比價重要的經濟收入。在旅游旺季,農民們主要從事旅游相關的行業,在旅游淡季,農民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農民們也不用常年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兒童或者留守老人的社會現象。這樣,農民的收入就會得到有效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會得到較大提高,幸福感自然就會增加。
3.直接或者間接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國人十分熱衷于鄉村旅游,但鄉村不同于城市,其交通主要依賴于公路交通,加上游客對鄉村旅游普遍熱衷于自駕游,從而更要求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很多鄉村道路沒有進行混凝土硬化,有的雖然進行了混凝土硬化,但是路幅較窄,兩車會車時無法通行。有的農村通信設施條件較差,現在的人們對網絡依賴十分嚴重,對于這些網絡通信條件較差的農村游客們的選擇可能性都會大大降低。農村的其他相關配套是否齊全完善,對于游客是否會選擇旅游也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如鄉村的住宿條件、購物的商業配套、餐飲的配套等。這些所涉及道路、電、網絡、住宿、餐飲等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農民們對這些會更加珍惜的,也會更用心呵護當地的鄉村旅游項目。
4.有利于完善現代化農業經濟體系
現代的農業經濟體系不同于傳統的單一農業經濟模式,鄉村旅游業同時涉及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延伸和拓展了農業的功能,將三種產業有機結合,使農村出現了一種綜合性很強的產業。以當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依托,發展農家樂、休閑觀光,聯合開發旅游風景區,有效促進了農產品加工、農村商業、交通運輸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為農民提供了新的收入來源,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多元化。鄉村旅游推動了現代化農業經濟體系建設,科技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等加速發展,鄉村旅游根植于農村,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使農業和旅游業、生產和消費流通緊密結合在一起。
(二)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意義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游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村旅游服務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使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增加價值。同時,也使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就地消費,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使農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發展,進而減少國家對農村的扶持資金。同時,當地農民參與投資、經營旅游業,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實現“生活寬裕”的目標。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提高農民素質。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以農村文化為吸引物,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時,通過旅游可以吸收現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鄉風。
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旅游對于環境衛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衛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旅游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游村莊的獨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說,發展農村旅游,有利于農村乃至全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于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農村科學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容整潔”的目標。
(三)發展鄉村旅游業存在的現實問題
發展鄉村旅游業雖然前景較好,但在開發過程中也面臨一系列問題。首先,缺少統一規劃、開發模式單一、特色不明顯。我國幅員遼闊、鄉村眾多,前期調研和整體規劃不夠導致鄉村旅游模式相似,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特色地域文化內涵挖掘,同時面臨粗放經營不注重延長產業鏈、增長經濟效益等問題。其次,經驗管理水平有限,從業人員服務能力有待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大多數是村民和家庭成員,對鄉土人情比較在行但是在服務規范、菜品價格、住宿標準有時很隨意,不注重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另外,鄉村特色旅游常態化的監管機制不完善。鄉村地區地處偏遠地域,缺乏相關的監督管理部門,使得鄉村旅游出現問題很難得到及時有效解決。最后,原生自然資源會受到影響,加大了區域經濟發展的生態負荷。一旦旅游區域開放,便會有大量的游人涌入,將會對區域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因此,鄉村旅游的開發會加重區域生態環境的負荷。
二、鄉村旅游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途徑
(一)加強科學規劃打造鄉村特色旅游精品品牌
鄉村旅游開發要找準定位,注重挖掘當地歷史文化,打造出具有特色文化底蘊的鄉村旅游品牌,避免盲目開發和模仿;依托農業基礎,積極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打造品牌,豐富農業產業鏈條,注重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形成“游、玩、吃、住、購”一體的鄉村旅游特色,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鄉村旅游發展方式。
(二)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經營和服務能力
一是積極引進人才和外部先進的鄉村旅游管理經驗、發展模式;二是做好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對從事管理、技術和服務人員進行旅游服務技能和安全等專業培訓,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經營和服務能力,加快鄉村旅游產業升級,提高鄉村旅游服務質量,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三)加大政府對鄉村旅游業監管和引導作用
發展鄉村旅游業需要各級各部門協調配合,旅游和環保部門要對鄉村旅游業負責人進行生態環境教育,同時提供科學的規劃來幫助保護區域生態環境,確保鄉村旅游業發展對生態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對周邊環境的保護。同時加強對餐飲、住宿、物價以及服務標準進行監督管理,提高游客游玩體驗和滿意度。
(四)注重旅游生態保護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旅游業開發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注重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首先,要樹立全面綠色發展的理念,對鄉村旅游業進行保護性開發,將文化特色和綠色生態作為主線。同時規范游客行為,及時清理游客垃圾,保護動植物和歷史文化古跡。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同時打造特色,形成鄉村旅游特色發展模式,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實現生態環保和經濟開發雙贏。
(五)完善鄉村特色旅游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
在鄉村特色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的問題,并且對于鄉村特色旅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基于此,政府部門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對于農村道路、醫療、安保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村特色旅游業的發展得到進一步保障。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政府部門可以開通專門的客運班車和觀光公交車,并且這些交通工具能夠直達各個鄉鎮,這就解決了農村路況復雜、容易迷路的問題;第二,當前騎行旅游的趨勢逐漸盛行,政府部門可以借此機會開通農村旅游風景觀光大道,并在其中設置交通驛站和功能完備的鄉村主體休閑服務區,使游客充分感受到鄉村旅游的樂趣;第三,針對目前自駕游的趨勢不斷增長的現象,當地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于車輛的規范管理,并積極建設容量較大且配備查車系統的停車場,使車輛管理工作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 常曉芳.關于鄉村旅游與農村經濟互動持續發展模式分析與對策探討.中國市場,2021,第28期
[2] 陳立興.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應對措施.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21,第28期
[3] 張鵬.淺談新常態下的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21,第28期
[4] 常紅旭,張珂.鄉村振興視角下泗張鎮鄉村旅游現狀及發展路徑研究.中國市場,2021,第28期
[5] 葉翼.淺談數學期望在農業經濟生產中的應用.科技視界,2021,第28期
[6] 王皓宇,王幗眉,江雨軒,駱培玲,李煜瑤.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旅游創新發展研究 ——以安徽黃山太平湖鎮為例.科技風,2021,第28期
[7] 王萍.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思考.中國市場,2021,第27期
[8] 肖雪.地域性“互聯網+”鄉村民宿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鄉村科技,2021,第12卷,第27期
[9] 何唯.城鎮化進程對旅游經濟發展的影響探析.中國市場,2021,第26期
[10] 鄧茜.美麗鄉村背景下鄉村旅游產業鏈優化發展對策研究.營銷界,2021,第26期
作者簡介:
王藝霖,2000.05.26,女,滿族,遼寧省營口市,旅游管理
張鵬嘯,2001.09.22 男 漢族 遼寧省大連市 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