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高 航 龍 飛 李 晴 馬師琦 楊文明
(1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遼寧 錦州 121000 2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遼寧 錦州 121000)
逆向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運用逆向思維,人們可以從新的、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并且產生出新的思想,提出新的意見[1]。思維導圖則是一種具有很高實用價值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操作簡單,但卻可以有效增強人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并且訓練人的發散性思維[2]。因此,我們可以將思維導圖與逆向思維教學模式聯合應用于內科教學,這樣,更有利于醫學生學習、掌握《內科學》知識。
傳統的思維模式屬于簡單的線性思維模式,傳統思維模式從正面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并尋找答案[3]。傳統思維模式總是基于已知去認識未知,總是基于事物的固有屬性、固有順序、形狀結構、固有功能、固有原理,以及事物的時間發展順序去分析問題的原因,并且得出結果。這種線性思維模式比較簡單,在現實的生活、工作、學習中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但傳統的線性思維模式也會使人的思路變得僵化、刻板[4]。
我們必須看到:現實生活中的每一種事物,都具有各種特點,都具有獨特性、多樣性。由于任何事物皆具有多面性,受線性思維、慣性思維及以前經驗的影響,在教學時,教師和學生容易只看見熟悉的一面,而忽視了另外一面。——采用逆向思維,可以克服傳統的線性思維模式帶來的不利影響[5]。
所謂逆向思維,指的是跳出傳統線性思維模式的桎梏,改變觀察問題的視角,從問題的反面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采用逆向思維,需要顛倒傳統的事物的固有屬性、固有順序、形狀結構、固有功能、固有原理,以及事物的時間發展順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將事物在空間的上下順序顛倒,將事物在時間發展的先后順序顛倒,將事物發展的因果順序顛倒,等等)。采用逆向思維,以反常規的方式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最后以反常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以給人帶來出人意料的創新性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逆向思維屬于一種創造性思維[6]。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專家發明的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以某一個基本概念為中心,將圖像、色彩、線條、名詞概念相互結合起來,層層向外展開。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知識點,并且掌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思維導圖,既可以激活人的形象思維,又可以發展人的抽象思維;同時有利于人腦進行發散性思維。由于思維導圖具有諸多優點,因此,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思維導圖已經獲得廣泛的應用[7]。
《內科學》是一門重要的臨床基礎學科,醫學生必須認真學習《內科學》,必須掌握各種疾病的主要特征,才能具備一定的理論功底,才能為臨床診治疾病打下基礎。但當前的《內科學》教學屬于傳統線性思維模式支配下的封閉式教學,在封閉式教學中,教師基于《內科學》教材編排的線索,進行照本宣科式的講解[8]。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教材上各個具體的細節,將教學重點放在各個知識點上,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從整體上認識《內科學》的知識結構,無法將《內科學》的各個知識點融會貫通起來。
當前,《內科學》在教學方式上也存在著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傳統的課堂板書結合PPT進行教學,這樣雖然可以詳細說明各個知識點,但卻也導致教學效果變得分散,難以培養學生的系統性思維能力、歸納能力[9]。
4. 1在《內科學》中,包含著豐富的教學內容以及大量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之間又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如《內科學·呼吸系統疾病》中,包含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氣管-支氣管炎、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氣管擴張、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種疾病的相關知識,這些病理知識之間存在著有機的內在聯系)。采用思維導圖開展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并將各個知識點融合起來,構建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結構[10-17]。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系統性思維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4.2 《內科學》教學,分為基礎理論課和見習課、床旁案例式教學三個環節。在《內科學》教學中聯合應用思維導圖和逆向思維,可采用以下做法。第一步,理論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將理論課上的各個知識點整合起來。然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思維導圖,并運用逆向思維,在思維導圖上尋找自己無法弄懂、無法理解的難點,并將自己無法弄懂、無法理解的難點繪制成思維導圖。第二步,實習課教師運用逆向思維,顛倒傳統的線性順序。實習課教師首先收集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系統掌握學生們無法理解的難點,然后基于這些難點在實習課上進行講解。最后,由實習課教師與學生共同繪制思維導圖,這樣,就有助于學生理解各種難點。第三步,在床旁案例式教學中,教師基于學生與實習課教師共同繪制的思維導圖開展教學,著重向學生講解疾病的臨床診療過程,學生在床旁案例式教學過程中結合臨床案例,書寫首次病程記錄;并將自己在床旁案例式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發現的各個重要細節制作成新的思維導圖,這樣,學生就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消化知識。
我們在2019年9月~2020年1月間,選擇在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學院學習內科學的2016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了一次對比性研究。參與此次研究的共有4個班。我們將4個班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兩個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線性教學模式,觀察組則采用逆向思維聯合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兩組學生的成績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內科學教學應用較果及百分比比較(Ridit分析)
對照組94人中,有25人的成績超過85分,評為“優秀”;有52人的成績在70分~85分之間,評為“良好”,有13人的成績在60分~70分之間,評為“及格”,有4人成績不及格;對照組總及格率為95.7%(90/94)。
觀察組91人中,有49人的成績超過85分,評為“優秀”;有30人的成績在70分~85分之間,評為“良好”,有10人的成績在60分~70分之間,評為“及格”,有2人成績不及格;觀察組總及格率為97.8%(89/91)。Ridit分析顯示,組間差異顯著(P<0.05)。
醫學是一個持續發展、不斷進步的學科。另一方面,醫學在持續發展、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新的疾病的挑戰。醫學生在畢業后的臨床工作中,必然要面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他們必須具有較強的知識儲備和系統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解決臨床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否則,就不可能成為醫學骨干。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封閉式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系統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在《內科學》教學中,應當運用逆向思維聯合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本次研究表明:運用導圖聯合逆向思維模式培養出來的觀察組學生,成績明確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這說明逆向思維聯合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值得在教學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