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瓊
(德州市陵城區人民醫院 山東 德州 253500)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老年疾病,主要因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出現狹窄或阻塞所致,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現胸口疼痛、心悸、發悶等癥狀,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1]。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該疾病發生率也具有明顯升高趨勢。對于冠心病心絞痛臨床以藥物治療、介入治療等治療方法為主,能夠較好地控制患者病情,但是患者由于擔心疾病和經濟負擔等影響,很容易出現各種消極情緒,影響其治療的信心及依從性[2]。因此,臨床在對患者實施治療的同時,還應高度關注患者的護理干預。循證護理是一種較為科學的干預模式,能夠針對循證問題,獲得循證依據并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護理模式[3]。本研究選取了80例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旨在探討循證護理在該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冠心病心絞痛病例80例,均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納入標準:(1)均經心電圖、彩超等相關檢查確診;(2)臨床資料完整;(3)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嚴重認知缺陷;(2)嚴重心衰、心肌炎等其他心臟疾?。?3)精神疾??;(4)合并惡性腫瘤;(5)急慢性感染。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40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8~79歲,平均(59.83±4.12)歲。病程1~8年,平均(4.09±1.06)年。對照組男、女分別為21例和19例,年齡在46~78歲之間,平均(59.81±4.15)歲。病程1~9年,平均(4.11±1.0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
1.2方法
對癥治療基礎上,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給患者講解疾病發生原因以及危害等,使患者對疾病有準確認知。鼓勵患者低鹽、低脂飲食,指導患者嚴格按照要求服用藥物,并予以患者生活、運動等基礎護理,做好相關并發癥的預防。
研究組實施循證護理,(1)組建專門的護理小組。選擇本科室具有較強護理能力和護理經驗的護士組成工作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循證護理及疾病護理相關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負責護理工作。(2)提出循證問題,制定護理計劃。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頭腦風暴,對患者的各方面信息進行綜合評估,提出循證問題。通過在萬方、知網等資料庫中檢索關鍵詞,搜集疾病護理相關資料,并結合以往護理經驗和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護理計劃。(3)實施循證護理。①健康指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患者介紹病情,通過健康講座、發放宣教手冊、播放視頻等方式,增加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告知患者各項治療手段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減輕患者的顧慮,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②心理疏導,患者發病后容易出現各種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并耐心穩定患者情緒,減輕負性情緒對患者的影響。組織心理沙龍座談會,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想法,以便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通過播放音樂、下棋和看電視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③生活護理,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叮囑患者低鹽低脂飲食。適當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注意均衡營養,避免食用海鮮等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鼓勵患者適當進行慢跑、打太極以及散步等運動,注意勞逸結合,以患者感覺不勞累為宜。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禁煙酒。④疼痛護理,患者在發病后容易出現劇烈疼痛的情況,為減輕患者疼痛,護理人員可給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癥狀改善后叮囑其臥床休息,并給予吸氧,對于應用硝酸甘油后疼痛仍無法得到改善者的患者,可予以嗎啡肌肉注射,并對其疼痛情況進行持續監測。⑤用藥護理,給患者詳細介紹藥物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以便其做好心理準備。給患者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以及不規律用藥可能會導致的后果,增強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并鼓勵家屬做好監督。⑥延續性護理,患者出院后每周對其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給患者制定個體化康復方案,并鼓勵患者填寫病情追蹤卡,詳細記錄每日飲食、用藥以及不良反應等情況。提醒患者按時復查。(4)在對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建立有效的護理評價系統,及時評價患者的護理效果,及時糾正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通過選擇較為典型的病例進行分析探討,發現護理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有效提升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
(1)心理狀況: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癥狀分別用SAS和SDS量表評定,得分越低越好。(2)治療依從性:患者能夠完全遵醫囑服藥、控制飲食為完全依從,基本能夠遵醫囑用藥和合理飲食為部分依從,不遵醫囑用藥和飲食為不依從,總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3)希望水平: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評估,包括3維度12 條目,總分 12~48 分,分數越高越好。(4)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猝死。(5)滿意度,自制調查問卷評定,總分100分,以分值低于60分為不滿意,60~80分基本滿意,80分以上為滿意,以后面兩項占比之和為總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2.1兩組心理狀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需顯著較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不良情緒比較
2.2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與對照組的75.00%比較,研究組治療依從率92.50%顯著較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n(%)]
2.3兩組希望水平比較
干預后兩組希望水平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希望水平比較
2.4兩組不良事件比較
較之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較低,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4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n(%)]
2.5兩組滿意度比較
比較發現,研究組具有較對照組更高的滿意度(P<0.05)。見表5。

表5 兩組滿意度比較[n(%)]
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發病率較高,且可導致猝死、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發生。該疾病的發生發展不僅與冠心病治療方法有關,而且與患者的日常生活、用藥等因素有關[5]。另外,勞累、季節變化等因素也可導致冠心病心絞痛發作。該疾病患者長期受疾病影響,很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治療依從性較差,增加其不良事件發生風險[6]。因此,臨床應重視患者的護理干預。常規護理主要遵醫囑對患者實施護理,雖然具有一定作用,但是護理措施缺乏系統性和計劃性,難以滿足患者的多方位護理需求,導致總體效果欠佳[7]。
循證護理是一種基于循證醫學的護理模式,是在結合前人研究和臨床護理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循證問題獲取有價值的徐只能拿依據,并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8]。因此,與常規護理相比,該護理方法更具計劃性和科學性,能夠將臨床護理問題與理論依據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獲得更為理想的臨床效果。對于該模式在臨床中的應用已有較多報道,有資料顯示,將該方法應用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依從性,對患者的療效提升和預后改善具有突出作用[9]。本研究顯示,采用該護理模式的研究組患者其SAS、SDS評分均顯著較低,且具有更高的治療依從率和希望水平,與相關研究報道一致[10]。表明該護理模式更有助于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提升其希望水平,從而增強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由專門的護理小組針對患者具體情況,確定循證問題,并在查閱有關資料后,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相應護理計劃,能夠使各項護理措施更具針對性,且科學性更強,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本研究顯示,在不良事件方面研究組發生率更低,表明該護理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風險。
總而言之,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過程中,推廣應用循證護理能夠獲得更為顯著的護理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增強其治療信心和治療依從性,有效預防不良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