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
(青島市即墨區中醫醫院口腔科 山東 青島 266200)
牙周病屬常見口腔組織慢性疾病,患者有牙齦出血、疼痛以及炎癥等癥狀表現,會破壞患者的牙周組織,甚至有牙齒松動等表現,直接影響牙齒咀嚼功能、外部美觀狀況[1]。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情況明顯,直接影響患者的牙周組織,可導致間隙增大位移、壞牙脫落等情況,影響口腔內環境,甚至出現更嚴重的牙周疾病。關于此疾病,既往多采取牙周病基礎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牙齦出血、疼痛癥狀,但是前牙移位無法有效糾正。隨著治療經驗的積累,口腔正畸治療可以糾正前牙移位,整體效果顯著。
1.1基線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n=86),時間選自2019年8月-2020年6月。納入標準:>18歲,符合文獻《牙周病診療指南》診斷標準,患者有牙齦出血、炎癥、疼痛等癥狀;(2)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患者具備配合能力;(3)病歷資料完整;(4)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1)正畸治療禁忌證;(2)血液系統、呼吸等疾病患者;(3)近期應用影響治療效果藥物患者;(4)妊娠、哺乳患者;(5)喪失配合能力患者。進行隨機法分組,對照組43例、觀察組43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55歲,平均年齡(38.50±5.50)歲。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齡最小30歲、最大53歲,平均年齡(38.20±6.20)歲。兩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分組性別、年齡比較,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牙周病治療。定期清潔口腔,牙周根面平整、修復,清除病變組織。加強對患者健康宣教,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飯后清理口腔,掌握牙線使用方法。齦下刮治術,確保根面平整,完全刮除牙結石后,刮除腐敗、軟化牙骨質層。齦上潔治術,清除牙結石,磨光牙面。松牙固定,松動牙齒使用鋼絲結扎進行固定,檢查合理調整咬合。另外,配合抗生素、消炎等藥物,鹽酸米諾環素緩釋凝膠(生產企業:上海華源安徽仁濟制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083474)初次劑量0.2g,12h后服用0.1g,連續用藥1周。
觀察組:配合口腔正畸治療。患者癥狀改善、趨于穩定后,進行口腔正畸治療。使用方絲弓矯正器,初始階段弓絲為鎳鈦圓絲,逐漸增加直徑,以0.40-0.45cm為宜(修改為:使用直絲弓矯治器,逐漸增加粗度,以0.016*0.022不銹鋼方絲為宜),前牙結扎處理后,橡皮鏈掛在尖牙間內收前牙。合理調整正畸力,叮囑患者每個月復診。 結合恢復情況合理調整正畸力,定期口腔 X 線片檢查, 查看牙槽骨重建、正畸情況。叮囑患者正畸期間,保證口腔清潔,正畸后,拆除方絲弓矯治器。
1.3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統計分析兩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治療情況,包括治療效果、生活質量、血清炎癥細胞因子(TNF-α、IL-6、IL-2)以及牙周指標(牙周探診深度、探診出血率、前牙覆蓋)水平。西門子牙周測定儀檢測牙周指標。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采集空腹靜脈血離心待測,以全自動酶標儀、酶聯免疫法、配套試劑檢測[2]。
效果評價標準:1個月后患者前牙矯正、恢復原位,口腔咀嚼復常,牙齦出血、炎癥等癥狀消失,即顯效;患者口腔咀嚼功能等改善,牙齦出血等癥狀改善,即有效;上述效果未達到,即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3]。
生活質量:自制生活質量量表評估,包括咀嚼能力、美觀程度、感受、健康情況,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呈正比關系[4]。
1.4數據統計學分析

2.1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療效果見表1,總有效率分別為100.00%、79.06%。經統計學計算,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療組間臨床療效分析(n,%)
2.2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生活質量狀況見表2。經統計學計算,觀察組咀嚼能力、美觀程度、感受、健康狀況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療組間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2.3血清炎癥細胞因子、牙周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血清炎癥細胞因子、牙周指標變化情況見表3。經統計學計算,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6、IL-2水平以及牙周探診深度、探診出血率、前牙覆蓋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3 組間治療前后血清炎癥細胞因子、牙周指標變化改善情況對比

表3 (附表) 組間治療前后血清炎癥細胞因子、牙周指標變化改善情況對比
牙周病是口腔常見疾病,多是牙周因細菌感染導致,患者的牙周組織功能異常。隨著時間的延長,部分患者會出現前牙移動等現象,治療不及時,可能發生牙齒脫落情況,從而影響咀嚼功能[5]。前牙移位主要是牙周病所致的牙周組織破壞、牙槽骨吸收,從而導致牙齦附著喪失、前牙移位、間隙增大、壞牙脫落等問題。分析發病機制,主要是厭氧菌感染所致的免疫調節紊亂。牙周病發病隱匿,隨著病情加重,有牙齦出血、疼痛等反應,采取牙周基礎治療即可[6]。牙周基礎治療通過降低牙周組織局部刺激、藥物消炎等處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牙齦出血、牙周炎等癥狀。但是,前牙發生移位情況下,基礎牙周治療無法糾正患者的前牙移位情況[7]。隨著口腔科治療經驗的積累,口腔正畸可以對移位牙齒進行位置復原,可以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標,降低炎癥反應,從而恢復正常的咀嚼功能[8]。結合本文研究: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100.00%高,P<0.05。由此說明,輔助口腔正畸治療,提升了疾病治療效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療后TNF-α(1.40±0.20ng/ml)、IL-6(4.20±1.20ng/ml)水平低、IL-2(3.48±0.80ng/ml)水平高,P<0.05。由此說明,輔助口腔正畸治療助于改善患者的炎癥水平。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療后牙周探診深度(3.02±0.30mm)、探診出血率(21.50±2.20%)、前牙覆蓋(2.40±0.30mm)情況均高,P<0.05。由此說明,輔助口腔正畸治療助于改善患者的牙周組織相關指標。結合治療整體效果,輔助口腔正畸治療助于改善患者的炎癥水平、牙周指標,成功提升了疾病治療效果。相關研究指出,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時,口腔正畸治療效果顯著,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應,具有推行價值[9]。
本文結果與 陳佳敏,陳松研究接近,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NF-α、IL-6水平低于對照組,IL-2水平高于對照組,牙周指標優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觀察指標比較,P<0.05[10]。
綜上所述,隨著牙周病發病率的遞增,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情況也明顯遞增,嚴重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口腔健康狀況,需予以積極治療。前牙移位情況下,單純的牙周基礎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輔助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顯著,助于改善血清炎癥水平,促進牙周組織恢復,是優選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