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飛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實驗小學 浙江 臺州 318000)
統編版語文教材在各單元內容編排上,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元。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開展教學活動,與教科書編寫思路高度一致,強調單元的整體性和有序性,是構建、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民間故事,口耳相傳的經典,老百姓智慧的結晶”,本單元指向閱讀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指向習作的語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下面談談在單元整體教學視野下的民間故事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1.1 把握統編教材中的縱向關聯。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文學是前人留給我們的智慧結晶,是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統編教材里有豐富的民間文學學習資源,三年級下冊有“寓言故事”單元,四年級上冊有“神話傳說故事”單元,五年級上冊有“民間故事”單元,這三個單元都結合單元人文主題,設“快樂讀書吧”,形成了“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除了這三個單元,民間文學也散落在其他各冊的教材中。本單元是在學生有了大量民間故事學習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運用學過的閱讀策略閱讀更多民間故事,探究民間故事中的語言密碼和文化密碼。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v觀教材序列,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把握課文內容的方法和一些復述方法。

教材冊次把握課文內容的方法復述的方法三年級上冊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三年級下冊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借助表格、借助示意圖等按順序復述,重要情節不遺漏。四年級上冊(1)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2)關注主要人物與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故事情節,簡要復述故事。抓主要內容復述,其他內容可以適當省略。

四年級下冊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五年級上冊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梢宰儞Q口吻、變換情節順序、增加合理情節等,讓故事更有新鮮感。
從上表可以看出,復述課文都是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在中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多種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創造性復述是在三年級詳細復述、四年級簡要復述的基礎上的進階要求,復述的要求在層層遞進,螺旋式上升。
1.2 理清單元欄目間的橫向關聯。為了更清楚地看到單元內部各板塊之間的橫向聯系,現梳理出各板塊的要求:

課文指向創造性復述的要求指向縮寫故事的要求《獵人海力布》(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海力布的哪幾件。(2)試著以海力布或鄉親們的口吻,講一講海力布勸說鄉親們趕快搬家的部分。給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寫一段話,簡要介紹它的來歷?!杜@煽椗?》(1)默讀課文,說說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處的,他和織女是怎么認識的。(2)課文中有些情節寫得很簡略,發揮想象把下面的情節說得更具體,再和同學演一演?!杜@煽椗?》用上一單元學到的閱讀方法,盡可能快地默讀課文,了解牛郎織女故事的結局。聯系上一篇課文,說說如果給《牛郎織女》繪制連環畫,你打算畫哪些內容,每幅圖畫配什么文字??谡Z交際創造性地復述故事,使故事更有新鮮感。

習作運用摘錄、刪減、概括、改寫等方法縮寫故事。語文園地仿照下面的例子,把牛郎織女初次見面的情節說得更具體??鞓纷x書吧作為一種口頭藝術,民間故事一般有固定的類型和重復的段落……民間故事寄托著人們樸素的愿望……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單元各板塊體現了高度的關聯性,教材有序列地把單元語文要素的實施分解到每一篇課文的課后習題中,路徑明確,并提供了恰當的支架:(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是四年級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方法的運用。創造性復述要在把握故事脈絡的基礎上進行,輔以支架,如變換口吻、想象細節、演一演等,從而循序漸進地習得創造性復述的能力。“口語交際·講民間故事”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進一步融匯方法,提升能力。(2)縮寫故事的練習貫穿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和習作。指向習作的兩個課后題為縮寫故事提供了支架,簡要介紹“海力布”的來歷,引導學生縮寫要圍繞故事主人公的經歷來選擇材料,刪減掉與主人公主要事件相關不大的情節;畫連環畫是把縮寫思維用圖文進行外顯,如何在有限的連環畫頁面里保留故事主要情節,學生需要對故事情節進行概括、改寫,保留重要情節,刪減次要內容,同時連環畫的呈現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反思故事的完整性和情節的連貫性。(3)“快樂讀書吧”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民間故事,去感受民間故事的整體特點以及民間故事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傳統。
2.1 采風預熱:聽大人講從前的故事。在單元學習之前,通過單元篇章頁插圖,回憶生活中長輩為自己講故事的情景,從而引出本單元人文主題和單元語文要素。課前調查中,很少有學生有“夏夜乘涼聽牛郎織女”“中秋賞月聽嫦娥奔月”等生活經驗,學生對民間故事的學習經驗更多從閱讀中來,家長會給孩子讀故事、讓孩子聽有聲書,但很少有家長會把自己小時候聽大人講故事的那種簡單而又沉浸式的快樂傳遞給自己的孩子,民間故事“口耳相傳”的特征正在弱化。在進入單元學習之前,開展民間故事采風活動:采訪家中長輩,小時候是否經常聽大人講民間故事?哪個故事留下的印象最深?通過采風匯報,學生初步感受到在漫長的人類文明發展中,人人都是民間故事的傳承者,同時,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每個人講述的故事版本可能都不太一樣,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是民間故事的創作者。這為本單元開展的“創造性復述”打下了認知基礎。
2.2 單元任務:我是民間故事傳承人。在單元導讀課上,布置基于單元整體的活動任務:我是民間故事傳承人。這一情境的創設旨在引導學生思考閱讀民間故事的意義,激發了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研究民間故事文體特點的興趣。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閱讀書籍之前,除了興趣吸引外,也開始理性地比較哪一類書更有意義,這是學生心理成長的結果,也是教師應該要引導的方向。怎樣當好民間故事傳承人?學生們通過討論得出了以下結論:要多讀、多積累民間故事;要學會創造性復述的方法,才能把故事講好。筆者把“快樂讀書吧”“口語交際”“交流平臺”的學習要求前置,“快樂讀書吧”前置是為了多讀、多積累,除了閱讀“快樂讀書吧”中推薦的整本書外,還可以多種途徑搜集當地的民間故事,進一步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翱谡Z交際”“交流平臺”前置是為了對創造性復述的概念有個大概的了解。那創造性復述策略怎么習得呢?這就需要在學習本單元課文時學習方法,多多練習了。一個大任務語境的創設,把本單元的各個板塊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同時,在任務驅動下,激發了學生的內驅力,把教材內容與生活體驗建立了聯系,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
2.3 課時情境:讓復述練習在情境中進行。本單元的練習設計也重視復述語境的創設?!东C人海力布》課后題第2題:“試著以海力布或鄉親們的口吻,講一講海力布勸說鄉親們趕快搬家的部分?!毙【毠P:“根據課文內容,給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寫一段話,簡要介紹它的來歷。”這兩個練習都指向在一定的情境中復述。為了讓學生更有角色代入感,筆者在課堂上創設了幾個任務語境:(1)如果你是海力布,在勸說鄉親們趕緊搬家時會怎樣告訴鄉親們事實呢?(2)鄉親們扶老攜幼來到很遠的地方,當地的老百姓都覺得這是一個奇跡。如果你是村里的一位老人,你會如何把海力布勸大家搬家的故事告訴別人呢?(3)災難過后多年,鄉親們念念不忘海力布,想要回去守護海力布變成的石頭,于是他們又回到家鄉重建家園。請你為村口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寫一段話,簡要介紹它的來歷。在語境中進行創造性復述的練習,學生需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根據交際需求對故事進行分析、判斷、整合,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交際語境的創設也使講述者更有“聽眾意識”,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運用“變換口吻”“變換敘述順序”“配上相應的語氣詞、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等創造性復述的方法,使表達變得更加個性化。
聚焦“講”,使學生沉浸式體驗民間故事“口耳相傳”的特點,讓學生的言語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協同發展,同時,在講故事中生發出對民間故事的喜愛之情,從而獲得價值認同感。
3.1 于變化處增添趣味。根據復述任務的需要,對故事內容進行創造性重組。講述者變換口吻、改變故事敘事的順序,使復述故事變得有趣。
在《獵人海力布》一課創設的交際語境中,需要學生根據情境變換角色進行復述。學生們認識到,根據不同的交際語境,講故事的語氣不同,復述的重點內容也不同。比如“以海力布的口吻”來講述事情的原委,需要把故事轉換為第一人稱來講述,講到“勸說鄉親們搬家”這部分時,更可以具體講述內心的著急,一邊是鄉親們的安全,一邊是寶石的禁忌,這種“兩難”的處境就變得更真切和緊迫了?!耙脏l親們口吻”復述故事時,要詳細講述“不相信”到“后悔不已”的心理變化,突出對海力布的贊揚和自己內心的悲痛?!敖榻B石頭來歷”這個交際語境需要用精煉的語言交代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突出海力布的人物形象,使游客能快速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改變故事順序的敘述方式,可以把順敘的故事改為倒敘,讓故事奇妙的結尾激發起聽眾的好奇心;可以把插敘改為順敘,或者把順敘改為插敘。改變講述順序,需要學生對先理清原文主要情節、敘述順序,再根據自己需要來調整敘述順序。比如“以海力布的口吻勸鄉親們搬家”這個任務語境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海力布直接告訴鄉親們他有一塊寶石的事,鄉親們會馬上相信嗎?”如果學生調整順序,先講述:“鄉親們,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年我分給大家的獵物比以前更多了?你們都夸我的打獵本領更高了,其實,我之所以能打到這么多獵物,是因為我得了一個寶物……”敘述順序這樣調整,使海力布的勸說增加了可信度,也能很自然地插入“得到寶石”過程的介紹。
這兩種改變也可以結合在一起,比如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比如有學生變身喜鵲來講故事?;砉适轮械娜嘶蛭?,變換順序講故事,激發了學生創作的熱情,也使學生的聽更投入更有效。
3.2 于補白處豐富形象。民間故事以情節生動吸引人,在主人公形象塑造上往往類型化,比如牛郎是勤勞、善良的,織女是追求自由、渴望幸福的,對人物個性化描寫較為欠缺,這也為創造性復述留下了大空間。教學時我們要把握空白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牛郎織女》一課把“牛郎常常把看到的、聽見的事告訴老?!边@一情節說得更具體,這個想象補白處要引導學生:牛郎是個勤勞、善良的人,他告訴老牛的事情一定也與他的品性有關。學生在想象時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想象,比如牛郎關心鄰居,牛郎關心天氣變化,牛郎為老牛找到水草豐茂的好地方……在講述時學生會站在牛郎的視角立場來想象牛郎的所見所聞及所感。想象“仙女們商量瞞著王母娘娘去人間看看”這一情節時,重點想象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在眾仙女中更要凸顯織女言行,使織女追求自由、渴望幸福的形象更突出。這些空白點的創造性復述,都是學生可以借助自己的經驗來完成的,它串聯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能形成思維發展的動力,極大地激發創作的欲望。
準確把握課文的空白點,通過想象豐富細節,人物形象更鮮活生動,更具有個性。學生在講故事時積極性很高,因為獨創性的情節使自己在課堂上脫穎而出。
3.3 于模型中深化思維。民間故事一般有固定的類型和重復的段落,故事中寄托著人們樸素的愿望。無論是創造性復述還是縮寫故事,把握民間故事的這兩個特點,都有助于學生迅速把握故事內容,加深記憶,也有助于學生在創作中凸顯故事主題和人物形象。筆者在教學課文時引入同類型文本,進行拓展閱讀或者對比閱讀,幫助學生構建故事模型。
如教學《獵人海力布》后,拓展閱讀《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感受大自然中的山石草木在民間故事里都具有了神秘的傳奇色彩,進而引導學生梳理歸納民間風物類故事的特點,都有一個“遭遇困難”到“勇于反抗”的過程,都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想象。由課內閱讀引導課外拓展閱讀,收集當地的民間風物故事,拉近學生和民間故事的心理距離,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又如教學《牛郎織女》后,引入《白娘子》《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進行對比閱讀。在學生快速閱讀文本后,梳理內容完成學習單。

男女主人公相識遇到的阻撓故事結局相同的主題《牛郎織女》《白娘子》《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
通過比較,學生發現,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都遇到了來自強權的阻撓,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他們不懈地努力抗爭,才有了“鵲橋相會”“雷峰塔倒”“化蝶雙飛”“長城坍塌”的最終結局。由一篇到多篇,由一篇到一類,由一篇到一本,這樣的關聯性閱讀,能由表及里、舉一反三,幫助學生構建起民間故事的故事類型,加深對故事的記憶,促進閱讀過程中的深度思考,使民間故事中蘊含的文化價值、育人價值得以實現。
通過以上思考與實踐,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理念,進行單元整組教材的準確定位,整合單元各板塊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統一的教學情境中主動進行言語實踐,得言又得法,促成了單元語文要素更有效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