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剛
摘要:隨著教學的不斷改革,體育已成為小學階段必不可少的學科,可鍛煉學生身體,改善其體質。而田徑作為教學重點內容,由于受小學生年齡影響,教師需以其愛好和成長規律為切入點,根據課程內容,采取多樣的策略將趣味田徑教學法應用于授課過程中,使其愿意主動融入課堂學習與訓練,并能有明顯提高,確保小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可發展各項能力,得以突顯體育學科優質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趣味田徑教學法;應用
前言:
田徑作為體育學科中的重點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改善,使其能身心健康成長。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鑒于學生年齡小,授課過程中需應用趣味田徑教學法。可抓住小學生的心里特點、愛好與實際需求,從不同方面著手,以有效策略落實趣味教學法。讓小學生能產生極大興趣與動力,進而主動融入到田徑學習與訓練中,促使小學生能在課堂中更加認真、努力,得以提高學習與訓練效率,確保小學體育學科教學效果更理想。
一、利用趣味體育游戲增加課堂參與度
田徑是體育這門學科中重點教學內容,對于學生有鍛煉身體、改善體質健康、緩解心里壓力等多種作用。但在小學階段,受學生年齡影響,他們天性活潑、好動且喜歡熱鬧,過于枯燥的學習與訓練模式通常很難使其產生熱情,致使課堂參與度偏低。對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應用趣味田徑教學法,根據課程內容與小學生愛好,利用好趣味十足的體育游戲。一方面可滿足小學生愛好與需求,將其熱情與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小學生可快速融入游戲,另一方面能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小學生參與度,使其在游戲中完成學習與訓練任務,實現寓教于樂教學目的。
例如,在中長跑田徑項目中,本就相對枯燥且容易耗費體力,若在訓練中依舊采取反復的模式,只會讓小學生更加厭倦,致使課堂參與度偏低。故而,授課過程中教師可應用趣味教學法,將有趣的游戲與訓練進行結合,可快速吸引小學生注意力。比如:長跑的游戲非常多,可利用交叉跑、追逐跑、S形跑等多種形式。以追逐跑游戲為例,教師可以將游戲大漁網進行改良,從原本一個漁翁改為一小組為漁翁,突破兩三個人一起根本不容易抓到魚的難題,齊心協力把游戲變得更容易,而且這個游戲需要所有人都跑起來,還需要隨時觀察漁翁漁網的位置,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用跑動來改變自身的站位,確保自身的安全。漁夫和漁網需要彼此協調配合,聽從指揮方能更好的,更快的網住所有的“魚”。
二、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引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體育學科中,田徑是主要教學內容,課程的開展能幫助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其日后長遠發展提供保障。但在實際課堂上,由于小學生學習方式太過于單一,通常會使其缺乏興趣、課堂上不夠專注且技能與知識未能完全理解,極易影響教學效率。故而,對于以上現狀,教師需優化授課模式,應用趣味田徑教學法。可根據課程內容,從小學生喜好出發,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滿足小學生需求,引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將難度較高的技能用視頻或動畫演示,可進行分解、慢放、反復播放,直至小學生能完全理解。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在興趣帶動下自主展開高效學習,確保小學生得以實現不斷進步。
例如,在田徑跳高項目中,運動員要通過助跑、起跳、騰空與落地等一系列動作,跳越一定高度障礙,這項運動難度較高且動作要領不容易掌握。為了實施趣味教學法,教師可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互聯網搜集跳高相關視頻,并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展示出來。比如:用視頻或動畫進行演示,將助跑與起跳該怎樣結合,空中與伸展姿勢要注意什么,過桿與落地動作要領等,可進行分解、慢放或反復播放,直至小學生完全理解。也可以為他們播放一些經典的比賽,用運動員的精彩表現與現場熱烈氛圍給予小學生激勵,讓課堂充滿趣味性。唯有如此,才能讓小學生理解與掌握好跳高技能,并引發其興趣,促使小學生在后續訓練中更積極、努力,得以有明顯提高,確保小學體育田徑在現代教學手段下能收獲理想效果。
三、組織實踐活動加強技能的有效運用
體育是小學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而田徑運動對學生來說能緩解壓力,讓緊繃的狀態得到緩解,進而感受到快樂,同時身體也能得到鍛煉。但在實際課堂中,小學生所學技能可真正運用的機會較少,不利到他們更好的發展。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應用田徑趣味教學法,組織小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全員都參與其中。比如競技比賽,就能很好的抓住小學生好勝心理,使其產生積極且興奮的情緒,從而快速融入其中。如此一來,既可加強小學生技能的有效運用,使其能得到鍛煉,還能讓小學生在比賽中充分發揮潛能,將技能掌握的更扎實。同時課堂氛圍會逐漸熱烈,確保小學體育學科教學效率得以明顯提高。
例如,在短跑田徑項目中,為了更好的落實趣味教學法,教師應改變小學生聽講與反復訓練模式,可組織他們開展實踐活動,利用競技比賽抓住小學生的好勝心理。比如:科學合理將其劃分為多個小組,每組4名小學生即可,確保各組實力相當,多組同時在固定跑道上進行熱身準備,之后聽教師口令開始4*100米短跑接力比賽。由每組第一名成員開始,跑向下一名組員,用接力棒交接,以此類推直至最后一名小學生到達終點,速度最快的小組為勝利,教師需給予獎勵與表揚。如此一來,就能讓小學生在好勝心理的帶動下充分發揮潛能,多輪比賽結束,短跑水平自然能有所提升,且熱烈、活躍的課堂氛圍會讓小學生更興奮。既能使其所學技能有效運用,還有鍛煉身體的效果,確保小學生能有所提升,得以突顯體育學科趣味田徑教學法的高效性。
總結:
在小學體育這門學科中,田徑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有很大幫助。但受其年齡影響,為了讓小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中,教師需改變策略,對授課模式加以優化,應用趣味田徑教學法。可根據課程具體內容,從游戲、信息技術及實踐活動等方面著手,借此增加小學生興趣與動力,使其自主融入課堂,在高效學習與訓練中實現提升。促使小學生身體能得到有效鍛煉,讓體育學科教學的開展得以收獲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路日暖.小學體育課堂趣味田徑教學方法探討[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06):51-52.
[2]任建豐.趣味田徑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0(10):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