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廣
(山東省陽信縣人民醫院 山東 濱州 2518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疾病,其發病主要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大氣污染、吸煙、肥胖等有關。患者患病后一般表現為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癥狀,若上述癥狀明顯發生時,可能處于急性重度發作期,若未進行有效控制治療,隨病程不斷延長,患者有合并肺心病、呼吸衰竭、氣胸、休克等并發癥風險,嚴重者失去生命[1-2]。此疾病目前不能根治,治療方法有對癥治療、氧療、藥物治療等,以藥物治療多見,不同藥物因其成分和作用機制不同,產生的治療效果也有所差異。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之間我院收治的54例支氣管哮喘急性重度發作患者,對硫酸鎂、氨茶堿聯合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重度發作的臨床價值進行研究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調查區間:2020.10-2021.10。調查對象:我院治療的支氣管哮喘急性重度發作患者。調查例數:54例。分組方式:隨機抽樣分組法。組別(每組例數):參比組(n=27)和試驗組(n=27)。參比組2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5:12,以34歲為年齡下限,以78歲為年齡上限,平均為(56.04±2.26)歲;以1d為患病時長下限,以6d為患病時長上限,平均為(3.51±0.49)歲。試驗組2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4:13,以35歲為年齡下限,以77歲為年齡上限,平均為(55.97±2.29)歲;以2d為患病時長下限,以5d為患病時長上限,平均為(3.48±0.52)歲。不同組別納入研究者的各項臨床資料之間進行對比后無明顯差異性(P>0.05),可進行研究對比。
納入標準:符合支氣管哮喘臨床診斷標準,且處于急性重度發作期患者;出現喘息、氣急、胸悶、肺部哮鳴音等表現患者;經胸部X線檢查、肺功能檢查、血氣分析等確診患者;對此次調查內容完全了解,自愿加入并簽訂協議書患者;接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各項臨床資料完善患者。
排除標準: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損傷患者;存在腫瘤病變患者;精神狀態出現異常患者;意識不清醒患者;不能與之進行正常對話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對治療藥物有過敏反應患者;凝血因子喪失功能患者;不配合此次研究調查患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支氣管哮喘急性重度發作患者均進行基礎方式治療,包括止咳、平喘、抗感染、利尿、氧療支持等,在次前提下,兩組患者分別使用不同藥物治療。
參比組患者應用氨茶堿治療。詳細方法如下:使用生產廠家、國藥準字、規格分別為赤峰蒙欣藥業有限公司、H15020070、0.1g*100片的氨茶堿片進行治療,每次用藥0.1-0.2g,每日進行3次,以口服方式給藥,連續治療1個星期。
試驗組患者應用硫酸鎂、氨茶堿聯合治療。詳細方法如下:氨茶堿的生產廠家、國藥準字、用藥方法、給藥劑量均與參比組保持一致。同時,選取本院采購的生產廠家、國藥準字、規格分別為成都倍特藥業有限公司、H32023415、10ml:2.5g*5支的硫酸鎂注射液進行治療,每次用藥10ml,每日進行1次,以靜脈滴注方式給藥,連續治療1個星期。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支氣管哮喘急性重度發作患者治療后的與疾病相關癥狀好轉時間、肺功能指標水平、臨床療效、藥物副作用發生率進行統計。
(1)與疾病相關癥狀好轉時間:包括喘息好轉時間、氣急好轉時間、胸悶好轉時間、肺部哮鳴音好轉時間等。
(2)肺功能指標水平: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水平、用力肺活量水平、最大呼氣流量水平等,均使用本院采購的肺功能檢測儀,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檢測。
(3)臨床療效:包括效果顯著、好轉、無效等,效果顯著:進行治療后患者的與疾病相關癥狀完全消失,且經檢查提示正常;好轉:進行治療后患者的與疾病相關癥狀有所減輕,且經檢查提示有所恢復;無效:進行治療后患者的與疾病相關癥狀未見緩解,且經檢查未見變化。臨床療效(%)=(效果顯著患者例數+好轉患者例數)/總例數 × 100%。
(4)藥物副作用發生率:包括過敏反應、胃痛腹痛等胃腸道反應、心動過速、頭痛等,藥物副作用發生率為四者占比之和。
1.4 統計學分析
對不同組別研究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檢測,其中與疾病相關癥狀好轉時間、肺功能指標水平均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作t檢驗;臨床療效、藥物副作用發生率均采用(n%)表示,作X2檢驗。不同組別研究數據進行對比后有明顯差異性(P<0.05)。
2.1 對比不同組別支氣管哮喘急性重度發作患者治療后的與疾病相關癥狀好轉時間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與疾病相關癥狀好轉時間較參比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與疾病相關癥狀好轉時間對比
2.2 對比不同組別支氣管哮喘急性重度發作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水平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水平較參比組優(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2.3 對比不同組別支氣管哮喘急性重度發作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高于參比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對比(n%)
2.4 對比不同組別支氣管哮喘急性重度發作患者治療后的藥物副作用發生率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過敏反應、胃痛腹痛等胃腸道反應、心動過速、頭痛分別有0例、1例、0例、1例,藥物副作用發生率為7.41%。參比組患者治療后的過敏反應、胃痛腹痛等胃腸道反應、心動過速、頭痛分別有1例、2例、1例、2例,藥物副作用發生率為22.22%。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藥物副作用發生率進行對比后,X2值為2.3478,P值為0.1254(P>0.05)。
支氣管哮喘屬于呼吸內科診治范疇,流行病學顯示,此疾病患病率較高,多見于哮喘家族史、過敏性鼻炎、變應原暴露等人群。典型癥狀有咳嗽、喘息、氣短、吸氣三凹征、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等,為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巨大困擾。當患者處于急性重度發作期時,需要及時進行有效治療,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保障患者生存質量。藥物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方式,氨茶堿是常用的治療藥物,屬于磷酸二磷脂抑制劑的一種,其作用機制是通過非選擇性抑制磷酸二酯酶,抑制cAMP的水解,提升細胞內cAMP、cGMP水平,增強其生物作用,從而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減輕呼吸困難癥狀;通過阻斷腺苷受體作用,減少組胺和白三烯等釋放,抑制氣道收縮作用,恢復氣道正常通氣;通過增加內源性兒茶酚胺的釋放,干擾氣道平滑肌的鈣離子轉運,從而產生氣道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以此達到治療效果,緩解患者臨床癥狀[3]。另外,此藥物還可促進纖毛運動,加速黏膜纖毛的清除速度,促進分泌物排出,減少憋氣癥狀。但使用上述藥物治療后,部分患者可出現過敏反應、胃痛腹痛等胃腸道反應、心動過速、頭痛等藥物副作用,引起患者不適感,降低治療效果。硫酸鎂屬于抗驚厥藥物的一種,具有收斂、抗炎、消腫、改善鉀離子代謝的作用,其作用機制是通過鎂離子作用,抑制運動神經末梢,降低中樞神經興奮性,起到鎮靜效果;通過松弛骨骼肌,緩解或解除血管痙攣狀態,起到抗痙攣作用。本文將硫酸鎂、氨茶堿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治療,將治療效果擴大化,有效解除氣道痙攣狀態,恢復呼吸道通暢,改善肺功能狀態,緩解臨床癥狀,促進病情恢復,臨床意義較高。
本文研究表明,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與疾病相關癥狀好轉時間短于參比組(P<0.05),說明應用硫酸鎂、氨茶堿聯合治療能夠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促進病情恢復。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水平優于參比組(P<0.05),說明應用硫酸鎂、氨茶堿聯合治療能夠優化患者肺功能指標,促進肺生物功能恢復。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高于參比組(P<0.05),說明應用硫酸鎂、氨茶堿聯合治療能夠提升臨床療效,控制病情進展,治療價值較高。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藥物副作用發生率與參比組相比無明顯差異性(P>0.05),說明應用硫酸鎂、氨茶堿聯合治療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式,治療安全性較好。綜上所述,對支氣管哮喘急性重度發作患者應用硫酸鎂、氨茶堿聯合治療的效果更好,能夠控制患者病情進展,減輕與疾病相關癥狀,促進肺功能恢復,建議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