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日照市東港區三莊中心衛生院 山東 日照 276821)
在臨床上,高血壓與糖尿病均屬于較多發的一種慢性疾病,且伴隨人們生活飲食習慣與社會環境的變化,該病癥發病率還有逐年上升趨勢,且好發于老年人群中,從而導致其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出現不同程度降低,嚴重者甚至會失去自理能力,嚴重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加之該病癥還需要長期服藥,積極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故在患者出院后,積極做好對該類患者的社區健康管理工作,很有必要。故此,本案選擇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4例高血壓并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對象,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4例高血壓并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對象,納入標準:均滿足臨床關于該病癥的相關診斷標準,其中高血壓采取國際統一診斷標準,即患者在非藥物狀態下舒張壓不低于90mmHg,收縮壓不低于140mmHg,而糖尿病則參照“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相關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不低于7.0mmol/L,餐后2h血糖不低于11.1mmol/L[1];精神溝通能力良好,且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伴有先天性心臟病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或血壓、免疫系統障礙或缺陷者;采取數字隨機法將患者分成甲乙兩組各62例,甲組,男35例,女27例,年齡均在60-80歲間,平均年齡為(69.3±2.1)歲;乙組,男34例,女28例,年齡均在61-79歲間,平均年齡為(69.1±1.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1.2方法
甲組被給予常規護理,即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其相應對癥治療與指導,嚴格遵醫囑給予其用藥管理,叮囑其定期測量血壓、血糖等指標,合理飲食等;而乙組則被給予社區健康管理干預,具體有:①完善建檔。社區醫護人員結合患者性別、年齡與病癥、家庭情況等資料實施建檔處理,并安排人員負責,定期隨訪,動態把握患者血壓與血糖變化情況,同時結合情況制定對應的護理計劃,并加以落實;②健康宣教。社區醫護人員就每日食鹽攝入量、服藥方法與食物搭配、運動方式等方面對患者實施對應指導,每月社區也可舉辦1次關于疾病知識的專題講座,講述一些關于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與發病高危因素、堅持用藥的重要性等知識,要求社區慢性疾病患者參加,同時鼓勵非疾病患者參與以起到預防指導的作用。同時發放相關科普書籍、宣傳資料等,開通電話咨詢熱點,及時為患者答疑解惑;③生活習慣指導。全方位評估患者生活習慣,并根據結果給予患者對應生活指導,如叮囑患者不可空腹運動,盡量在餐后1-2h進行循序漸進的運動;飲食方面注意清淡低脂飲食,減少食鹽與動物內臟攝入,戒煙戒酒,注意休息,全面攝入營養,不斷提高自身免疫力。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在護理前與護理半年后舒張壓、收縮壓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標水平,并進行對比分析。同時,根據SF-36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情況加以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與血糖變化比較分析
護理前,兩組患者在收縮壓、舒張壓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幾個指標上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而護理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有所降低,且乙組降低幅度更為明顯,兩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壓與血糖變化比較分析
2.2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析
如表2所示,護理半年后,乙組患者軀體功能、軀體疼痛與生理職能、心理健康以及活力、總體健康幾個生活質量指標水平比較,均顯著高于甲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而兩組患者在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與情感職能三個指標水平上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表2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析(分,
現如今,伴隨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與人群危險因素的不斷提高,糖尿病與高血壓儼然已經成為影響社區人群健康的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了,而不斷增加的患者人群也導致了國家相關醫療資源的緊缺,從而造成臨床心血管疾病防治面臨著巨大挑戰。眾所周知,糖尿病與高血壓均為臨床心腦血管事件的兩個獨立危險因素,而兩種疾病合并更是大大增加了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危險性,特別是近些年來此合并癥發生率還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人群中。對老年患者而言,兩種疾病同時發生,大大增加了其心腦血管與微血管病變的死亡風險,且兩種病癥相互影響,惡性循環,故該合并癥的治療,不僅僅需要有效控制患者血壓與血糖水平,更是需要防治各類并發癥的發生,有效保護患者靶器官。當前,關于該類疾病的治療,我國有些地區仍采用的是“大醫院為中心,院內治療為主體”的管理模式,而這同其所制定的“長期、全程、規范、管理”的治療策略相差甚遠,難以達到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臨床醫療費用的相關目標,為此,針對高血壓并糖尿病患者,不僅需要重視住院期間的救治護理工作,還需做好出院后的相關護理工作[2]。故本次研究中,乙組患者均被給予社區健康管理干預,結果顯示,該組患者護理后血壓與血糖水平顯著優于僅接受常規護理的甲組患者,且該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明顯優于甲組。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高血壓并糖尿病患者情況,給予其社區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壓與血壓水平,并改善其生活質量,成效顯著,可廣泛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