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華
(莘縣俎店鎮中心衛生院 山東 聊城 252418)
脂肪肝是一種肝細胞脂肪過度堆積以及機體代謝功能紊亂等因素所導致的肝臟系統疾病類型,患者發生這一疾病問題后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使其生活質量發生明顯的降低,并誘發一系列不良情緒問題。相關醫學統計結果證實,近年來我國群眾的日常飲食內容、結構都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生活和生活壓力明顯增加,導致脂肪肝患者群體在我國逐步擴大,疾病發生率有所升高,且對我國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早期脂肪肝的發生不會給患者帶來直接的臨床和其他表現,只有在其疾病逐漸的惡化和發展并達到一定程度后才會誘發營養不良、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而隨著疾病的逐步發展惡化,患者的癥狀也會進一步加重,甚至會產生炎癥、局部出血等問題,因而早期疾病的檢查、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我院門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60例脂肪肝患者為觀察對象,對肝功能檢查及血脂血清學技術檢查,對于疑似脂肪肝患者疾病診斷的作用和參考價值進行了論述。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門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60例脂肪肝患者為觀察對象,男34例,女26例,年齡最小值27歲,最大值62歲,均值(44.5±15.6)歲,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接受健康檢查的60例體檢者設定為對照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最小值25歲,最大值66歲,均值(45.6±15.1)歲,性別、年齡等常規統計資料對比結果證實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第一,患者及其家屬均對臨床研究目的和過程知情同意;第二,對照組研究檢查證實無任何肝臟相關疾病;第三,肝細胞組織活檢和影像學技術檢查后,均確定為脂肪肝,且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第一,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女性;第二,合并其他肝臟系統疾病者;第三,合并精神系統疾病或是溝通障礙者;第四,合并肝臟功能障礙性疾病者。
1.2 方法
全部觀察對象受檢前均接受健康教育,按照注意事項要求檢查前3d開始清淡飲食,采集血液標本當天保持空腹狀態,采集3ml靜脈血,以每分鐘3000r的速度進行10min離心處理,留取離心后的血清標本,通過BK-5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配套試劑對患者的肝功與血脂血清學指標情況進行測定。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觀察對象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谷氨酰轉肽酶 (GGT)等肝功能指標情況,以及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血脂血清學指標情況。同時,對兩組觀察對象的AST、ALT、GGT等肝功能和LDL-C、TC、TG等血脂血清學指標陽性率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文中數據借助版本為SPSS 22.0 的軟件包處理,其中,計數資料用%表示,并實施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血清學指標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AST、ALT、GGT等肝功能指標結果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其LDL-C、TC、TG等血脂血清學指標結果也明顯高于對照組,但HDL-C水平則明顯低于對照組,不同研究對象的數據差異對比明顯,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血清學指標情況比較[x±s]
2.2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陽性率比較
實驗組觀察對象AST、ALT、GGT等肝功能和LDL-C、TC、TG等血脂血清學指標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不同研究對象的數據差異對比明顯,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陽性率比較[n/%]
肝臟是人體內重要的組織器官之一,其中的脂肪占肝臟組織總重量的3%~5%左右,若脂肪總量超出肝臟重量的5%以上,則可以判斷為脂肪肝,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和表現,而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會逐漸凸顯和加重,并增加患者的疾病風險[1]。隨著臨床醫療檢驗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臨床檢出率也明顯升高,且肝組織活檢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不斷提高,但是,檢查人員技術不足、患者耐受性較差等因素,都會對檢查結果產生不良影響[2]。相關醫學研究結果證實,人體肝組織發生脂肪肝疾病后,其體內會產生大量的甘油三酯等脂肪聚集情況,導致血脂血清學指標和肝功能指標結果異常情況,因而肝功能和血脂血清學檢驗也逐漸成為了臨床首選的脂肪肝檢查和診斷技術[3]。
血清學檢驗是一種疾病臨床和診斷過程中較為有效的脂肪肝檢查和診斷技術,相關醫學研究結果證實,肝臟細胞外基質的合成、降解、纖維化程度等指標之間關聯顯著。轉氨酶的核心意義更多體現在酮酸、氨基酸的催化過程,ALT和 AST均為肝細胞內占比相對較高,也是主要成分之一,主要分布于細胞漿和線粒體之中,隨著脂肪在肝細胞內的大量堆積,肝臟會受到明顯損傷,隨著肝細胞損傷所致線粒體改變情況的出現, AST也會逐漸開始向血液中滲透,因此,臨床上也通常將AST與 ALT 指標的異常升高作為肝細胞損傷的診斷依據之一。在各類血清學指標中,TG和TC均能夠直接反映出患者血脂狀態,臨床上TC和TG檢查結果均能夠直接說明人體的血清當中血脂表現情況,其主要原因在于,隨著脂肪在肝臟內堆積量的增加,人體最終會發生血脂代謝異常表現,進而造成TG與TC指標水平提高,因此,TG和TC均為較為準確有效的脂肪肝形成診斷依據。
本次醫學研究結果證實,實驗組AST、ALT、GGT等肝功能指標及其LDL-C、TC、TG等血脂血清學指標結果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但HDL-C水平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P<0.05),實驗組AST、ALT、GGT等肝功能和LDL-C、TC、TG等血脂血清學指標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不同研究對象的數據差異對比明顯,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由此可見,脂肪肝患者存在明顯的肝功能和血清學指標異常問題,因而可以將指標的異常作為疾病診斷的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肝功及血脂血清學檢驗均為脂肪肝診斷的可靠依據,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