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雪梅
(東營市河口區中醫院 山東 東營 257234)
傳染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且危害性較大,若發病將會在一定的區域中大規模傳播,使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威脅[1]。特別是兒童各項機能發育尚不完善,對于外界的防御能力較差,更容易感染疾病。而通過采用疫苗接種的方式能夠對傳染病產生較好的預防作用,不過現階段在疫苗接種工作實際開展中,逐漸發現很多兒童家長對于疫苗接種相關認知程度較低,造成兒童無法正確接種疫苗,使防治效果受到影響[2]。為此,應當對兒童家長實施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工作,但由于常規護理方法下,護理人員多以直接實施疫苗接種的方式為主,在此過程中有關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內容比較固定,且形式比較單一,因而整體干預效果并不理想。隨著護理學研究工作的不斷推進,強化傳染病防止知識宣傳工作開始受到關注,并發揮出諸多積極作用。本文也將就此開展探究,并將108例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來院接受接受疫苗接種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其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納入時間自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研究對象共計108例,均為接受疫苗接種的兒童,每位兒童均有一位家長陪同,通過運用單雙號分組的方式將研究對象分入常規組(n=54)以及實驗組(n=54),兩組家長男女比例分別為20:34、21:33,家長年齡均值分別為(28.29±1.23)歲、(28.33±1.17)歲,兒童年齡均值分別為(9.51±1.48)個月、(9.49±1.52)個月,男女兒童比例分別為24:30、25:29,體重均值分別為(10.32±1.12)kg、(10.27±1.09)kg。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后無明顯區別,P>0.05,可開展比較。研究已經獲取兒童及其家長的知情同意,并簽字確認。
1.2方法
常規組直接接受疫苗接種,即兒童來院后適當做出宣傳工作便直接開始接種。具體方法主要包括采用張貼宣傳海報的形式為兒童家長展開相關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工作,并由專業的醫務人員重點講解傳染病防治的重要意義,同時還需將傳染病防治疫苗接種地點、時間等進行清楚標識。實驗組在接受疫苗接種前先對兒童家長實施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工作。包括以下內容:(1)知識普及:通過定期舉行傳染病相關知識普及以及疫苗接種相關講座,使兒童家長能夠不斷提升其認知程度,內容主要包括接種流程、注意事項、禁忌事宜等。(2)答疑解惑:通過運用qq、微信等社交媒體定期分享傳染病相關知識,使兒童家長對于疫苗接種的認知程度進一步提升,并及時叮囑家長將接種卡妥善保管。(3)和諧溝通:一些家長對于免疫接種存在一些抵觸心理,或對于疫苗作用及影響不夠了解,再加上一些患兒在接種疫苗后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因而容易導致矛盾增多。此時需同兒童家長耐心講解,并將接種后常見的不良反應予以告知,同時指導如何正確處理,使家長內心恐慌得到改善,進一步促進疫苗接種質量的提升。
1.3觀察指標
(1)利用匿名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兒童家長傳染病防治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問卷內容為本院自行擬定,最高分值為100分,分值結果≥85分,判定優秀,分值結果≥60分且<85分,判定良好,分值結果<60分,判定較差。優良率為優秀占比與良好占比之和。
(2)對干預前后兒童家長對于傳染病防治知識認知變化情況展開比較分析,該指標應用本院自擬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常見傳染病傳播途徑、疫苗接種目的、不良反應處理方式共計三項。每項內容的評分區間均在0分到100分之間,分值結果越高,即可說明兒童家長對于傳染病防治知識的認知度越高
(3)對兩組兒童接種效果展開對比分析,該指標內容主要包括副反應發生率、接種延長率以及平均接種率三項。
(4)對兩組兒童家長滿意度統計情況展開比較分析,于完成干預后,向兒童家長發放醫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該問卷主要通過服務態度、主動溝通、健康宣教、服務技能四個方面做出評估,分值范圍均在0分到25分之間,總分值為100分。評分結果在90分及以上,評定結果為十分滿意;評分結果在80分及以上,評定結果為基本滿意;評分結果在70分及以上,評定結果為一般滿意;評分結果在69分及以下,評定結果為不滿意,總滿意度計算方法為十分滿意率+基本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2.1兩組兒童家長傳染病防治知識掌握優良率統計結果對比
經統計,實驗組涵蓋21例優秀、31例良好,2例較差,占比分別為38.89%、57.41%、3.70%,優良率為96.30%,常規組涵蓋17例優秀、27例良好以及10例較差,占比分別為31.48%、50.00%、18.52%,優良率為81.48%,x2=6.0000,實驗組顯著較常規組更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兒童家長干預前后傳染病防治知識認知變化情況對比
實驗組與常規組兒童家長干預前各項指標對比無差異,P>0.05,不存在意義;干預后均有升高,同時實驗組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統計學差異存在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兒童家長干預前后傳染病防治知識認知變化情況(分,
2.3兩組兒童接種效果統計情況對比
實驗組各項兒童接種效果指標與常規組相比均顯著更優,P<0.05,統計學差異均有意義,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兒童接種效果統計情況對比[(n)%]
2.4兩組兒童家長總滿意度統計情況對比
實驗組兒童家長總滿意度結果為96.30%,其指標相較常規組79.63%顯著更高,P<0.05,統計學有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兒童家長總滿意度統計情況對比[n(%)]
針對兒童實施免疫接種的主要目的為計劃性的防治特定傳染病,使兒童機體中逐步產生特異性免疫抗體,因此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3]。通常兒童在接受免疫接種時,均需要通過家長的同意和陪同,可見兒童能否正確接種疫苗的關鍵在于家長對于傳染病防治知識的掌握程度[4]。
在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的過程中,醫務人員主要通過傳統海報宣傳等方式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活動,雖然可以產生一定的干預效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5]。本研究中,針對實驗組兒童家長實施傳染病防治相關知識的普及活動,該方法能可通過宣傳講座的方式為家長普及知識,使之能夠逐漸明白疫苗接種的重要意義及優勢。同時通過該方式還能夠將疫苗接種的相關優勢、注意事項、接種流程等內容充分普及,從而提高配合度,使兒童疫苗接種工作更為順利[6-7]。此外,通過運用該方式,還能夠將兒童家長同社區接種人員之間形成和諧穩定的溝通關系,并將家長認知存在錯誤的內容予以及時糾正,進一步確保患兒疫苗接種工作能夠在正確時機完成,使疫苗接種質量得以提高[8-9]。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兒童家長對于傳染病防治知識掌握程度較常規組更優,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時相較于常規組各項護理效果,實驗組同樣均顯著更佳,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常規組干預后傳染病防治知識認知變化情況以及兒童家長總滿意度相比,干預組均顯著更高,P<0.05,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兒童家長實施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能夠有效提升其認知程度,護理效果更優,其對兒童疫苗正確接種可產生積極影響,應當大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