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生
(微山縣人民醫院 山東 濟寧 277600)
肺癌是一種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發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惡性腫瘤。因此,及早發現、診斷和明確患者病理類型,對肺癌患者治療效果提升和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薄層液基細胞學(TCT)是臨床篩查肺癌等疾病的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簡便,準確度及特異度高等優勢,且給患者造成的創傷小,屬于微創檢測,但是容易出現漏診或誤診等情況[1]。液基細胞學檢查通常應用于宮頸癌等疾病篩查,現在該方法在細胞學診斷中也應用廣泛。DNA定量分析技術是一種新型的DNA含量測量技術,主要利用基因水平快速測量和自動分析細胞內DNA含量,也是診斷肺癌的重要手段,為了解這兩種檢測方式聯合應用于肺癌診斷的臨床效果,本文對其研究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6年1月~2021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疑似肺癌患者130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胸部CT檢查發現肺部存在陰影;(2)存在咳痰、咳血等臨床癥狀,臨床判斷為疑似肺癌;(3)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近期服用抗生素治療者;(2)合并周圍神經病變;(3)合并心血管疾?。?4)合并惡性腫瘤;(5)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或不配合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54例,年齡31~82歲,平均年齡(52.96±4.72)歲。病理檢查確診為陽性80例,陰性50例。
1.2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集晨起痰液標本,對其進行TCT和DNA定量分析,(1)TCT檢測:采集痰液標本,將其保存于新柏液基細胞保存瓶中,靜置半小時后使用黏液消解劑對痰黏液進行消除,然后使用美國豪洛捷醫療公司生產的膜式TCT制片機進行薄層細胞學片制作,實施HE染色后,對其實施TCT檢測。(2)DNA定量分析:稱取0.9g的二硫蘇糖醇(DTT)固體粉末,將其加入到100毫升50%乙醇中,充分攪拌后配置成DTT溶解液,將其密封保存于4℃條件下。取適量痰液標本, 加入20ml的清洗液和和2~3滴DTT溶解液,振蕩10分鐘以促進黏液消化,操作完成后將痰液標本轉移至含有細胞保存液的試管中,以每分鐘2500轉的速度對標本進行離心處理,去除上清液后,若細胞層仍肉眼可見黏液或血可重復上述步驟,留下離心管尖底部細胞,轉移至細胞分散液中,將其制作成兩張薄層細胞片,經HE染色、Feulgen染色等處理后,應用DNA定量分析系統進行DNA倍體定量分析。
1.3觀察指標
由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生進行TCT鏡下閱片與診斷。(1)TCT檢查根據痰細胞學診斷結果分為正常、異型、可疑惡性和惡性腫瘤,其中前兩者納入為陰性,后兩者確定為陽性。(2)DNA陰性:正常細胞的DNA指數(DI)為1;可疑惡性:有1~2個DI≥2.5的DNA倍體異常細胞;惡性:3個及以上DI≥2.5的DNA倍體異常細胞及出現異倍體峰。分析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對肺癌患者的組織學類型檢出結果,并分析TCT與DNA定量單獨應用和聯合應用對肺癌的診斷效能。
1.4統計學方法
2.1 TCT檢查對肺癌組織學類型的診斷結果
本研究130例經病理檢查確診為陽性80例,陰性50例,通過對其病理組織類型進行分析發現,TCT檢查對鱗癌的診斷準確率為66.67%,對腺癌的診斷準確率為63.16%,對小細胞癌診斷準確率53.85%,對大細胞癌和類癌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42.86%和56.25%。詳見下表1。

表1 TCT檢查對肺癌組織學類型的診斷結果
2.2 DNA定量分析對肺癌組織學類型的診斷結果
DNA定量分析檢出正常21例,可疑惡性22例,惡性37例,其中鱗癌診斷準確率86.67%,腺癌準確率78.95%,小細胞癌、大細胞癌準確率分別為65.38%和71.42%,類癌準確率50.00%。見表2。

表2 DNA定量分析對肺癌組織學類型的診斷結果
2.3 TCT與DNA定量分析對肺癌的診斷效能
通過對130例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發現,TCT單獨檢測真陽性45例,真陰性42例,DNA定量分析單獨應用的真陽性與真陰性數分別為59例和44例,而將兩者聯合應用后的真陽性和真陰性檢出數量均顯著增加。見表3。

表3 TCT與DNA定量分析單獨與聯合應用診斷效能
TCT與DNA定量分析聯合對肺癌的診斷靈敏度為92.50%,準確度為93.08%,陰性預測值88.68%,與單獨TCT和單獨DNA定量分析檢測結果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比較
肺癌屬于臨床常見病,對于該疾病的具體發病機制目前尚無定論,分析其可能與遺傳、職業、空氣污染以及飲食等因素相關,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以及胸痛等癥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若治療不及時容易導致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骨轉移等情況出現,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由于該病早期臨床癥狀無特異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達到中晚期,治療難度加大,具有較高死亡率。因此,及早發現和明確肺癌疾病性質,才能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從而提升患者療效。常規細胞學檢驗在肺癌診斷中特異性較高,是臨床常用于診斷肺癌的檢驗方法之一,但該方法檢驗過程中極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敏感性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診斷準確性。薄層液基細胞學是一種新興的細胞制片技術,常用于婦科腫瘤的早期篩查診斷,但近幾年該方法也逐漸應用于肺癌診斷中。
TCT檢測具有操作簡單、制片規范及制片效果好等特點,患者比較容易接受,且自帶標本制備和自動制片系統,不僅能大批量處理標本,提高普查效率,還能改變傳統檢驗中細胞形態改變、涂片太厚或背景污穢等問題,有助于進一步提高細胞學診斷準確性[3]。TCT檢測可在標本取出后直接將其浸入細胞保存液中,一方面可保留取樣器中的完整標本,避免有價值標本細胞死亡;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普通標本制作時出現細胞過度干燥的情況,最大限度保護了細胞原有形態。TCT還能減少細菌涂抹面積,縮短臨床閱片時間,進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一定程度上避免過度疲勞而出現假陽性[4]。但是TCT檢查也存在一定不足,該方法主要根據細胞形態變化對病情做出病情,在痰標本中脫落癌細胞較少和細胞形態結構不典型的情況下,可影響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容易導致疾病漏診或誤診。
DNA定量分析是對細胞DNA實施特異染色,然后應用全自動掃描系統對玻片上細胞核進行掃描,然后根據細胞核內DNA參數進行自動分類和技術,結合細胞DI判定檢測結果。采用該方法進行檢測,能夠使細胞學檢查從傳統的單一形態學檢查,進一步上升至分子水平的定量分析,能夠及早發現細胞內DNA含量的微小變化,從而及早預測患者癌癥風險。有研究報道,DNA定量分析通過利用自動掃描系統對各細胞的細胞核進行識別,能夠快速識別出標本中的癌變細胞,且能夠更為客觀地體現形態學特征,具有較TCT檢查更高的陽性檢出率,能夠為臨床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指導[5]。目前DNA定量分析已經在各類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中應用廣泛,如甲狀腺腫瘤、子宮頸癌、乳腺癌等疾病診斷中均可應用該方法,但關于該方法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報道相對較少。本研究顯示,不論是TCT和DNA定量分析均可較好地判斷患者的病理組織類型,且TCT檢查與DNA定量分析聯合診斷的靈敏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分別達到了92.50%、93.08%、88.68%,優于單獨TCT和DNA定量分析結果,說明將這兩種方法充分結合可顯著提升臨床對肺癌的診斷效果。
總而言之,在采集痰液標本進行肺癌診斷時,采用TCT聯合DNA定量分析能夠充分發揮這兩種檢查方法的優勢,減少人為干擾等因素的影響,確保檢測結果更為客觀和準確,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準確度,能夠為臨床肺癌診斷及預后評估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