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宸
摘要:開征遺產稅有利于縮小我國的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我國稅收權益并拉動內需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目前,我國開征遺產稅仍存在不少困境,如民眾對遺產稅的排斥,相關制度不健全,對經濟發展會造成間接影響,人們創業熱情降低等。建議開征遺產稅應:(一)選擇總遺產稅制;(二)設置合適的遺產稅起征點;(三)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四)與贈與稅相互配合,以使遺產稅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遺產稅;必要性;法律困境;建議
中圖分類號:D92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2-0108-03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問題也是愈發嚴重。新冠疫情的暴發對我國國民經濟造成了極大影響,國家相關部門為了減輕民眾的經濟壓力,發布了一系列稅收的優惠政策。雖然此舉保證并且改善了民眾的生活,但也著實對國家的財政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當前背景下,遺產稅作為一種全新稅種,其是否應該被征收的問題受到了廣大民眾以及各界學者的的關注,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遺產稅內涵及稅制模式
遺產稅又稱繼承稅或相續稅,我國尚未開征。遺產稅制目前包括三種:一是總遺產稅制,是指對被繼承人死亡后所遺留的所有合法財產來征收遺產稅。也就是先對被繼承人去世以后遺留的全部財產征稅,然后將稅后剩余的遺產分配給繼承人,簡單來說就是“先稅后分”[1]。其程序相對簡便,征收效率較高,成本也相對較低,目前開征遺產稅的國家中,大多都采用總遺產稅制。
二是分遺產稅制,該制度模式是對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財產分給每一位繼承人,然后分別對每位繼承人進行遺產稅的征收。對于和被繼承人關系親密的繼承人,如直系親屬稅收較輕,反之對于關系親密不高者稅收較重,可概述為“先分后稅”的稅制模式,更加符合公平原則。
三是總分遺產稅制,對被繼承人死亡后先行征收一次總的遺產稅,待第一次征稅完成后,將剩余財產依法分配給各個繼承人,再對每一位繼承人繼承的遺產進行二次征收??筛攀鰹椤跋榷惡蠓衷俣悺钡亩愔颇J?,相比于前兩種模式,雖然對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效果更加顯著,但是兩次的征稅過程必然會加重民眾對于遺產稅征收的不滿,其程序也是更加復雜,效率低下,目前只有少數國家采取了總分遺產稅制。
二、我國開征遺產稅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縮小我國的貧富差距
目前,我國一些發達城市地區已經達到富裕水平,但是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成為了當前的社會難題。我國基尼爾系數①長期居高不下,貧富差距的增大也成為了我國社會新的不穩定因素。通過國家層面的道德教化促使高收入階層出資回報社會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并且以目前我國的稅收體制難以縮小因財富的不斷累積而造成的貧富差距。遺產稅立法是為了更好地發揮稅收在國家宏觀調控中的作用,通過稅收杠桿對遺產進行有效再分配[2],改善我國貧富差距過大的現狀,從長遠角度來看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
(二)有利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中國千萬富豪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企業家”“職業股民”“炒房者”和“金領”②,他們分別平均擁有415萬元的自住房和近47.5萬元的汽車[3]。大量的財富在資本家手中不斷集中,然后再通過繼承方式一代代地向后世流轉,造成了后代之間某種程度地不公平競爭,遺產稅的征收可以有效緩解這種機會不均等。我國開征遺產稅,可以與其他稅種一起調節收入不均問題,對于一般所得通過個人所得稅等進行調節,而遺產稅則主要是有針對性地調控通過遺贈或者繼承等方式流轉積累下來的財富,有效防止財富過度集中,促進資源跟隨市場需求加以流通,進而有利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三)有利于維護我國稅收權益
目前,世界范圍內已經開征遺產稅的國家,大多都采用了屬地原則。基于該原則,如果我國公民在國外行使繼承權,當地國家會征收其相應的遺產稅款。但是,由于我國遺產稅尚未開始實施,外國居民在我國境內繼承遺產則不必繳納稅金,這必然導致我國的稅收權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從國家利益角度出發,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為了維護國家稅收主權與國家利益,同時與國際稅收慣例接軌,我國應盡快開征遺產稅。
(四)有利于拉動內需,增加財政收入
過高的居民儲蓄額會造成資金流動性的損失,不利于經濟發展和刺激投資[4]。我國公民普遍都有強烈的儲蓄觀念,熱衷于攢錢存入銀行。大量的資金在銀行里必然會減少社會中用于流通和交易的資金量。通過開征遺產稅,可促使民眾從心理上更傾向于將其儲蓄資金投入到消費領域,可有效拉動內需增長。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以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政府的財政收入下降。政府財政收入銳減勢必會導致社會再分配的不足,而遺產稅是增加稅收收入,緩解財政壓力的良好選擇[5]。
三、我國開征遺產稅的困境
(一)民眾傳統觀念對遺產稅的排斥
中西方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中國人一直希望自己的事業,乃至生命能夠得到傳承與延續。相比于其他國家對于遺產稅的態度,中國人理所當然地希望自己生前擁有的財富也能夠被自己的后代傳承下去。這是從古至今,國人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例如,中國民營企業中,80%屬于家族企業。其中,90%以上的家族企業會選擇子承父業的模式。由此可見,國人都希望將自己的家業以及財產通過后代繼承的方式,得到永存。這種“自己的財富理應由自己的后代繼承”的觀念根深蒂固,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因此,我國有很大一部分人從心理上排斥征收遺產稅。
(二)相關制度不健全
目前,國家無法全方位地掌握已逝者的資產,我國個人財產申報登記與評估制度尚有缺陷。國家只有完全掌握公民的財產狀況,才能保證遺產稅的實行。雖然我國銀行儲蓄自2000年起已經采取實名制度,但現在我國有些富人會采取各種手段隱藏財產,如將現金兌換成外幣藏匿,甚或在國外銀行開戶存款,將資產轉移到其親屬賬戶等,嚴重影響了國家的利益。
個人財產評估對于遺產稅的征收而言十分重要,其結果直接影響著遺產稅稅款數額的大小。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財產評估制度還十分落后。專業評估人才的缺失、不夠暢通的市場信息渠道以及尚未完全形成的資產評估準則,都有可能導致遺產稅征收難以順利開展。
(三)開征遺產稅間接影響經濟發展
根據社會調查,我國目前有近七成的人反對開征遺產稅。征收遺產稅可能使公民在生前有意采取相應的避稅措施處分財產,最終導致財產外流。根據世界各國征收遺產稅的情況來看,其征稅對象范圍相對有限,遺產稅也是一種富人稅,其征收對象多集中于掌握大量社會財富的富人階層,對于廣大民眾的個人家庭財富影響并不大。遺產稅的征收一定程度上削減了私人財產所有者通過長期奮斗積累起來的財物,無疑會遭到其本能的抵制[6]。我國倘若在人民根深蒂固的繼承觀念尚未改變時就強行征收遺產稅,一定會造成民眾心理上的不滿。這種情況下將有極大可能會導致部分富人想盡一切辦法將自己大部分財產進行轉移,甚至用永久性移民等形式將財產轉移到尚未開征遺產稅的國家或是可逃避遺產稅征收的國家,最終導致大量資本外流,這對我國經濟發展十分不利。
(四)開征遺產稅會打擊人們創業的熱情
人們尚不能接受關于遺產稅文化思想時,無法深刻理解遺產稅的原理和內涵,也就意識不到其對于國家經濟長遠發展的重要性。心理往往都不能接受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到最后被國家以稅收的形式征收一部分。一種常見心理就是覺得通過自身的努力及才識獲得的財富越多,國家最終收走的也就越多,是“吃虧”與“不值”,這種心理會阻礙人們投資創業的熱情,也不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當下有很多年輕人心懷創業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想獲得高收入以提升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二是想創下一份基業,光宗耀祖并且留給下一代。遺產稅的開征必然會使部分人覺得創業本身就有風險,即便創業成功最后創造的可觀的財富還要繳納給國家較大部分,反倒不如找份收入不高但求穩定的工作,降低創業熱情。
四、遺產稅開征的建議
(一)建議選擇總遺產稅制
根據我國當前國情、經濟發展水平、法律環境、人文環境等因素,建議選擇總遺產稅制。第一,遺產稅的征收不單要靠稅收部門,其他部門也要予以協助,采用總遺產稅制的征收方式可減小征收的難度。第二,稅務機關可直接對被繼承人的遺產進行征收,簡化繁瑣的程序,提高征稅效率,便于征稅程序的管理。相比于分遺產稅制和總分遺產稅制對不同遺產稅人征收不同的遺產稅引發的繁瑣程序,總遺產稅制則很好地規避了這個問題[7]。第三,總遺產稅制從形式上來看是對被繼承人死亡后所遺留的財產進行一定數額的征收,其征收的稅額是由被繼承人承擔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納稅人的心理不適,同時也減緩了社會民眾對開征遺產稅的抵觸情緒。分遺產稅制則是根據每一位繼承人的情況進行征稅,而總分遺產稅制更是進行兩次征稅。相比之下,總遺產稅制相對更易于被民眾接受。
(二)設置合適的遺產稅起征點
對于遺產稅的起征點的確定需要十分謹慎,應根據遺產稅在一段時期內想要達到目標來確定一個合理的起征點。遺產稅并不是涵蓋全國人民,這樣明顯不能發揮遺產稅在再分配環節的調節作用[8]。由于我國目前屬于發展中國家,地區經濟水平差異較大,因此需要根據城市發展等級和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遺產稅的起征點不必是固定不變的,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狀況進行調整,使我國的遺產稅制度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居民合理納稅之間保持良好的動態平衡。
(三)完善相關配套制度
為了稅源的真實全面,我國的財產申報登記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力求在政府監管之下能準確地掌握公民個人財政情況。此外,我國資產評估制度尚有很多不足,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資產評估制度勢在必行。為彌補這些不足,開征遺產稅前,還需建立專門的評估機構以有效防止評估結果同實際價值相差過大等問題。同時,要嚴格依法對資產評估的整個過程以及結果進行監督,以保證其公平性,嚴厲打擊過程中的違法行為。此外,國家應加大對專業資產評估人員培養,注重資產評估人員職業技能與素質的提升,確保遺產評估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四)與贈與稅相互配合
遺產稅開征之后可能出現部分富人在生前將自身財富贈與他人,或通過一些手段將財富轉移到國外等行為??v觀世界各國開征遺產稅的國家幾乎也都開征了贈與稅,兩種稅種相互配合,能夠大大提高征稅效率,亦能夠很好地規制逃避遺產稅征收的行為。建議遺產稅與贈與稅相互配合,適用相同稅率,避免利用稅率的不同來逃避稅收的現象,真正使遺產稅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注釋:
①基尼爾系數:也譯作基尼系數(英文:Gini index、Gini Coefficient),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嵯禂底畲鬄椤?”,最小等于“0”?;嵯禂翟浇咏?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國際上并沒有一個組織或教科書給出最適合的基尼系數標準。但有不少人認為基尼系數小于0.2時,居民收入過于平均,0.2-0.3之間時較為平均,0.3-0.4之間時比較合理,0.4-0.5時差距過大,大于0.5時差距懸殊。
②金領:(Gold-collar worker) 金領是社會對這些人的知識結構、公關能力、團隊協調能力、管理經營能力、社會關系資源等綜合素質的認可。一般認為,金領,不僅是頂尖的管理高手,而且擁有決定白領命運的經營權。
參考文獻:
[1]陳格.我國遺產稅立法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8(2).
[2]陳文.對于我國開征遺產稅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高新區,2017(10).
[3]白曉峰.遺產稅立法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法學論壇,2014(3).
[4]劉春蘭.我國開征遺產稅的可行性及其制度設計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0).
[5]李夢杭.我國開征遺產稅的可行性與必要性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15).
[6]徐松.我國遺產稅開征的法律困境及其對策[J].宿州學院學報,2018(6).
[7]唐細宗.我國遺產稅立法設計之構想[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8]李永剛.境外遺產稅制度比較及其啟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