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祥鳳 馬 力
(1 山東省煙臺市市直機關醫(yī)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2 煙臺萊山機場92154部隊醫(yī)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前言:高血壓原本屬于中老年群體常見疾病,但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高血壓的患病群體有逐年擴大的趨勢[1]。老年人本身機體免疫功能及各器官功能均明顯下降,對于各類藥物的耐受能力也不如年輕人,因此更需重點挑選具備良好降壓效果及較高治療安全性的治療藥物。溫膽湯最早出自《千金方》,內(nèi)含竹茹、半夏、陳皮、枳實、茯苓、甘草等藥材,具有良好的和胃利膽、調(diào)氣祛痰功效,對于各類痰熱證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2-4]。為進一步改善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預后質(zhì)量,本文重點應用溫膽湯進行加減治療,以觀察其實際應用效果,具體研究結果已陳述如下。
1.1資料
本次研究共納入134個老年高血壓病例,研究起止時間為2018年10月~2021年3月,所有患者均依據(jù)“信封法”進行隨機分組配對,分別分入觀察組及對照組兩個研究組別,具體情況見表1。納入條件:①所選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5]、《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內(nèi)相關診斷標準;②所選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內(nèi)容詳知。剔除條件:①合并存在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嚴重功能衰竭、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合并存在阿爾茨海默病、雙向情感障礙、視聽說障礙等疾病的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④近期接受過重大外科手術的患者;⑤對研究所用藥物不耐受或過敏的患者;⑥主動脫落研究的患者。

表1 基礎資料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給予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指導,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國藥準字:H20066835,生產(chǎn)公司:浙江為康制藥有限公司)+溫膽湯進行加減治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服用方式為口服,每次服用5mg,每日1次,連續(xù)服用2個月。溫膽湯基礎方劑為丹參30g,竹茹15g,蒼術15g,石菖蒲15g,茯苓15g,赤芍10g,川芎10g,法半夏10g,陳皮10g,山楂10g,枳殼10g,天麻8g,炙甘草12g,將以上藥材加入適量清水煎煮至留汁400ml左右,分為早晚200ml溫服即可,每日1劑,連續(xù)服用2個月。
對照組單一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進行治療,方式如同觀察組。
1.3 評估指標
指標1:臨床治療效果。根據(j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血壓變化情況等綜合評估臨床治療效果,可分為無效、有效與顯效3種情況,其中頭痛、眩暈等臨床癥狀無變化或有所加重,血壓水平無明顯變化為無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血壓水平明顯下降為有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壓水平抵達正常范圍為顯效[7]。
指標2:血壓變化情況。在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進行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水平檢測。
指標3:血管內(nèi)皮及腎功能變化情況。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O(一氧化氮)及BUN(血尿素氮)水平進行檢測,NO水平高低與血管內(nèi)皮損傷程度高低呈負相關關系,BUN水平高低與腎功能損傷程度高低呈正相關關系[8-9]。
指標4:記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

2.1 臨床治療效果
表2可見,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9.10%和95.52%,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臨床治療效果[n(%)]
2.2 血壓變化情況
表3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壓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SBP及DBP水平對比,觀察組數(shù)值更低,p<0.05。

表3 血壓變化情況
2.3 血管內(nèi)皮及腎功能變化情況
表4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O及BUN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經(jīng)過治療,兩組患者的NO及BUN水平均有明顯差異,且觀察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

表4 血管內(nèi)皮及腎功能變化情況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表5可見,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5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誘發(fā)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如遺傳、肥胖、高齡等,且上述因素往往相互作用引發(fā)此病,患者在發(fā)病初期并未有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但隨著病情的逐步進展可對血管內(nèi)皮造成損傷,進而誘發(fā)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需要給予高度重視[10-13]。據(jù)相關調(diào)查資料可知,全球25歲以上患有高血壓的患者例數(shù)高達2/5,且該數(shù)據(jù)還在逐年明顯上升中[14]。
由于高血壓無法完全治愈,臨床一般通過鈣離子通道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進行血壓控制,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就是常見的一種降壓藥物,但單用此藥效果相對有限,長期服用還容易產(chǎn)生相關用藥毒副反應,導致患者整體治療依從性不高[15-16]。在中醫(yī)看來,高血壓可歸入“眩暈”、“頭痛”等范疇,其發(fā)生與患者久坐不動、嗜食甘肥、精神緊張而導致機體氣血失衡、脾運不化、痰濕中阻有關,因此治療應當以清熱化痰、降燥理氣為主[17]。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可知,我國歷代醫(yī)學家均推認溫膽湯非溫膽寒,而應溫膽痰,因為膽本性剛直,患者多以火旺痰生為主癥,因而溫膽湯重在祛痰濕、退濁熱。溫膽湯內(nèi)含有的竹茹、枳實、半夏可起清熱祛痰、和胃平逆之效,茯苓可其健脾燥濕之效,陳皮可起祛濕化痰之效,炙甘草可滋陰行氣、調(diào)和諸藥,在此基礎上增加天麻、蒼術、丹參、石菖蒲、川芎、山楂等藥可增加活血化瘀、降濁養(yǎng)脾的作用[18-2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血壓、血管內(nèi)皮及腎功能改善程度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苯磺酸氨氯地平聯(lián)合溫膽湯加減治療更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使之血壓水平得以有效控制,并且在改善血管內(nèi)皮及腎功能及提高治療安全性方面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給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聯(lián)合溫膽湯加減治療不僅有效降壓,還能保護血管,減少相關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