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北京四季青醫院 北京 100097)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床上常見,這種病癥形成和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關系,特別是長期久坐或者是長期保持相同姿勢工作人員,容易發生神經根型頸椎病。該種病癥一旦發生后,其主要的臨床癥狀是疼痛,而且有些嚴重患者因為疼痛程度影響其頸椎功能活動受限,影響其工作和生活。因此,神經根型頸椎病對患者危害性非常大,需臨床醫生采用積極治療手段,幫助患者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癥狀,使其后期生活質量提高。目前,臨床上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時,主要采用西藥治療,這種治療模式有著操作簡單,治療顯效快等優點,能夠幫助患者快速緩解其臨床癥狀。但是,采用西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后,患者復發率高,并且長期使用西藥治療,患者出現副作用大,影響患者治療安全。為了解決西藥治療存在問題,需要臨床醫生研究其他治療方案,幫助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通過知網等關鍵詞檢索后獲得,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推拿治療效果優良,但是這種治療方案在實際的臨床上應用后效果如何,需要臨床醫生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使用中醫推拿治療效果研究,并且以研究數據作為支撐,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選擇最佳治療方案,以此來提高患者治療效果[1]。基于此,本組研究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推拿治療并觀察其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治療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102例作為觀察對象,并且將患者分成推拿組與常規組。兩組患者參與研究工作時,需要患者符合以下標準。納入標準:(1)患者采用CT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2)患者同意研究;(3)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本次研究內容;(4)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排除有精神疾病和傳染性疾病患者;(2)排除不愿意參與研究患者。
推拿組隨機編入51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年齡分析,年齡在18歲--75歲,平均48.46±5.27歲;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病程分析,病程在6月--6年,平均2.15±0.65年;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性別分析,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1例。常規組隨機編入51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年齡分析,年齡在18歲--75歲,平均48.34±5.18歲;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病程分析,病程在6月--6年,平均2.25±0.61年;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性別分析,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0例。(P>0.05),資料無差異。
1.2方法
1.2.1常規組
常規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主要是使用西樂葆,每次用20mg,每天使用1次,連續治療3周。同時對患者使用牽引治療,幫助患者緩解臨床癥狀[2]。
1.2.2推拿組
推拿組在常規組治療基礎上結合中醫推拿治療,該種治療方法有以下內容:患者推拿過程中取仰臥位,首先是對手三陰經推拿,采用揉、滾等推拿手法,推拿上肢手三陰經,推拿時間5分鐘;其次是對足三陽經推拿,推拿手法同上,推拿為下肢足三陽經,時間5分鐘;再次是對患者足太陽膀胱經推拿,患者采用俯臥位,推拿手法同上,時間5分鐘。然后是對頸部和頸椎推拿,采用滾推手法,推拿5分鐘;最后是尋找疼痛點,對疼痛點采用按揉手法,時間5分鐘。患者每天推拿1次,連續推拿3周[3]。(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首先在頸肩部疼痛區施以?法,以痛點為中心,力度由輕漸重,以得氣或患者能耐受為標準,10分鐘左右或至局部溫熱;繼以一指禪推法或指揉法、點按法、痛點施術,手法輕重以得氣為度,5分鐘或至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隨后順序選取頸旁陽性反應物或壓痛敏感點或夾脊穴施以彈撥法,手法輕重以患者能耐受為度,3-5分鐘;隨后酌情選取前屈或后仰定位扳法,左右各1次。然后在上肢疼痛敏感區施以拿揉法,放松肌肉,繼而再根據具體的放射痛路線,選取不同的經絡與腧穴,施以彈撥法、點按法,以酸脹得氣為度。最后配以五指捋順法、牽指法及上肢循經捋順法、提抖法、搓散法結束。推拿治療隔日一次,三周為一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1.3.1治療滿意度
治療滿意度采用我科的主觀滿意度調查量表,是否滿意以患者評價為標準。
1.3.2治療有效率
治療有效率采用三級評價指標,分別是治愈、好轉和無效。治愈為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好轉為患者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無效為沒有符合以上標準者。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數*100%。
1.3.3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癥候積分
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癥候積分根據中醫臨床癥狀積分量表改變而來,該類量表設置5個評價指標,分別是肩頸疼痛、上肢無力、手部麻木、雙手反應緩慢、頭暈。每個指標設置4級評價標準,0分為無、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
1.3.4生活質量觀察
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該表設置9個項目,每個項目100分,9個項目總分除以9獲得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1.4數據統計分析
2.1兩組治療滿意度和有效率情況
推拿組和常規組滿意率、有效率比較在表1呈現:

表1 兩組治療滿意度和治療有效率對照
2.2兩組疼痛情況
推拿組和常規組治療后VAS評分比較在表2呈現:

表2 兩組VAS評分對照
2.3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情況
推拿組和常規組治療后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在表3呈現:

表3 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癥積分對照
2.4兩組臨床指標情況
推拿組和常規組治療后頸椎功能障礙指數、椎間盤高度比較在表4呈現:

表4 兩組臨床指標對照
2.5兩組生活質量
推拿組和常規組治療后SF-36評分比較在表5呈現:

表5 兩組SF-36評分對照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病癥,這種病癥目前可以此采用兩種治療模式,一種是使用手術治療;另一種是保證治療。手術治療創傷大,并發癥多,因此在臨床上一般建議采用保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保守治療模式中,其治療方案也有多種,其中臨床上常使用西醫治療模式,比如西藥治療,牽引治療等,這些治療方法雖然有一定療效,但是副作用大,并發癥高,影響患者治療安全。為了解決西醫治療存在的問題,可以結合我國中醫治療。中醫治療不僅是副作用小,而且能夠從根源治療疾病,減少患者病癥復發,使其治療效果提高。
本次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時,選擇中醫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這種治療模式中,首先需要對中醫治療理論了解。中醫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頸筋急和痹癥范圍,病癥引起的原因有多種,但是主要病機是患者正氣不足,導致風寒邪氣入侵,并且淤積在頸椎,導致頸椎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通,因此出現患者脊椎疼痛,最終形成神經根型頸椎病。根據中醫的理論,對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采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治療原則,幫助患者緩解臨床癥狀。本次治療時,根據中醫治療理論,對患者選擇中醫推拿治療。中醫推拿治療優點是能夠快速緩解疼痛,使其行氣運行通暢,以此來幫助患者治療疾病。同時,采用中醫推拿治療,可以對患者經絡疏導,使其經絡通暢目的。而且在中醫理論中有通者不痛的原則,采用推拿幫助患者疏通經絡,可以快速緩解其疼痛臨床癥狀。
在本次研究中,對推拿組和常規組滿意率、有效率比較分析,推拿組是94.11%、98.03%,常規組是70.58%、72.54%,(x2=12.672,p=0.013),結果有差異。從該組數據中分析獲得,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推拿治療后,可以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果,使患者對治療滿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采用推拿治療能夠實現活血化瘀,還可以通經活絡,這些治療優點,能夠幫助患者快速緩解臨床癥狀,使其治療效果提高。再對推拿組和常規組治療后VAS評分比較分析,推拿組是2.65±0.32(分),常規組是4.18±0.47(分),(t=3.286,p=0.038),結果有差異。從該組數據中分析獲得,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推拿治療后,可以緩解患者疼痛。分析其原因,和中醫推拿能夠疏通經絡有關系,患者經絡通暢,因此疼痛程度減輕。以上研究數據和張觀議,王濤,陳恒在2019年《中醫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進展》中研究數據相同,提示本次研究數據準確率高,可以使用在臨床指導中,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對推拿組和常規組治療后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析,推拿組是4.72±0.57(分),常規組是6.19±0.76(分),(t=3.473,p=0.036),結果有差異。從該組數據中分析獲得,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推拿治療后,可以減少患者臨床癥狀。再對推拿組和常規組治療后頸椎功能障礙指數、椎間盤高度比較分析,推拿組是5.84±0.63、4.42±0.48(mm),常規組是9.30±1.01、5.21±0.52(mm),(t=3.705,p=0.033),結果有差異。從該組數據中分析獲得,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推拿治療后,可以改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最后對推拿組和常規組治療后SF-36評分比較分析,推拿組是86.74±9.58(分),常規組是75.40±8.31(分),(t=4.763,p=0.023),結果有差異。從該組數據中分析獲得,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推拿治療后,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上研究數據和杜麗芳在2016年《中醫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探討》中研究數據相近,證明本次研究數據準確性高,可以使用以上數據指導臨床開展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使患者治療方案更優良。
綜上所述,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推拿治療效果優良,該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