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銀瓊
關鍵詞: 親子游戲 ?策略研究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幼兒階段“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除了吃飯、睡眠等生活活動之外,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時間就是在游戲。
因此,文章將針對家園共育中家長參與游戲活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使家庭教育能夠順利開展,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為日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親子游戲的重要性
(一)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潛移默化地學到許多知識。如玩水的過程中了會感覺干與濕,玩積木時能體會并認識到大小、形狀、顏色等;在游戲中,幼兒會不斷地移動、觸摸、聆聽、觀察,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養注意力、觀察力和判斷力;游戲能激發幼兒創造力和思考力。如一個3歲幼兒把玻璃杯拿在手里當話筒唱歌,就充分表現出他的創造力。
(二)游戲可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幼兒在游戲中作為集體的成員,開始學會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規則,學會與人相處,借助于游戲,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得到鍛煉與發展。
(三)游戲有利于幼兒情感的發展。
游戲是沒有壓力的活動,所以幼兒在游戲中部是伴隨著愉悅的情緒體驗,他們更多體驗的是成功感、勝任感。游戲還可有助于疏導幼兒的消極情緒,為幼兒提供學習安全妥當表現自己情感的途徑。
(四)游戲有利于幼兒身體的健康和成長。
在童年的游戲中,往往有大量的運動性游戲,也是幼兒十分感興趣的游戲形式。他們在跑、跳、爬的活動中,可使幼兒身體的各器官得到鍛煉,而且游戲的愉快體驗也很有利于幼兒身體的健康、有人說“游戲的重要性僅次于母乳喂養和母愛”這是不無道理的。基于這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的活動”。
二、親子游戲存在的誤區
家長雖然對于幼兒游戲有一定的了解,但我們年輕一代的父母盡管開始重視游戲對兒童成長的意義,但對游戲不能全面的理解,對幼兒游戲存在著誤區。我們通過對幼兒園家長調查了解發現,目前家長對幼兒游戲存在以下六大誤區,現針對這些誤區做出分析及給出相應的糾正方法。
1.家長參與游戲活動興趣不高
很多家長都會有各種來自工作、生活上的事情,使其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在幼兒園組織游戲活動,許多家長也沒有時間來參與,這對孩子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有一些家長會因為沒有足夠的重視和興趣選擇不去參與游戲活動,家長與孩 子之間缺少有效的互動。
2.以家長的價值取向來衡量幼兒的游戲。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也是培養幼兒良好性格與行為方式的最佳訓練方法。家長不要人為地限制幼兒的游戲方式,或為了讓幼兒“學”到“知識”而強迫幼兒玩不喜歡的游戲。
3.認為良好的游戲習慣無關緊要。
良好的游戲習慣,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讓幼兒學會遵守游戲規則,合理安排游戲時間等等,這些良好游戲習慣的建立是幼兒理解社會行為規則的最佳途徑。
4.不知什么時候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
有的家長在看到幼兒游戲時感到很有趣,就一時興起想參與到幼兒游戲中,或有的家長本來已答應和幼兒一起游戲,可一忙就忘了。游戲是幼兒自己尋求答案的最佳途徑。當幼兒熱衷于游戲活動時,他們可能會提出一些比較特別的要求。這時,應盡量幫助他們,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幼兒弄臟衣服或出現別的問題而約束他們。
三、親子游戲的指導策略
1.加強宣傳,創設條件,提高家長對親子游戲教育價值的認識。
首先,幼兒園教師可以在組織家長會中,與家長進行交流,不斷引導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了解,使家長逐漸形成較為 科學的育兒念,能夠在幼兒園組織游戲活動中,積極參與進來。 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教育講座,使家長充分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作用,才能更加積極地去參與游戲活動,并能對幼兒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
2.給幼兒充分的時間,為幼兒找玩伴。
幼兒玩游戲,可能需要多次的探索與試驗才能學會游戲的內容或技巧。
游戲的重要價值之一是從游戲中發展社會行為、培養優良品德,要得到這些效果,我們就要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游玩,所以我們應主動找機會讓幼兒與他的同伴在一起游戲。幼兒在一起,會互相模仿與學習,故對于有不良習性的幼兒最好不要讓他參與游戲活動;或是見到幼兒相互學習的行為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及時予以糾正,以免形成不良的行為;幼兒在一起也可能發生爭吵的現象,父母也要隨時予以注意。
3.安排一個適合幼兒游戲的環境。
家長若能巧心地為幼兒安排一個自由自在,充滿有趣事物的游戲環境,將可使幼兒滿足而專注地在其中游玩。安排環境最重要的是要除去不安全的東西,以免幼兒發生意外,如藥品及尖銳的東西,不要放置在幼兒常走動及可觸及的地方。幼兒游戲的環境如果有充足的設備,將能引起幼兒游玩的動機。在自動自發的游戲中,常可培養幼兒想像與創造的潛能,故家長應盡量為幼兒收集一些有趣新奇的玩具。
4.適時的建議與參與。
在親子游戲中,教師不僅是活動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組織 的 ?引導者,還應是家長和孩子們的合作者。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幼兒,我覺得教師都應該多給予幫助和指導。教師的指導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直接指導。開展親子游戲時,家長可直接觀摩老師指導孩子。
(2)個別性指導。在父母指導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個別指導父母應該怎樣去做。
(3)評價性指導。教師可將活動中觀察到的父母指導孩子的一些好的例子介紹給大家,然后分析其中一些科學的觀念及方法,以此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參考文獻:
[1]張泰麒. 論開發親子游戲對親子關系的影響[J]. 旅 游 縱 覽(下半月),2016(02):66-67.
[2]何秀英.關于幼兒園親子游戲價值的思考[J]教育書刊, 2015(3).
[3]趙永樂.何瑩.電子游戲與教育游戲研究的困局和反思[J]. 開放教育研究,2016(4):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