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煊 黎燦煒 席浩然 鄧榆寶 劉馨蔓
摘 要: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的發展將在很長時間內都放在優化產業結構上,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優化制造業結構。商貿流通業作為市場的先導性與基礎性產業,其健康發展對國內的整個產業鏈有著極為突出的作用。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同經濟全球化相互呼應,成為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繞不開的問題。加之“碳中和碳達峰”的政策指向,我國經濟正在朝著綠色轉型升級的方向推進。
關鍵詞:雙碳;綠色轉型;低碳經濟;商貿流通
本文索引:王子煊,黎燦煒,席浩然,等.<變量 2>[J].中國商論,2022(08):-024.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4(b)--03
1 “雙碳”目標
(1)產業綠色轉型升級。(2)傳統高耗能產業創新化、低碳化發展。(3)植樹造林、固碳。
“雙碳”即為碳中和、碳達峰。2020年9月,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發出承諾:我們將通過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完成對社會產業結構的優化與綠色轉型,并通過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的革新與升級,使我國整體碳排放量逐步放緩,并于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的峰值,且在之后逐年遞減,即所謂“碳達峰”;于2050年前,通過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和城區綠化,并結合相關的固碳技術,將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部分吸收,使之長期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其所為“碳中和”。“雙碳”目標的承諾充分體現了我國身為一個國際大國對全球性氣候問題的思考和擔當,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歷史性轉型,具有劃時代的發展意義。
言“低碳”則必提“綠色”。首先要真正實現“碳中和”和“碳達峰”的宏偉目標,我們要從當下產業的綠色轉型升級問題著手,加大傳統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成本,并提高對應產業的準入門檻,繼續打好可持續性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這兩張牌,推動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深入發展。其次,將傳統高耗能產業作為重點整改對象,通過強制措施與激勵措施的共同實施,并結合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完善,倒逼相關企業創新化和低碳化發展,直接對碳排放的源頭進行有效管控。與此同時,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植樹造林和城市、工業產區的綠化,大力提升材料物理固碳和化學固碳技術,建立起一座大型的“碳轉化”綠色工廠。
對于商貿流通業而言,通過相關布局的優化升級和集約化整合,減少行業內部在資源調配和產品調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排放,并提高產業運營全過程周期的能源利用效率,以此促進行業向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態勢的轉變,是現階段商貿流通業實現綠色高效和可持續性發展的有效對策。
2 低碳背景下商貿流通業布局升級的必要性分析
2.1 強化商貿流通業的產業優勢
由于商貿流通業對于實現低碳的思路都集中于資源整合和合理分配上,其對于行業的集約化整合和發展極為有利。一方面,流通布局的優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排放,使能源利用和資源分配的效率達到一個最為合理的狀態;另一方面,通過資源整合和統籌優化,有利于減少分配的重復,提高行業供應鏈的精益化管理效率,并最大限度地節約了商貿流通成本,提高了相關企業的產業優勢。
2.2 推動商貿流通業信息化建設
商貿流通業的布局優化既需要轉型平臺,又需要信息智慧化技術的支撐,在這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業內對于相關信息平臺的搭建和對應技術設施建設的需求很大,由此可催生大量的資金投入。在低碳經濟的驅動下,綠色智慧流通網絡技術也將隨之貫穿到整個商貿流通過程中,搭建出一套完備且科學的商貿流通信息服務智慧平臺,其不僅使得綠色轉型理念在商貿流通業內的實現成為可能,還使得行業內資源整合和規劃統籌能夠通過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式呈現,進一步提升商貿流通產業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
2.3 推動行業的合理布局
對于商貿流通業而言,若談低碳,則必會談到布局的優化問題;而布局優化也是行業實現低碳發展的有效對策。在當今信息化社會,對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早已滲透行業的各個運營流程中。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通過合理利用數據整合和統籌分配的技術,使行業的規范發展比以往更為統一、空間布局更為協調,對推動商貿流通業的布局優化和綠色轉型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
3 商貿流通業低碳發展的現狀
低碳發展的理念對人類的能源、經濟甚至是發展觀和價值觀而言,都是一個重大的思路變革,因為其不僅要求國家的發展水平要維持在一個不斷提升的水平上,還要反對能源和資源的浪費,降低產業產品在全壽命周期中的污染排放,并通過技術革新不斷提高能源和資源的使用效率,即在實現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的前提下,保證經濟的穩步發展。我國的商貿流通業也在逐步往低碳方向發展,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聲音越來越多出現在行業內的方方面面。但結合實際來看,我國商貿流通業在綠色發展的理念上起步較晚,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因而我們必須充分抓住發展痛點,不斷對商貿流通業的空間布局進行優化,在健康良好地發展生態的同時,穩步向綠色低碳發展的方向轉型,最大程度上促進其往更加綠色、更加高效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我國當下的商貿流通業主要以城鎮、農村及物流企業主體作為總體布局,形成“以點對點,以線連點”的流通網絡。城鎮與鄉村之間的商貿流通體系實質上較為松散,并未形成一個集中而長期固定的流通體系,這使得物流運輸和社會資源都會產生大量不必要的損耗和浪費。缺乏一體化的物流配送體系,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在資源流通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資源配置不合理以及配送規劃不協調,這不僅會加大商貿流通業對物流運輸和社會資源的需求,還會增加流通過程中產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對城鄉一體化發展和低碳化發展的社會目標都極為不利。
此外,現階段我國商貿流通業的接口仍然較少,并且各接口間的職能對接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其最直接的表現在于商貿流通產業和供應鏈在整體上與流通主體的個體性對接程度不高,在這種制約條件下規模經濟的建立與形成舉步維艱。上述問題出現的原因除了布局控制上的不足外,很大程度上源于現階段我國城鄉商貿流通業對低碳意識的缺失,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在布局的過程中往往先入為主更加青睞于粗放式的發展策略,加之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其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難免會忽略當下發展背景對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要求。而對于城市而言,其低碳意識的缺失直接體現在部分企業和工廠對產品利潤和發展擴張速度的盲目追求,導致在商品制造及流通過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問題凸顯,其不僅不利于企業后續的可持續發展,還違背了當今碳中和和碳達峰的發展理念。
4 優化對策
4.1 布局多極增長格局,提高低碳活力
當前,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空間布局在基層的流通網點中依然存在功能單一和消息閉塞的缺點,想要在全面低碳的基礎上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就必須通過合理的規劃,針對性地建立一批流通功能完備且流通水平較高的新型流通功能體,在引導相應資源空間聚集的同時,實現商貿流通的多極增長。
在這個意義來說,我們可以緊抓我國西部地區城鎮化建設的契機,將城鎮與鄉村經濟、社會的功能基礎與新型流通功能體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產城融合”對區域后續發展的能動意義。便利的區域位置和相對方便的交通環境,對周圍的鄉村和城鎮的資源流通和配置具有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參考國家新型城市群的規劃,重點布局建設城市群腹地的加工貿易區和流通自貿區等新型產業增長極,同時加強基層鄉村同中心城鎮雙向增長體系的建立,在新型的資源互換和流通模式中充分釋放商貿流通網點的低碳活力,進而實現雙碳目標。
4.2 推動產業與流通的融合,實現產業轉移
當下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十四五”背景下,“商貿流通+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的全新商貿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綠色低碳產業等領域,其同我國當下對產業現代化的加速建設有著密切的關聯。但從我國現階段發展情況來看,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商貿流通業之間的融合仍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且只存在著較少的接口,僅集中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商貿流通領域中的應用,并不足以支撐現代化建設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龐大需求,因而在國內的商貿流通環境中,需要及時為相關戰略性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一個從概念迅速過渡到商業化應用的平臺,加強對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產業在商貿流通領域中的應用,對數字化、高新化和低碳化的要求要貫徹到商貿流通的整個過程中,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我國東西部商貿流通網絡的融合互補,促進城鄉商貿流通體系的集群化發展,從流通源頭實現對現有商貿流通產業格局創意化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培育。
4.3 加強綠色流通空間格局建設,提升生態水平
在傳統的模式中,商貿流通業對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依賴程度較大,導致其發展生態愈加粗放。若要真正構建起一套完善的商貿流通業的綠色空間格局,則要轉變此前不健康的發展生態,并著重減少流通生產、物流及消費三個重點環節中的資源浪費,最大程度地提升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水平。流通的前提是農業,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領域的發展自然也就成為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最大動力,而在這個過程中,農業低碳化生產又對商貿流通業的節能減排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農業是整個綠色流通空間格局建設優化過程的基礎,批發零售和物流是綠色流通空間格局優化的重點環節,緊抓“一基礎、一重點”,有利于構建一個更有針對性和高效率降低碳排放總量的空間流通布局。
因此,我們可以將推動商貿流通業綠色轉型的目光聚焦在推進綠色有機農業生產、創新低耗的資源加工、全域化發展的農業旅游上來,通過合理的建設規劃和布局,打破傳統農業生產中對相應資源的禁錮和對人才準入與發展的制約,形成資源的鏈式發展模式,并建設科學的商貿流通體系。在流通過程中,結合流通核心區域對產品的不同流通需求,建立針對性的流通空間。在城鄉商貿流通中,可以利用“點對點”“門到門”的現代化流通模式,充分發揮我國職能物流設備及完善的道路網絡優勢,進一步縮短生產地與終端消費市場之間的距離,以減少流通過程中不必要的碳排放。集中下單、集中交易、集中配送的新型流通模式,對鄉村流通體系向城鎮流通體系的匯聚融合有著較為積極的意義,此舉為城鄉商貿流通的結合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拓展空間,對雙碳理念在商貿流通業全產業中的貫徹有著不容忽視的能動作用。
4.4 健全相關政策,增強低碳布局意識
由碳中和、碳達峰所催生的低碳經濟是一個全新的發展理念,在低碳模式的推廣前期,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社會成本才能收到預期效果。要實現綠色低碳格局在商貿流通業內的全覆蓋,形式宣傳、強制措施和激勵對策,三者缺一不可。當下社會生產生活中信息化的高度覆蓋,為我們對低碳經濟和綠色發展的宣傳提供了形式更為豐富的路徑,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各大信息媒體和新聞媒體的優勢,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個良好的綠色低碳的環境氛圍,并引導全體國民和企業發揮“主人翁”的作用,踐行低碳生產和生活的意識。在當下這個低碳經濟的初級階段,單靠宣傳是很難將相應的政策和發展理念落實到位的,政府必須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保障體系限制商貿流通業在運作時的耗能和污染排放,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強制推動企業向低碳經濟的道路上發展,并建立具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和補貼政策,通過激勵和強制兩種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推動商貿流通業的綠色轉型。
在未來,我們還可以將低碳政策從微觀上對接每一個參與到商貿流通業中來的企業或個體,根據不同的企業量身設立對應的年碳排放和耗能指標,并制定相應的檢測和考核體系,強制規定任何企業在運營中都不得超越其排放和耗能的紅線,但賦予每一個企業向其他企業購買排放指標的權利,以此來倒逼企業內部的體制改革和技術創新,從源頭扼殺傳統粗放式生產的落后模式,為低碳經濟的實現鋪平道路。此外,商貿流通業內部自身也要自覺形成對應的低碳布局優化和綠色轉型意識,企業也要自覺承擔起相應的企業責任,完成從“向社會資源伸手”到“為社會貢獻價值”的轉變,積極響應雙碳政策,并以其為先導進行對應的技術創新,將節能減排和綠色低碳技術落實到生產運營的方方面面,為國家雙碳政策在未來的布局和落實發揮各自的能動作用。
參考文獻
段然.商貿流通產業結構優化及空間布局模式研究[J].商貿流通,2015(7).
卞迎河.我國商貿流通業空間布局的基本組成與優化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6(6).
左劍軍.關于商貿流通業低碳發展的對策[J].經濟論壇,2014(12).
張寧.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策略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8).
方維.城鄉商貿統籌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業的轉型升級[J].商業經濟研究,2016(13).
李曉慧.流通業對制造業效率的影響及其渠道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3).
夏偉華.經濟一體化視角下我國商貿流通業增長方式轉變路徑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7(12).
牟艷紅.經濟新常態視角下商貿流通業態結構優化路徑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6(13).
Research on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under th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WANG Zixuan? LI Canwei? XI Haoran? DENG Yubao? LIU Xinman
Abstract: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the focu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be placed on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 a long time, of which the most critical one is to optimize the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s the leading and basic industry of the market, and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prominent role in the whole domestic industrial chain. Climate change is a global issu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limate change corresponds 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hich has become a topic inevitably discussed in every country and region. Coupled with th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China’s economy is mov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words: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green transformation; low-carbon economy; commercial 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