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進菊
【摘要】區別于傳統現場施工方式所表現出的繁雜性、效率低的特點,裝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在集約性以及效率性特點方面表現突出。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生產水平的穩定提升,以裝配式施工為首的建造方式逐漸應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體系當中。結合應用反饋情況來看,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所具備的獨特優勢,有效增強了建筑工程項目質量安全性以及效益性。針對于此,本文主要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管理;應用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8.048
引言:
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有效助推了我國工業化發展進程的穩定推進,再加上信息化以及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導致廣大社會群眾對住宅建筑產品的需求方面所表現出的規模化以及品質化特點相對明顯。傳統建造施工模式已經難以適用于當前發展背景當中。目前,在綠色建筑理念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引導作用下,建筑工程項目更加注重對新建筑模式以及新技術內容的推廣應用,尤其是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從客觀角度而言,裝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可以視為實現建筑規模化與工業化生產目標的重要表現。在施工實踐過程中,可以逐步轉變建筑方向,如從原本的建造方向逐步朝向制造方向轉變。
1、裝配式建筑施工優勢分析
1.1 施工周期短
建筑主體構件吊裝施工工期較短,是裝配式建筑主體結構施工的重要特點表現。通常來講,裝配式建筑施工依托于建筑制造生產目標,從規模化以及工程化兩個層面實現高質量建筑施工過程。在施工作業期間,施工人員可將建筑拆分成各種構件形式,并在特定工廠內完成預制裝配過程。
以裝配式鋼結構為例,該結構形式不存在現場現澆節點問題,因此安裝速度明顯提升。除此之外,對于單個吊裝建筑內部構件的組裝施工而言,現場施工人員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組裝施工過程。并且對于大型規模墻體結構工程建設而言,利用裝配式施工方式要明顯比現澆式施工方式周期短很多。
1.2 減少材料消耗
利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減少材料消耗問題。一方面,科學合理地使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可以有效減少建筑模板使用量,并且部分施工操作可提前在生產廠內預制完成。另一方面,科學合理地使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可以減少傳統現場施工材料的消耗。如通過提前預制施工,可以大幅度減少建筑鋼筋混凝土以及鋼筋水泥的使用量,利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益。
1.3 減輕環境污染
傳統現澆式建筑施工方式所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嚴重。舉例而言,傳統現澆式建筑施工技術所運用到的機械設備以及技術工藝較多,在施工操作期間容易產生噪聲污染以及空氣污染等問題。如果科學使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則可以提前將施工部件預制完成,有效阻隔環境污染源引發的負面影響。以噪聲污染防控為例,裝配式建筑施工所使用到的施工部件可以提前在工廠內預制生產,因施工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基本上不會產生噪音問題。
2、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要求分析
2.1 構件存放要求
施工人員在開展建筑施工操作時,應加強對構件存放問題的重視管理。舉例而言,在存放構件前,施工人員應對地面進行分層壓實,以防止構件在存放過程中出現塌陷問題。
2.2 構件性能要求
一般而言,構件性能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可對建筑工程項目質量安全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建議施工人員應結合不同構件的特殊性質表現對具體施工要求進行合理確立,以保障構件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呈現出安全穩定的運行狀態。與此同時,施工人員應立足于主體建筑防水使用年限要求,加強對構件與構件主體連接位置的有效處理,避免滲漏問題反復出現。因此在建筑構件的選擇上,應優先選擇防水抗腐蝕能力較強的構件進行應用。
2.3 構件運輸要求
構件施工運輸管理基本上可以視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體系的重點內容。結合以往的管理經驗來看,不同建筑機械構件在主體外形以及結構特性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運輸裝卸期間,施工人員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針對性運輸設備進行施工應用。在應用過程中,施工人員應采取固定保護措施,加強對建筑構件主體的固定處理,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建筑構件在運輸裝卸期間存在掉落或其他質量問題。需要注意的是,相關負責人員應對建筑構件的整車運輸路線進行合理規劃,尤其要主動識別運輸途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并加強防治管理。
3、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措施及建議分析
3.1 預制構件設計
一般而言,裝配式建筑施工通常不設置次梁,主要是為了通過不斷減少裝配構件數量,有效減輕現場施工難度。因此在設計與布置梁柱等預制構件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對工廠所生產的設備構件型號進行熟知掌握,尤其要重點針對構件截面尺寸范圍等關鍵參數進行熟知掌握。
與此同時,在布置設計剪力墻結構的過程中,所選擇的墻體位置應盡量滿足方便施工以及拆分等需求。除此之外,應用板結構體系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結合板受力模式特點進行合理設計。舉例而言,對于單向預應力疊合板而言,在受力模式的設計上應以單向傳力為主。而對于雙向疊合板設計而言,一般不需要改變受力情況。
3.2 儲存和運送預制構件要點
預制構件的存放管理工作需要嚴格按照裝配式建筑施工規范要求進行合理存放。結合以往的經驗來看,堆垛架基本上可以視為剪力墻堆垛以及存放的重要配置。在前期制作堆垛架期間,相關人員應該嚴格確保堆垛架的最大承載力。一般來說,PC墻板無法作為建筑物高效支撐面進行施工應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PC墻板外墻側向度過低,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利用相關保護措施增強預制構件存放施工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除此之外,關于預制構件的運送問題,相關人員需要考慮外界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舉例而言,預制構件在運送過程中容易受到運輸工具以及人員管理等因素影響,而出現摩擦碰撞或者其他問題。為避免預制構件出現質量缺陷問題,相關負責人員應該對現場運輸環境以及路況進行提前了解。并主動結合路線距離以及天氣情況等影響因素確定運輸路線,減少外界因素對預制構件運輸安全帶來的不良影響。
3.3 預制構件安裝流程及注意事項
預制構件吊裝基本上可以視為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的難點內容。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來看,高層裝配鋼結構建筑施工所面臨的風險問題較多,因此對于預制構件的安裝要求十分嚴格。為保障預制構件安裝期間不受外界因素干擾影響,施工單位方面,除了需要增強施工團隊作業質量之外,還應該加強對預制構件安裝方案的調整優化。
舉例而言,在選擇塔吊設備時,施工團隊應該主動結合塔吊安裝條件以及起重性能表現,對適用于施工現場塔吊施工的機械設備進行合理選擇。并且在安裝作業之前,應該對安裝所需構件進行質量核查,以切實增強塔吊安裝作業的安全性與質量性。與此同時,在吊裝工作期間,工作人員應該對吊裝操作規范以及構件安裝拆卸要求進行合理把握。尤其要重點針對吊裝高度以及吊裝面積范圍進行合理確定,以切實增強預制構件安裝作業效果。
3.4 轉換層施工工藝方法及管控措施
轉換層施工作為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體系的重難點內容,通過科學開展不僅可以增強建筑整體結構穩定性效果,同時也可以保障建筑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來看,轉換層施工作為承接上下結構的銜接施工部位,需要重點發揮該結構位置的應力連接與傳承作用效果。在施工作業期間,施工人員應該嚴格按照下述方法內容,加強對轉換層施工工藝方法以及管控措施的貫徹落實。
一方面,重視梁式轉換層施工設計要點問題。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來看,梁式轉換層結構作為轉換層結構應用范圍最廣的結構形式,在傳力方法方面表現明確且設計相對簡便,具有重要的可行性。在設計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結構體系時,設計人員應該結合施工實際需求加強對豎向構件數量的嚴格把控。一般來說,高層建筑豎向構件數量越多時,則表明所需要進行轉換的豎向構件數量越多。這樣一來,往往會加劇轉換成構件施工難度,同時也會影響整體結構抗震效果。因此建議設計人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適當減少豎向構件使用數量。在設計轉換柱以及剪力墻結構時,建議設計人員可利用對稱布置方式進行施工實踐。并且在轉換梁跨中位置可以采取上方轉換柱設置方法,進一步減輕變形等負面影響程度。
另一方面,施工團隊以及技術人員應該加強對現澆建筑結構平整度設計以及標高問題的妥善處理。在實踐過程中,施工團隊、工人與技術人員之間應該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合理完成技術交底活動。其中,在技術交底期間,應該利用精確的儀器設備開展測量工作,準確獲取模板安裝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工作內容需要在模板施工之前完成。安裝完模板設施之后,應該指派專業人員對模板安裝成果進行嚴格檢查。在檢查過程中,應該重點圍繞地板、柱子、橫梁等結構位置進行檢查分析,確保所有設施達到標準要求之后,再開展下一道施工工序。除此之外,對于水平縫寬度的設計工作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優化設計水平縫寬度時,設計人員應該按照裝配式建筑施工設計標準,針對水平縫寬度進行合理設置,如可以將水平縫寬度控制在2.50cm左右。
3.5 相關建議
為保障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效果得以全面增強,施工單位所開展的工程施工管理活動應該嚴格按照裝配式建筑施工規范要求,加強對施工現場要點問題的貫徹處理。其中,為減少裝配式建筑施工風險問題出現,施工單位必須保證預制構件生產設備按時完成生產量,以保障預制構件高效生產目標順利實現。與此同時,從事預制構件生產工作的相關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嚴格按照合理、規范的操作流程高質量完成生產工作。
并且在生產操作過程中,應該重點圍繞準備模板、安全放置模板等一系列工作內容進行統籌部署。除此之外,預制構件模板生產工作結束之后,現場工作人員應該將其及時固定在套筒當中。在此基礎上,妥善地將預制構件安置在鋼筋籠子當中,并固定好。上述作業流程結束之后,現場施工人員需要對預制構件生產制作以及混凝土澆筑作業進行合理貫徹。對于混凝土澆筑環節而言,施工人員必須保障澆筑期間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性與光滑性,避免蜂窩麻面或者其他問題的出現。
4、裝配式建筑施工的發展趨勢分析
近些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綠色建筑模式的持續推廣,裝配式建筑施工行業主動立足于新時期發展趨勢,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期間所涉及到的能耗問題以及污染問題進行綜合治理。不難看出,實現裝配式建筑綠色施工目標已然成為當前行業主體予以重點發展的主流內容。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以及相關工藝流程需要依托于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及綠色建筑模式特點進行全面創新與優化,以切實增強裝配式建筑施工效果。
一方面,裝配式建筑施工應該立足于綠色建筑發展趨勢,對新材料以及工藝技術方法的應用問題予以高度重視。舉例而言,在工藝技術的選擇上可以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實踐,以切實增強施工作業過程的綠色性與環保性。同時,在新材料的選擇上,應該優先使用綠色環保型材料,如優先使用節能門窗或者中空玻璃等進行施工實踐。為切實加強裝配式施工建設的專業性程度以及協同施工效果,施工人員可主動引入BIM技術實現對各專業施工流程的協同管理,減少返工問題。
另一方面,裝配式建筑施工應該堅持以低碳環保以及綠色發展為基礎理念,重點針對規劃設計以及建設要點問題進行統籌部署。在部署過程中,設計人員可結合建設區域地理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特點,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案內容進行調整優化,以切實增強裝配式建筑施工效益與質量。與此同時,設計人員也可以立足于建設區域自然條件情況,主動結合區域溫度以及日照條件等重要因素,重點對室內外設計平衡要點問題進行準確把握,減少電能等能源消耗問題。此外在施工作業期間,從事裝配式建筑施工作業的相關人員必須嚴格堅守自身的質量管理崗位,針對施工現場所存在的質量缺陷問題以及風險問題進行及時識別與主動排查。在此基礎上,主動運用新型材料工藝以及綠色節能施工方法,對傳統生產現場所存在的能耗問題進行及時處理。
結語:
總而言之,裝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建筑行業主流的施工模式。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建筑行業內部應該加強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以及相關工藝內容的重視程度。并主動結合裝配式建筑施工規范要求以及注意事項,重點針對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管理問題進行統籌部署。與此同時,嚴格要求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作業人員工作行為,必須按照裝配式建筑施工規范要求,加強對構件預制以及裝配運輸等一系列工作的貫徹落實,以防止出現施工誤差問題。除此之外,在現場管理階段,管理人員應該按照裝配式建筑施工要求,加強對現場施工細節要點的精細化管理,以期可以從根本上保障裝配式建筑施工作業效果。
參考文獻:
[1]吳紀飛.裝配式建筑智能化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1(11):105-106.
[2]趙慶洪,丁修功,何華欽,曹涵瑜,郭俊海.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J].磚瓦,2021(11):80+82.
[3]胡畔,張曉佳.新時期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有效運用[J].居舍,2021(26):39-40.
[4]張浩.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房地產世界,2021(16):116-118.
[5]李奇.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J].居舍,2021(30):59-60+62.
[6]楊廣瑛.淺析裝配式建筑工程鋼結構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措施[J].科技風,2021(30):115-117.
[7]賈方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磚瓦,2021(1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