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乾
(蘭陵縣婦幼保健院 山東 臨沂 277700)
新生兒為危重病理評分法是上世紀90年代由國內幾個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運行使用之后不斷探討和修改所公開使用的一項評分指標。經過20多年的臨床運用,NCIS評分被證實是一種高效簡便的評分系統。此外,國際上還有新生兒急性生理學評分(SNAP),新生兒臨床危險指數(CRIB)等。NCIS評分主要分為11項分值指標和10項單項指標。當評分>90分判定為非危重,當分值在70-90分之間為危重;當分值<70分為極危重。為了更好地評估新生兒的病情,指導新生兒的急救及預后判斷情況。隨著新生兒醫學技術的發展,新型治療理念,新器械在不斷涌現。很大程度上挽救了一大部分早產兒和先天性缺陷新生兒的生命。本次研究根據新生兒危重病例評分法的相關準則對我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入的新生兒共186例,并對其展開危重病例評分。對患兒的器官損傷程度和病情的變化情況開展的評估。現將相關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入的新生兒共計186例,并對其展開危重病例評分。排除入院數小時內有急性癥狀、先天發育異常或死亡的病例。主要疾病包括缺血、缺氧性腦病、早產兒、新生兒肺炎、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敗血癥、心律失常、新生兒驚厥、新生兒腹瀉等。其中男69例,女57例,年齡30min-28d,出生體重1200g-4520g,胎齡30-42+2周。其中,年齡<7d64例,7d≤年齡<28d122例;胎齡<30周0例,30周≤胎齡<37周56例,37周≤胎齡<42周126例,>42周4例;體質量<1000g0例,1000g≤體質量<1500g57例,1500g≤體質量<2500g62例,2500g≤體質量<4000g51例,體質量>4000g16例。所有胎兒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后無較大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根據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兒科學組所提出的新生兒危重病例,評分法包括NCIS和單項指標兩部分。評分主要分為11項分值指標和10項單項指標。當評分<70分認為是極危重癥;分值在70—90分時為危重癥;當分值>90分時為非危重癥。如若新生兒的病情危重首次評分>90分,則需要每天開展評分直到病情穩定停止評分。如果新生兒病情穩定首次評分<90分,可以采取隔日評分直至病情穩定為止。如若患兒病情持續惡化,則每天評分直至出現死亡。
1.3統計學方法

所選取的126例新生兒在首次評分過后149例為非危重組、34例被判定為危重組,3例極危重組。隨著采用高效的治療方案,患兒病情逐步好轉非危重組的新生兒數量增多。危重組患兒的評分也在逐步增高。

表1 新生兒危重病例評分表

表2 首次評分與器官功能受損與死亡率的關系對比表
首次危重評分數值越低說明患兒的身體情況越差,三組之間的器官功能受損率有明顯差異。
隨著新生兒醫學的快速發展,國內外針對新生兒的評分系統也在應運而生。在我院運用新生兒危重病例評分法(NCIS)能夠對住院的新生兒開展及時評估,更好地反映新生兒疾病的嚴重程度。新生兒危重病例評分法各項指標相對客觀,且經過多次臨床實驗運用,適合我國的醫療國情需要。
NCIS的評分項目主要有呼吸、心率、PH值、收縮壓、動脈氧分壓、血鉀、血鈉、紅細胞壓積、血尿素氮/肌酐等,相較于其他評分系統而言測量的項目更多,但容易出現信息收集不齊,或者因胎兒的狀態不同測量數據出現偏差。許多危重患兒在進行早期搶救轉運時,就會立即采取氣管插管并給予相關吸氧的急救工作,因此其氧分壓的結果會有一定的誤差,并不能真正反映患兒的缺氧程度。
新生兒時期常見的多發病有新生兒肺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新生兒肺炎又可分為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患兒主要表現為呼吸加快。正常的新生兒呼吸頻率維持在40次/分鐘;而新生兒肺炎患兒每分鐘的呼吸頻率高達60次以上。此外,羊水,胎糞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和宮腔內的感染性肺炎沒有咳嗽,流涕等癥狀,而出生后引起的感染性肺炎患兒可出現短暫的咳嗽和吃奶時的嗆咳。此外,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也都發生于早產兒。胎齡越小,體質量質越低,該種疾病的發生率越大。通過調查發現,新生兒未引起母體宮縮,導致兒茶酚胺的水平下降,糖皮質激素分泌不足抑制胎肺成熟就會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引起新生兒肺部出現白樣化的改變,且呼吸的量較大,呼吸代償能力較強,較易發生氣胸。鑒于新生兒在出生后的常見疾病較多,病情較為危急,因此需要對他們采取危重病例評分法進行早期的評估判斷。首次評分可以初步預測患兒器官的受損情況,評分越低說明患兒的情況越不樂觀。本次研究顯示,所選取的186例新生兒在首次評分過后有34例被判定為危重新生兒。對他們展開積極的治療患兒的病情逐漸好轉。雖然有34例危重癥患兒,但由于臨床病情判斷迅速,搶救效果理想,最終僅有3例患兒死亡;而極危重組的3例患兒病情嚴重,死亡2例;非危重組則無死亡例數。在此期間對危重組新生兒多次開展危重病例評分,分值也在逐漸上升趨于好轉,逐漸被劃分為非危重癥患兒組。在住院期間,對新生兒采取及時的危重癥評分,有利于動態掌握患兒的病情變化情況,了解危重和極危患兒器官功能的變化情況,從而采取高效的治療措施,保護患兒各器官的功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在臨床上,醫護人員要及時對新生兒開展NCIS評分,盡早地發現疾病采取高效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對于新生兒開展及時的新生兒危重病例評分可以幫助判斷患兒的病情及預后情況,還能用于預測死亡的風險。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數據支持。當然,針對極危重癥的病例需要提高警惕,與家屬做好溝通工作,盡量避免醫患矛盾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