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娜
(臨沂東山醫院 山東 臨沂 276017)
分娩為正常的生理現象,是人類延續和文明傳承的基石[1]。目前常見的分娩方式有兩種,一種為陰道分娩,另一種為剖腹產[2]。陰道分娩是指胎兒在母體足月發育后,經產婦陰道娩出的分娩方式。產婦選擇該分娩方式時,極易受到外界環境不良刺激、環境的變更、對分娩的恐懼等因素的影響[3]。當產婦受到不良刺激時,將會增加其對分娩的恐懼,進而影響后續分娩的進行,并增加了產婦臨盆過程中出現大出血等不良反應的幾率[4]。除產婦的不良情緒外,分娩所帶來的疼痛,為影響產婦分娩的另一大因素。因此如何降低產婦陰道分娩過程中的痛感,緩解其緊張、不安的情緒,為人們現階段關注的重點[5]。相關資料指出,給予陰道分娩產婦相應的護理,可緩解其負面情緒、降低分娩帶來的疼痛,但常規護理的效果較差。為此醫護人員提出了全新的護理模式即心理護理,并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本文將著重研究對陰道分娩產婦采用心理護理的具體效果及價值。
1.1一般資料
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降低實驗期間對本院的影響,經與院方多次協商后,最終將實驗開展時間定為2020年1月1日,實驗持續時間為1年,于2020年12月31日終止。選取我院實驗時間內收治的80名陰道分娩產婦參與本次實驗,將上述產婦按照計算機表法,分為A、B兩組,每組人數為40。分別給予兩組產婦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A組產婦年齡范圍為21~30歲,平均為(25.50±2.34)歲,懷孕周期為35~41周,平均為(38.00±1.74)周;B組產婦年齡范圍為21~31歲,平均為(26.00±2.28)歲,懷孕周期為35~42周,平均為(38.50±1.69)周。經比對發現兩組產婦的年齡、懷孕周期等基本資料幾乎相同,數據差異并不明顯(p>0.05)。
參研標準:①產婦無重大疾病史,符合陰道分娩的標準。②產婦在本院的資料齊全,可隨時進行臨床查閱。③產婦神志清醒,并為自愿參與本次實驗。④實驗嚴格遵守倫理規范與要求,且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授權
排除標準:①產婦身體素質較差,且有重大疾病史、如患有全身血液疾病、肝功能不全等,對本組實驗不耐受。②產婦臨床資料缺失,不能提供臨床查閱。③產婦患有較為嚴重的精神分裂癥或神志不清。
1.2方法
A組:醫護人員給予產婦常規陰道分娩護理,具體如下:
①加強產婦病房的清理:醫護人員應為產婦提供整潔、明亮的病房環境,使產婦住院時心情愉悅。同時醫護人員應加強對病房消毒、通風的頻率,防止病房溫度與濕度過高或過低,撤掉病房內過于堅硬與尖銳的物品,防止產婦在病房內發生意外。
②加強產婦和胎兒生命體征的監測:醫護人員應加強對產婦及胎兒生命體征的監測,密切關注產婦和胎兒的心率、心跳等,若發現產婦或胎兒出現心律不齊、脈搏微弱等癥狀,要立即報告產婦的主治醫師,并根據詳細情況進行救治。
B組:在給予產婦常規護理的同時,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①組建心理護理小組:應由實驗發起人或心理知識掌握較深的護士長擔任組長,帶領護士成立專業的心理護理小組。組長應制定嚴格、規范的護理流程與標準,對組內成員進行護理培訓與技能指導,提升組內成員的綜合素質和護理技巧。每月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一次考試,對最終成績不理想或護理過程中出現重大失誤的護理人員,應給予處罰與指導。
②為產婦建立詳細的電子檔案:當產婦來我院就診與住院時,醫護人員應及時對產婦的身體狀況、是否為初次分娩、懷孕周期、胎兒狀態及有無重大疾病等基本信息進行詢問與記錄,并將上述資料整理成電子檔案,以便隨時取用。同時對產婦的性格特點和情緒狀態進行記錄,并根據以上資料,為產婦制定富有個性化、針對性的護理方案。
③加強與產婦的溝通頻率:產婦在入院時,常常會因對陌生環境不適應等多種情況,產生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部分產婦反應較為激烈,甚至懼怕分娩,當產婦產生以上負面情緒時,會導致自身的依從性降低,進而影響后續分娩的進行。此時,醫護人員應加強與產婦的溝通和交流頻率,與產婦和諧相處,建立和諧、友善的醫護關系,令其盡快適應陌生環境。
④加強分娩知識宣教:相關統計指出,大部分產婦對陰道分娩相關知識了解較少,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見與誤解。因此為消除產婦的誤解與偏見,醫護人員應加強對產婦的知識宣教,對其講解與科普陰道分娩的流程和優點等,并對產婦提出的疑問進行耐心、詳細的解答,增強產婦對陰道分娩的信任度和依從性。
⑤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產婦在即將分娩時,情緒變化較快、波動范圍較大,產生不安與焦躁等負面情緒的幾率顯著提升,不利于后續護理。因此當產婦出現上述情緒時,護理人員應及時為產婦安排一些深受產婦歡迎的解壓活動,如聆聽舒緩的輕音樂、閱讀書籍與報紙、觀看視頻等,消除產婦不安情緒。
⑥對產婦進行鎮痛護理:護理人員在產婦分娩前應告知產婦做好心理準備,降低其分娩時的緊張與不安;當產婦分娩時,給予產婦鎮痛護理,對產婦下腹部與腰部等部位按摩,并引導產婦深呼吸、若產婦疼痛難忍,必要情況下可給予產婦一定的止痛藥物。
⑦為產婦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護理人員應根據產婦分娩后的身體素質、恢復情況、飲食習慣等,為其制定針對性較強、實施難度較小的飲食計劃。
1.3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和疼痛指數評分(VAS),若最終數據比對結果小于0.05,則證明該項研究有意義。
產婦護理滿意度判斷準則: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比較兩組產婦在接受不同護理模式后的滿意度。問卷總分為100分,產婦依據實際護理體驗進行打分,最終分數越低表明產婦的滿意度越低。其中總分高于80為非常滿意;總分高于60,低于80為一般滿意;總分在60以下為不滿意。產婦滿意度=(每組總人數-不滿意人數)/每組人數×100.00%。
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判斷準則:給予產婦焦慮評分量表(SAS)和抑郁評分量表(SDS),令產婦按照兩張量表進行自評,兩張量表總分均為50分,最終產婦自評分數越低,說明產婦心理狀態越好。
護理前后疼痛指數評分判斷準則:兩組產婦運用VAS疼痛評分量表對自身疼痛情況進行打分,量表總分為10分。0分代表產婦痛感消失;1~3分代表產婦痛感較輕,可以忍受;4~6分代表產婦痛感較強,輕微影響睡眠;7~10分代表產婦痛感較為強烈,嚴重影響睡眠與食欲。
1.4統計學分析
實驗各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5.0檢驗,卡方比對計量資料(%)率;t值比對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如組間數據有差異(p<0.05)。
2.1兩組滿意度對比
B組產婦的滿意度明顯高于A組,二者數據差距較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滿意度對比
2.2兩組抑郁與焦慮評分對比
B組產婦在接受心理護理后,其焦慮抑郁改善情況顯著優于A組,二者數據差距較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抑郁與焦慮評分對比
2.3兩組護理前后疼痛指數評分對比
經比對發現B組產婦在接受護理后,其疼痛指數評分整體低于A組,二者數據差距較大(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疼痛指數評分圖對比
近年來隨著媒體對陰道分娩的宣傳以及產婦身體素質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陰道分娩[6]。陰道分娩具有損傷較小、術后恢復時間較短、促進胎兒發育、增強胎兒免疫力、降低胎兒患有肺炎幾率等優點,逐漸成為產婦分娩的首要選擇[7]。但陰道分娩的不確定性較高,產婦極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同時產婦對該分娩方式存在一定的恐懼與焦慮,使得分娩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增加[8]。因此臨床上在指導與幫助產婦陰道分娩時,應給予一定的護理與幫助。
相關資料顯示常規護理的護理效果不明顯,產婦體驗較差,分娩后仍伴有較為強烈的痛感。針對以上特點,醫護人員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對前者的補充與創新[9]。心理護理是指成立專業的護理小組,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并為產婦提供更加完善的護理;根據產婦懷孕周期、身體狀態等情況為其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護理方案,尊重產婦的實際需要;加強與產婦的溝通頻率,使其盡快適應陌生的環境;對產婦進行陰道分娩相關知識的宣教,加深其對分娩的了解程度、并消除誤解,積極配合;及時監測與調節產婦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若產婦出現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醫護人員應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對產婦進行鎮痛護理,緩解其分娩過程中的痛感,提升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為產婦制定分娩后的飲食計劃,縮短產婦恢復時間[10]。
經本文研究可知,對陰道分娩產婦采取心理護理,可增強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改善其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在緩解產婦疼痛和提升生活質量等方面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應用于陰道分娩產婦的護理中,可使產婦的生活質量和對護理的滿意度大幅提升,產婦不良情緒得到明顯改善,顯著緩解產婦分娩產生的痛感,應大力推廣并應用于臨床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