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詞匯是學習理解輸出的重要“基石”。在傳統的高三英語詞匯復習教學模式下,教師著重詞匯講解,習慣于就詞講詞,不注重主題語境的創設,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詞匯理解及運用能力,也不利于學生學習策略、文化素質及思維品質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詞匯復習的現狀,然后以筆者主題語境的詞匯復習教學實踐為例,嘗試探索基于主題語境的有效詞匯復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三英語;詞匯復習;主題語境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于詞匯知識的要求是:在語境中培養學生的詞塊意識,并通過廣泛閱讀,進一步擴大詞匯量,提高運用詞匯準確理解和確切表達意義的能力。詞匯學習不是單純的詞匯記憶,也不是獨立的詞匯操練,而是結合具體主題、在特定語境下開展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學生需要通過聽、說、讀、看、寫等方式,感知和理解相關主題意義,使用地道的語言表達相關話題的信息和意義。同時,通過積累詞塊、擴大詞匯量、強化語感,從而提升發展遷移詞匯的能力,最終實現內化詞匯。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應該掌握的必備詞匯為3000詞,400-500個習語用語或固定搭配。同時,《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通過英語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新課程標準》是英語教學的指南,其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而詞匯是知識的詳細描述,是表達主題的基礎,把詞匯學習與記憶融入到主題意義探究中,不僅有助于提高詞匯的有效記憶,而且對提升主題意義的理解也大有裨益。由此可見,高三的詞匯復習不僅僅是一個要求學生熟記詞匯,或獨立進行詞匯練習的過程。它也是一種綜合的語言練習活動,通過將詳細的主題與給定的語境聯系起來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在詞匯復習中創設有意義的語境,通過分析語境來引導學生理解詞匯的意義,在主題語境中讓學生充分習得詞匯的用法,通過情境強化記憶的深度、廣度及效度,把詞匯背后必備的文化知識融入課堂,從而改善學生的思維品格。因此,在主題語境中進行高三詞匯復習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三英語詞匯復習的現狀
1.單一的復習方式,脫離主題語境,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在龐大的教學任務、有限的教學時間、和學習成績的壓力驅動下,高三詞匯復習主要以教師講解核心詞匯為主,采取機械記憶和背誦,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學生整節課忙于做筆記,主體地位缺失,導致對詞匯學習提不起興趣。事實上,一輪復習參考書已經很詳盡,每個單元已涵蓋重點單詞和短語的講解,如果教師只是對一輪復習參考書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識進行單一的重復,不僅課堂枯燥無味,而且也很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長此以往,在這種單一的脫離語境的詞匯復習模式下,學生習慣死記硬背,缺乏獨立思考和知識整合的能力,難以形成有效的知識網絡體系,無法習得詞匯背后傳達的最根本的文化意義,最終不利于學生詞匯的輸出運用和核心素養的培養、獨立思維的形成。
2.淺層地創設語境
隨著新教材和教學理念的大量引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逐漸改變傳統的詞匯教學方法,把詞匯教學與語境的運用結合起來,英語教師對語境詞匯教學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在實際實踐中,有的教師雖然認識到主題語境的重要性,但對于該理念的理解不深,課堂應用遠遠不夠。有的英語教師在開展詞匯教學的時候,在一開始有創設語境學習詞匯的想法,但因擔心學生對詞匯的學習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想深入引導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不斷地拓展詞匯的用法,恨不得將字典里單詞的所有義項、用法及語塊都囊括,從而脫離了最初創設的語境方向,導致知識的梳理脫離主題意義進行。這種過于大量過于深入的脫離主題語境的拓展,加重了學生的記憶負擔,與最初的教學目的相違背,背離了語言深化、內化及遷移的實質,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由此可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脫離主題語境、單一的復習方式不利于學生獨立思維的培養。而淺層地創設語境的詞匯復習也是沒有靈魂的,即使學生了解到詞匯的表層含義和基本搭配,但是一到真實語境中,學生就很難把握。因此,在高三詞匯復習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將詞匯復習融入到主題語境中,提高詞匯出現的頻率,強化學生的記憶,真正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靈活掌握詞匯的使用。
二、基于主題語境的高三英語詞匯復習
主題語境,顧名思義,是由主題和語境兩部分構成,是培養、發展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依托。《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語言活動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2018年,教育部也要求學習者“在語境中,根據不同主題,運用詞匯命名相關事物,進行指稱,描述行為、過程和特征,說明概念等”。《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主題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個方面。它不僅規范了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還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并有機地滲透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語境,即語言學習的環境。胡壯麟把語境分為三種:語言語境——篇章內部環境或稱上下文;情景語境——篇章產生時周圍的情況、事件的性質、參與者的關系、時間、地點、方式等;文化語境——說話人或作者所在的語言社團的歷史、文化和風俗人情。基于此,筆者認為,主題語境下的詞匯復習可以理解為圍繞某個特定主題所產生的各種語境而進行的針對性詞匯復習。在基于主題語境復習的高三詞匯教學中,教師應以主題為引領,以活動為重點,圍繞某一特定的主題語境從語用層面實施語言學習教學活動,通過提供語言、情境及文化語境,加深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促進學生語言的學習與理解,使主題情境與科學易記的方法結合起來,從而提高詞匯記憶,培養學生學習和綜合運用英語詞匯的能力。《課程標準》也提到,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挖掘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在主題意義的引導下,通過創造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來培養學生的思維素質。教師也應將特定的主題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鼓勵學生在探索主題意義的基礎上學習和使用語言。在基于主題語境的詞匯復習過程中,學生更善于傾聽,更愿意表達,更有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溝通、組織、探索及協調能力。
三、基于主題語境的高三英語詞匯復習的教學活動實踐
本部分將要呈現的是筆者基于主題語境下的的一節完整的教學案例,筆者以“lifestyles”為主題進行的相關詞匯復習。“生活方式(lifestyles)”是“人與自我”主題語境下的子主題。筆者認為,這一主題可以激活學生對于飲食習慣、作息習慣、運動習慣及生活態度等方面相關主題詞匯的表達,同時,通過該主題的學習可以向學生滲透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進行主題語境詞匯復習前,筆者對學生詞匯學情做了初步調研。經過兩年學習,學生對關于與lifestyles這一主題相關的飲食、作息、運動及生活態度等方面相關的主題詞匯有一定的掌握,但對某些語塊的表達存在欠缺。查閱《課程標準》,筆者發現,其提倡“在學習鞏固詞匯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詞性、詞語的習慣搭配和主題內容,構建不同的詞匯語義網,幫助學生積累詞塊,擴大詞匯量,并在大量的語言學習活動中,強化語感,遷移詞語運用能力,最終做到詞語內化”。鑒于此,筆者確定了與主題相關的語塊學習為本課學習理解的重點目標,并進一步通過制作詞匯語義網,搭建積累擴大詞匯的橋梁。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應用實踐最終達到遷移創新的目標。本節課的重點目標詞塊包括:have a balanced diet:be rich/abundant/low in,do good to/be good for/ be beneficial to,do harm to/be bad for,take in,get rid of;take up physical exercise:build up one's body;form a regular sleeping habit:stay up late,be tired/stressed out; adopt a positive attitude/be optimistic:make a difference等。同時,筆者也發現,學生害怕用英語句子去描述、評價他人的生活方式。鑒于此,筆者將本節課的應用實踐及遷移創新目標分別定為:學生基于主題語境,制作思維導圖,列舉主題活動中Tom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運用所學主題詞匯,給Tom寫建議,幫助他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實現由句子層面到語篇層面的轉換,讓學生學會思考話題價值,達到語篇輸出的目的。
為創設多模態、有效度的主題語境,筆者力求從英語語言技能——看、聽、說、讀、寫、用等多元化途徑去挖掘一切備課的可能性。把詞匯融于句子和語篇感知中,達成復習、 鞏固和靈活使用的目標;同時重視思維訓練、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在主題情境下,把詞匯、句式串連成涵括主題詞匯、重點語塊和句式的思維導圖,使復習系統化、精煉化、思維化,達成學習理解的目標;在主題語境詞匯復習中重視語言綜合能力的訓練,以讀促寫,達成應用實踐能力的目標;在主題寫作輸出中強化主題詞匯的掌握與運用,達到能力遷移與創新的目標。同時,鼓勵引導學生在主題語境中大膽使用詞匯表達思想觀點,不知不覺融育人目標于教學過程中,實現逐漸教化、立德樹人在課堂的落地。
1.激活已有的話題語塊,借助語篇,感知主題語塊
在看的方面,筆者通過呈現兩個圖片人物(圖1),激活相關主題詞匯(couch potato,workaholic),并激活學生對其生活方式典型特征描述的詞匯,要求學生用形容詞對這兩種生活方式進行描述評價,并進一步通過詞匯語義網及構詞法激活學生對心情、情緒一類詞的聯想記憶(圖2)。在聽和讀方面,通過改編北師大版模塊一Unit1的課文,將本單元的重點詞匯短語融入到一個語篇中(圖3),然后通過語音軟件,將語篇文本輸出為音頻材料,讓學生邊看文本,邊聽音頻,邊寫重點單詞和語塊,實現聽讀寫的結合,建立詞與詞之間的聯系,使詞匯不再孤立地存在。
2.通過相關材料的拓展閱讀,制作詞匯、短語、句型的思維導圖,強化外延聯想,促進合理的詞匯關聯,擴大主題詞匯表達
聽讀寫活動完成后,和學生一起分析語篇文本,總結出生活方式的描述應該包括的四個方面:飲食習慣、運動鍛煉、睡眠作息、生活態度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議:均衡飲食、規律鍛煉、健康作息及樂觀態度。同時,筆者還搜集了四份與這四個子話題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用于拓展學生的主題詞匯。通過上一輪聽讀寫活動后,學生的已知詞匯已被激活。所以,筆者采取小組合作,將學生分為四組,通過抽簽,抽取每個小組的子話題閱讀材料,要求學生閱讀子主題語境相關的補充材料,邊讀材料,邊把與主題相關的語塊圈出來并做好記錄,然后小組合作制作并展示詞匯、語塊、句型的語義網絡思維導圖(圖6、圖7)。通過已知激發新知,發散思維,形成主題詞匯的總結與外化,形成語義網,拓展出更多的相關主題詞匯。這些詞匯并不都是課本的生詞,也不是筆者憑經驗總結的高考常考詞匯,而是學生在表達該主題意義時常用的詞匯,是學生在語境中通過學習、梳理、整合等方式,在理解主題意義的過程中學習到的詞匯。
3.在活動中提升語用能力
結合前面學生的詞匯語義網,以均衡飲食、規律鍛煉、健康作息及樂觀態度為話題設計四個短語篇文本, 讓學生在填空過程中運用、思考,從而掌握更多詞匯。
4.在語言運用中提升思維品質,強化應用實踐及遷移創新能力
在說的方面,設計真實的語境Tom's Problem,以幫助解決筆者的朋友Tom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的問題為中心,讓學生通過閱讀文段,說出Tom的生活方式中有哪些不良的習慣,并制作思維導圖(圖6)。在此活動中,筆者把Tom's Problem這一文本在www.wordart.com網站生成的詞匯云圖,通過更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呈現,從而實現本節課的實踐應用教學目標;在寫的方面,運用前面所學的主題詞匯進行寫作,要求學生基于上一活動中討論的Tom的問題,寫郵件給Tom,幫助他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過上健康的生活,最終實現本節課的遷移創新目標,以及實現由句子、短語篇層面到長語篇層面的輸出,達到語篇輸入和輸出的目的。并且讓學生學會思考主題意義,學會健康生活。在每個環節的設計中,都始終圍繞著主題語境——生活方式。
縱觀全文,在高三英語詞匯復習教學中,合理地運用主題語境復習詞匯,能有效地提高詞匯學習的趣動性,增加其語用機會,最終達成較為理想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