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倩
(山東省淄博市中心醫院 山東 淄博 255000)
冠心病是心血管內科疾病的一種,臨床常見多發人群基本上是老年人[1]。由于冠心病無法進行根治,且具有反復性和變化性,所以在對冠心病進行治療時,恢復期的有效護理是很重要的。同時在治療時,患者需要承受很大的生理痛苦,還會伴有嚴重的恐懼、抑郁等心理情緒[2]。因此,對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除了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還需要輔之以針對性的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從而達到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臟器官功能,舒緩患者的情緒,改善患者自理能力,盡快恢復健康狀態的治療目的。常規的冠心病心絞痛護理方法僅是對患者進行心率、血壓等數據指標的觀察,缺少對患者的全面性護理,很難及時控制和掌握患者的病情進展[3]。應用全面系統化護理,能夠在完善和銜接各個護理環節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精細護理,及時穩定患者的病情。本文就全面系統化護理在心電圖檢查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205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按照全面系統化護理和普通護理兩種方式將其進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102例和對照組103例)。在觀察組102例中,男患者55例,女患者47例,其中年齡最大的為83歲,最小的為65歲,患者平均年齡為(73.63±9.39)歲,患者病程最長為15年,最短為4年,患者的平均病程為(9.65±4.54)年;對照組103例,其中男患者58例,女患者45例,患者年齡最大的為81歲,最小的為64歲,患者平均年齡為(72.56±8.47)歲,患者病程最長為13年,最短為3年,患者的平均病程為(8.14±4.86)年,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常規的病情觀察與藥物護理,在日常的飲食及行為上給予患者科學的康復指導。
觀察組:采用全面系統化護理,進行以下措施。
(1)心理健康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入院時,主動熱情地為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引導患者到所在病房,用聊天拉近與患者之間的陌生感,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緩解緊張焦慮的治療情緒;在患者住院期間,給患者及其家屬普及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并隨時向患者進行治療階段的報告,用樂觀的情緒鼓勵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不安情緒,幫助患者建立起穩定的心理狀態。
(2)住院環境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入院前,要徹底清理病房,并進行全面消毒;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及時根據患者體征進行房間溫度和濕度的調整;在患者休憩時,為患者營造安靜的病房環境;根據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需求,及時進病房通風或陽光照射,令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擁有良好的治療環境。
(3)運動健康護理:在入院時,需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運動量進行控制,預防心臟負擔過重造成損傷;在防止過度運動造成的心臟損傷;在治療期間,根據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恢復程度,為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運動健康安排,為患者提供有效并適合的運動方式,令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免疫力逐漸增強。
(4)飲食健康護理: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入院時,遵照醫囑為患者調配專屬的健康飲食,在類型上多選用清淡低脂的食物;進行治療期間,根據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病情恢復狀況,可參照患者的喜好做出相應的飲食調整,在色、香、味俱全的同時,提供易消化的飲食,有助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食欲的增加和體能的恢復。
(5)病情監測護理:在患者入院時,對其可能發生護理風險的概率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問題點的重點措施干預。對病情嚴重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要加強病情的監測觀察和護理工作的交接,通過有效的病情監測,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讓患者產生病情癥狀能夠主動報告。做好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病情觀察監測工作,能夠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狀況,并采取有效處理。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其中包括:
護理滿意度(采用本次研究專門定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其中包括護理舒適度、護理人員服務態度、治療后睡眠質量、治療后精神狀態4項因素,每項25分,總分100分,>90分為十分滿意,65-75分為一般滿意,<65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度+一般滿意度)。
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采用SAS評分和SF-36評分)
心率值、癥狀發作頻次和癥狀發作持續時間等相關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對照
觀察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詳細信息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n(%)]
2.2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對照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各評分比較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比對照組更低,SF-36評分比對照組更高,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詳細信息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對照分]
2.3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對照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冠心病心絞痛癥狀發作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冠心病心絞痛癥狀發作頻次比對照組更少,癥狀發作持續時間比對照組更短,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詳細信息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對照
冠心病心絞痛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病因是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4]。部分患者可能無臨床癥狀出現,有癥狀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等[5]。對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診療,一般采取根據患者的年齡、各項身體指標、病癥的嚴重程度來進行建議指導。冠心病心絞痛在病癥得到緩解之后,也需要長期服藥來進行病情的維穩治療。但由于冠心病在臨床上還沒有藥物可以根治,治療后病情依然存在不穩定性,所以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恢復期間,應該進行全面細致的護理服務,對可能誘發疾病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科學防控[6]。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對于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全面系統化護理指的是護理人員與患者的一對一針對性護理,護理人員給予患者貼心周到且全面的服務,從而促進患者身體的盡快康復。有效的治療需要輔之以優質的護理,只有雙管齊下才能保證患者的健康。在以往的常規護理措施中,護理人員大多只是單一的重視患者的疾病,而忽略此種疾病對于患者心理層面所造成的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也會忽略環境和飲食對患者康復過程中產生的影響,令護理服務出現不周的情況。以往的常規護理,一位護理人員可能需要照顧多位患者,如此一來,使得護理人員的精力無法集中,護理工作繁重,可能會引發護患之間的矛盾,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
由于常規護理的護理內容不全面,導致其護理方式無法根據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需求來進行,從而不能夠達成顯著的護理效果[7]。而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開展全面系統化護理,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各項護理工作,將各個護理環節緊密銜接,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8]。如果發生了風險事件,全面系統化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能夠迅速做出處理,降低危害。冠心病心絞痛的護理工作應該與患者的診療過程密切聯系,依據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診療狀態,有針對地開展護理措施[9]。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全面系統化護理,不僅能夠加強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營造和諧、融洽的護患關系,還可以高效實現醫院和家庭之間的全面優化銜接,讓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能夠在貼心周到的優質護理服務中,得到良好的恢復,并且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對冠心病的自我防護能力[10]。本次研究得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03%,對照組為67.96%;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都比對照組更高;護理后觀察組的心絞痛發作頻次、癥狀發作持續時間和心率值都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過程中采用全面系統化護理模式療效顯著,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發病癥狀,降低患者的發病頻次,減少風險事件發生,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護理質量與護理效率,構建和諧與穩定的護患關系,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大大提高了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