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玥
(西南林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4)
哈尼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云南省及周邊國家,擁有各個支系,有著“和夷”“和泥”“和蠻”的等稱號,共同點是與“和”這個音相似,各種名稱圍繞著“和人”這一稱謂。由于歷史淵源、地理環境及周圍民族等各種原因相互影響,形成了款式多樣、類型豐富多變的民族圖案[1]。哈尼族有上百個不同的支系,該民族以梯田耕作為生,由此發展出的哈尼族圖案除了裝飾審美特征之外也具有實用性,并且貼近當地生活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該民族所需的情感價值。
1.2.1 農耕梯田文化
由于深受地理環境影響,哈尼族與梯田文化有著共生關系,梯田一溝一壑的不斷開墾使得當今哈尼族服飾和建筑有了獨具一格的魅力。例如哈尼族擁有鮮艷圖案的女子服飾,他們為了體現自然性特征,裝飾多用花鳥等自然元素為主要圖案,女子上衣衣袖、褲腳邊緣和帽子上的梯形紋類似于該民族山寨中那漫山遍野的梯田。
1.2.2 原始圖騰崇拜
原始圖騰主要表現了哈尼族的傳統以及對于自然的敬畏,各種動物形象元素正是對于原始圖騰崇拜的重要體現。從歷史角度來說,早在18 世紀,哈尼族這個古老的民族也受到部分外來宗教的影響,比如西方盛行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傳入了該民族地區。
哈尼族由于支系繁多,所以圖案也是千變萬化,若按紋樣進行簡單分類可將其劃分為四種類型:幾何紋、動物紋、植物紋、文字圖案紋[2]。在哈尼族服飾中,有時也會任意混合這四種類型的圖案,可見該民族文化的豐富與多元。
幾何紋是人們從古至今都樂于使用的裝飾圖案,幾何飾樣從人們日常生活中提取,經過抽象化處理,形成了種類繁多的樣式,造型簡潔明朗,該紋樣是目前世界上范圍最廣、種類最多的圖案[3]。哈尼族每一個支系也將此紋樣運用于該支系的服飾中,表達了該民族簡單樸素的文化特征。如圖1、圖2 所示,在幾何紋樣的服飾中,又可劃分直線紋、方形紋和三角紋等,多運用于服飾前襟、衣袖和下衣褲腳以及帽子等部位,用色較為穩重,粗細大小均不等,體現其形式美。例如:五個三角形代表哈尼族是住在山上的民族,三角形上的樹狀圖案代表哈尼。
動物紋也是哈尼族裝飾紋樣中的常見紋樣,造型生動,形式多樣,既有具象寫實又有夸張抽象。其中以色彩鮮艷,造型生動為主要特征[4]。運用了哈尼族梯田耕耘場景中的衍生物種作為裝飾圖案,例如犬齒紋、蝴蝶紋、孔雀紋、螃蟹紋等動物式樣,動物紋樣有時與植物紋樣結合使用,如圖3。該圖案也在哈尼族民俗地區的建筑中體現,而在該民族服飾的領域中,多運用于袖口、褲腳等部位,造型不乏生動感與秩序感。哈尼族人民在生活中觀察大自然,并與該民族的藝術審美有機結合,豐富地反映了哈尼族的農耕文化底蘊。
植物紋是哈尼族文化史中生活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產物,哈尼族人民崇尚自然,因此服飾中也有形式多樣的表現[5]。該民族的植物紋樣多以蓮花,八角花,卷草紋和云氣紋等為主要對象。圖4 所示的八角花圖案是哈尼族當地獨具特點的裝飾圖案,八角花的外形形似雪花,由八個角組合而成,顏色搭配色差較大,二方連續排列,其中在衣角,褲腳中較為常見[6]。哈尼族女性也常穿戴此類紋樣服飾,面積較大的八角花呈現于哈尼族服飾的帽子上,面積較小的用于褲腳等部位。
哈尼族作為一個博采眾長的民族,它也借鑒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來充實自身的民族服裝藝術,文字圖案紋的運用就是其重要體現。哈尼服飾中的文字圖案紋造型簡潔、寓意深刻[7]。其中最常見的三種文字圖案紋為:回字紋、萬字紋、壽字紋。如圖5 所示,回字紋多以二方連續出現,有生生不息之意,經由遠古北方文化沿襲而來。
萬字紋也稱為“刑字紋”,源于古印度經書,以福壽為寓意,以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呈現,圖案出現在服飾的常見部位:袖口、挎包;壽字紋是我國傳統裝飾紋樣,由漢字“壽”字變形并簡化而來,并且被世世代代的人們運用,寓意為吉祥長壽。在哈尼服飾中,“壽”字源于北方,沿襲至我國西南的云南省片區,該服飾圖案適宜于此地區年紀較長的哈尼族人。
由于現代設計目前處在時代前沿,具有當下的時代象征意義,同時對于不同文化不同思想能夠兼容并蓄,可從中找出該民族的裝飾圖案在當下社會生活有機融合的切入點。從而獲得有利于該民族發展的精髓。所以,將哈尼族圖案的實用性與現代設計結合是符合當今趨勢發展的,兩者可相輔相成,在傳承該民族文化的同時也拓寬了現代設計的邊界。
目前在現代設計中主要應用于服飾領域,哈尼族服飾主要以紅色、黑色為最基本的色彩基調,再搭配以上各種紋樣構成了當前獨具民族特色的哈尼服飾[8]。哈尼族在服飾的穿著形式上已發生了改變,具有完整性的哈尼服飾在哈尼族人的日常穿著中已較為少見,多是年長女性仍在穿著上保持最初的傳統。而在民族展演中,年輕女性也簡化了哈尼服飾的著裝,不再注重綁腿、圍腰等穿著細節。同時也在根據個人審美來選擇自己所佩戴的首飾。而這些經過簡化后的服飾也僅用于節目演出,很少在日常生活中著裝。而如何將哈尼族服飾文化保護與傳承這個課題就是目前該領域有所研究的各大學者、文化研究所、社會工作者等人群的須盡力之處了。
哈尼族圖案的所傳達的不僅是圖案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蘊含的寓意,該圖案已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與發展,無論是圖案形式還是它的意義都能給當今服飾設計領域很多啟發。將該民族圖案的寓意進行充分挖掘,并予以運用于現代設計中,是一個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例如將哈尼族圖案中具有代表性的八角花圖案設計于現代服飾中,在尊重該民族文化,將當地傳統服飾形式進行改良,在設計中體現圖案寓意,并加入一些當前新穎的元素,就可以讓哈尼服飾以全新的形式展現于人前,發揚并傳承民族文化,進一步的豐富了該民族的物質及精神需求。
筆者曾在2021 年3 月進行過相關實地調研,走訪于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地區,以及2021 年11 月走訪于昆明市民族村以及民族村博物館,照片部分為現場實拍,部分源自網絡收集。通過此次對于哈尼族民族圖案的分析與研究,將哈尼族的民族圖案由來做一個大致理解,并把各種圖案進行總結分類,同時了解該民族區域的背景因素和文化特征,對哈尼族圖案主要應用于現代服飾的領域進行了分析研究。由于本人并非哈尼族人,文中觀點深度有限。在本人的學習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盡量以客觀中立的態度去分析其服飾的民族圖案特點,并從中發現該民族的文化的傳承特色。將我國西南地區的哈尼民族圖案進行分類和總結,同時對哈尼族圖案與現代設計的結合進行了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