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嫦媚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也在不斷被引進,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三孩”政策落地實施后,國家對幼兒教育更加重視。微課堂、多媒體、小程序等信息技術都要融合一起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幼兒的思維,讓幼兒愛上自主、趣味、創新的學習,幫助幼兒提高豐富的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靈活巧妙地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激發幼兒在教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信息技術;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被重視運用,幼兒園的大、小活動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輔助。對于教師來說,這是一種新穎的方式而又有激勵、挑戰的教學手段,幼兒教育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以多媒體形式為主要的輔助教學,在制作課件時用形象生動、色彩鮮明、富有童趣的畫面與美妙動聽的音樂相結合,進一步為幼兒創設趣味性、開放性的學習情境,進一步將網絡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緊密結合,綜合有效的運用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一、在幼兒教育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優點
(一)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興趣來源于學習,幼兒對新鮮的事物,對沒有操作過、玩過的東西都會好奇,會去探索,求知欲高。那么,多媒體實用性、多功能性強,在課堂中能較好地使用,在視頻、音頻、有動畫的圖片,深受幼兒的喜歡,吸引幼兒的視覺、聽覺,能很快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游戲,沉浸于學習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例如,音樂活動《快樂的小青蛙》,播放一段小青蛙在池塘邊自由自在跳躍玩耍的畫面,輕快柔和的音樂,小青蛙輕輕跳躍的腳,跳過荷葉、小石頭,時快時慢。幼兒看到這畫面,注意力都會非常集中,思維活躍,不由自主地站起來,跟著畫面輕輕地抬腳、跳躍,隨著畫面中的小青蛙移動身體。如此,結合動畫視頻和音樂,感受小青蛙的跳躍,更進一步認識青蛙的外形特征,讓幼兒在記憶中留下青蛙的形象。在播放其它視頻時,幼兒也會很快地被視頻中的動畫或事物吸引,慢慢地觀察視頻中的事物,探索、模仿視頻動畫中的各種角色,學習其中的對話和表演,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活潑、有趣,這正是信息技術與教學課堂相結合的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減輕教師的困惑
傳統的教育活動大多是以說為主,以看圖說話為例,教師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階段和特點的教材,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備課。同時,還要考慮怎樣能讓幼兒更直觀地理解畫面去有效操作,而且還要花長時間去解說這圖畫,使活動不能得到預設的效果。幼兒期是智力開發的時期,由于幼兒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師只是一直說,幼兒不可能全程都聽得進教師的講解。因此,在教學中就會出現困難。但在采用信息技術與教育結合融入后,幼兒對多媒體中的視頻、動態畫面感興趣,通過認真觀察了解內容,查看、閱覽到更多的知識,與之前的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的多功能、廣泛性能給予活動上的補充不足,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
例如,在科學《太空與星球》的教學活動中,運用發達先進信息技術,教師在七大恒星采用多媒體課件在大屏幕中的展現,讓幼兒能一個一個更清晰地去觀察、探索、了解恒星的組成和種類、各個星球有什么樣的作用,使幼兒把復雜難懂的知識變得直觀容易學,容易懂,讓幼兒在教學中通過游戲,學中帶玩的方式去學習,就能接受更多的新知識。
二、信息技術在幼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在幼兒教學的各個領域給幼兒創設更多有趣味的事物形象,把信息技術和游戲結合,運用動畫和聲音的課件,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有能積極有興趣地參與到各種不同的游戲中。
(一)信息技術在語言活動的應用
幼兒園語言活動中,以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動靜的畫面、美妙的音樂,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喜歡語言活動的幼兒在學習中可以大膽發言,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讓幼兒能積極、健康地學習。例如,在語言活動《春天》中,筆者采用了動畫制作課件,利用多媒體把春天的美麗景色展現出來,讓幼兒更有興趣地學習,自主地討論,加上教師的引導,能嘗試創編歌曲,比傳統的教學解說更使幼兒更快地接受、易懂。應用多媒體教學可為幼兒營造學習的環境,讓幼兒產生積極主動性,在濃厚的課堂氛圍中學習。
(二)信息技術在音樂活動的應用
信息技術把音樂中的視頻和音頻相結合,呈現出美妙的視頻效果,幼兒們會非常喜歡,激發了幼兒對音樂律動的聯想和共鳴,在活動中學習到音樂的知識,感受音樂的素養,培養欣賞美、感受美、藝術美的藝術情操。
例如,在表演區,以往我們都是播放CD機、錄音好的音樂給幼兒,讓幼兒進行表演。現在筆者都是采用視頻投大電視,給幼兒直觀展現各民族的歌曲、舞蹈、服飾,讓幼兒在區域中了解每個民族的特點和習俗,學習簡單的舞蹈動作,幼兒們穿著漂亮的服裝在小舞臺上表演,體驗音樂歌曲、舞蹈的美。
(三)信息技術在數學活動的應用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學習數學的活動本身就枯燥無味,數學的活動都比較抽象、空間邏輯思維要轉得快,慢了有時就跟不上,所以,幼兒對數的概念各有差異。為了讓幼兒能更好理解抽象的數學,筆者認真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多角度觀察、判斷的形式進行探索、觀察、認知、進行思維的訓練,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數與量的計算能力等。例如,數學活動《小小偵探家》中,主要讓幼兒通過觀察、判斷、推理破解指紋,找到小偷。在游戲中用多媒體設計了情境闖關的過程,幼兒對游戲很感興趣,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地操作、手指可以點擊視頻中的屏幕掃描物體上的指紋,根據實際情境判斷、推理是誰留下來的指紋,在操作中加以驗證,提高幼兒的思維開發,給更多的時間讓幼兒自主地觀察、操作,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促進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信息技術在常識活動的應用
常識活動的教學中,很多相關的知識都很難看得到,講解得清楚,無法讓幼兒能理解、體會到重點、難點。因此,采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能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更高效。例如,《小壁虎的尾巴》中,認識小壁虎的外形和特征。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能力,有斷尾逃生的本領,培養幼兒知道關心愛護動物。筆者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制作課件,在大屏幕上把小壁虎的再生尾巴一一呈現出來,幼兒就能更理解了。幼兒通過自己視覺上的觀察,豐富了他們對小壁虎相關知識的認識,從而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喜歡探究的精神。
(五)信息技術在美術活動的應用
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是用范畫進行講解,忽視了幼兒的想象性和創造性,出現美術作品的內容形式單一、優秀作品數量不多。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可以上網查找優秀教學資料,把圖片和聲音進行整合制作后展現,能生動直觀地幫助幼兒觀察、探索、聯想出其它的事物,創作自己的作品,還可以隨意切換圖片,有效地擴展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效率。例如,美術活動《蝴蝶采花蜜》中,筆者采用多媒體制作動畫視頻,通過生動直觀的動畫形象和美妙的配音,讓幼兒看得入迷,對活動感興趣。教師再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的特征、采花蜜時的形態,蝴蝶飛的動作,再組織幼兒模仿蝴蝶的樣子,分組情境表演,讓幼兒對蝴蝶的形象有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地學習,大膽聯想、概括,再自己創作繪畫,從而完成自己的作品。
三、信息技術在家園共育工作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中,科技電子產品也不斷地更新,人們通過網絡、微信、抖音等各種互聯網平臺來獲取最新的消息、新聞事件等。我們積極采用信息技術促進家園和諧溝通,達到家園共育。通過開展班級微信群、校園微課掌上通、安全教育平臺,把班級開展的主題活動內容上傳,分享幼兒每天的學習活動的相片等。
由于疫情的原因,不少線下活動都改成了線上活動,通過信息化技術,將圖片、視頻、音頻都用幼兒園提供的各平臺上進行傳遞,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使班級創建的各個平臺成為與家長溝通的最佳天地。還可以傳遞幼兒日常活動和學習的狀態,將有效的實施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理念傳遞給家長,做到更有效的科學家園共育。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能間接、有效地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設計理念中有著可喜的變化。減輕幼兒的心理壓力,也給幼兒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去學習、想象、創新,從而提高了教育活動的實效性。用信息技術還大大提高了家園共育的工作,把信息技術與教育緊密結合、綜合利用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
參考文獻:
[1]黎琪.幼兒園信息化教育發展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31).
[2]李蕊.在幼兒園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0.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