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黎


上海市教委近日發布《上海市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工作指南》,在作業輔導方面,《指南》強調,應安排學科教師為學生作業答疑解惑,加強對學科作業與練習的及時反饋、訂正、面批;對學科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個性化補差補缺,適當安排針對性幫扶。
考慮到課后服務需求的多樣性和教師力量的有限性,《指南》積極指導區、校拓展校外力量。在教育系統內部,可調動學區、集團和校外教育單位以及高等院校等資源,也可區域性共享退休教師力量;在教育系統外部,可鼓勵和支持引入社區、企事業單位、相關專業團體、社會場館以及經遴選符合相應要求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中國教育報》2022年2月18日
摘要 開設專題研讀示范指導課,教會學生專題研究方法,有利于推進整本書深度閱讀,真正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本文以“劉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為例,課前專注選題指導,課堂通過分類歸納、聯系比較、追因溯果三種方法細化研究內容,幫助學生搭建研究框架,課后指導學生根據研究計劃進行研究,并擬寫論文提綱。此次專題研讀示范指導課充分將課堂研討與課下探究結合,幫助學生切實掌握專題研究方法,構建專題閱讀研究經驗。
關鍵詞 劉姥姥專題研讀分類歸納聯系比較追因溯果
為解決整本書閱讀存在的“有限的課時”與“無限的閱讀任務”的矛盾,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將其作為支撐點,引導學生的課下閱讀。整本書課堂教學除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授正確的閱讀方法以外,還需要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而專題探究的方式有利于推進整本書深度閱讀,幫助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促進學生的深度理解,培養其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本文對《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專題研讀示范指導課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實踐。
一、教學目標
以“劉姥姥”的人物形象專題為例,讓學生學會進行專題研究的方法。通過聚焦、深析,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細化研究內容,以此搭建專題學習框架,形成階段性研究成果。
二、課前準備
1.專題選擇
《紅樓夢》描寫的人物眾多,各具特色。在這眾多人物形象中,劉姥姥著墨不多,但形象鮮明、內涵豐富。作為次要人物,劉姥姥承載了復雜的意義。首先,她本身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獨具個人魅力。其次,她與賈府的眾多人物產生了交集,可映對其他人物的性格。最后,作者還賦予她一定的敘事功能。她是賈府由盛轉衰的見證者,具有穿針引線的作用,而由她引出的陌生化敘述視角也可窺見作者高超的敘事技巧。因而對劉姥姥進行專題研究,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深討次要人物在小說中的作用,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從操作角度來講,涉及劉姥姥的內容容量適中。全書中,劉姥姥分別出現在第六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第一百一十三回和第一百一十九回。內容太多,學生難以從紛繁的信息中準確把握方向;內容太少,學生找不到相應的文本細節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剛接觸專題閱讀,具有一定的畏難情緒,這樣的選擇可以降低專題研究難度,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學情摸查
專題教學的第一步是提出問題,而提問題的基礎,是對書本內容有基礎的梳理和認識。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前對學生的自主閱讀做必要的指導,從而為課堂的集中教學做準備。
本次專題研讀課之前,學生已經通讀了《紅樓夢》整本書,梳理過主要人物形象及人物關系。本次課前閱讀需要再次將閱讀重點聚焦到劉姥姥這個人物形象上,并讓學生嘗試提出研究問題。因此,筆者設計了兩個任務。
任務一(閱讀小發現):重讀相關回目,整體把握內容情節,并利用批讀法,提出自己的閱讀發現(疑惑或觀點),然后至少與兩位同學交流討論,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閱讀發現,最后完成“閱讀小發現”的表格(見表1),每位同學至少填寫三個閱讀發現。
通過批讀法,可以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熟悉程度,便于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與同學交流,可以實際解決一些問題,并提供不同的解讀視角,擴寬思維的廣度和提高思維的深度。
對于任務一,教師要給予充分確切的反饋意見。例如,某些同學的閱讀發現過于空泛,教師可以進一步追問、啟發;有的同學的觀點缺乏文獻支撐,教師可提供一定的參考文獻;有的同學在語言表達存在不足,教師也應該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見。個性化的閱讀指導會讓學生更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進一步加深思考,也會讓教師更了解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為后面的課程釘好基礎。同時,積極的反饋也會給予學生繼續閱讀的動力。
對學生的閱讀發現進行收集整理后,教師發現學生的閱讀小發現集中在“劉姥姥進大觀園”相關內容,并且聚焦于劉姥姥的人物性格以及賈府眾人對劉姥姥的態度上。比如,劉姥姥對賈母的討好體現了她的圓滑世故,妙玉對劉姥姥的嫌棄表現出她的清高孤傲。當然,也有一些別樣的發現。比如有的學生提到,在眾人被劉姥姥逗得失態大笑后,劉姥姥對著鳳姐和李紈嘆息“禮出大家”。這句話是有意諷刺到底還是真心感嘆?筆者驚嘆于學生的洞察問題的細心,也為進一步展開閱讀教學而信心倍增。
任務二(選題申請卡):針對自己的閱讀發現,遵循選題基本思維過程,從自己的閱讀發現中篩選出想要的選題,并完成選題申請卡(見表2)。
附:
1.選題基本思維過程:問題起源(文本細節)追問動機一提出假設一尋找支撐(文本細節及已有經驗知識)一分析問題(聯系、分類、比較)得出結論—形成選題。
2.思維階段的順序可以有變化,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
通過任務一,學生對劉姥姥這個人物形象已經有
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但得到的信息是零散的、混亂的,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研究問題,因此有必要進行第二次梳理。因而教師提供了基本的選題思維過程,同時保持一定的靈活性,讓學生嘗試在系統、理性的思維指導下梳理自己的閱讀發現,自行完成選題。
在本次針對劉姥姥的專題研讀的選題實踐中,教師發現絕大部分同學的選題名稱都為“劉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問題各有不同,主要集中在劉姥姥的性格分析以及人物設置意義上。也有學生從特定角度來探究的,比如“劉姥姥的生活智慧”、“劉姥姥的處世哲學”、“劉姥姥的語言藝術”。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經過前面的閱讀任務,學生基本確定了自己的研究選題。但其實這只是專題研究的第一步,如何進行研究才是接下來的重點和難點。一般來說,學生只是憑借自己的閱讀經驗去探究相關問題,對研究順序、研究方法等沒有系統的計劃和安排,因此首先應該要教會學生制定研究計劃。
2.制定研究計劃
鑒于學生初次接觸專題研究,教師決定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后續的深度研究。教師已經提前將全班學生的選題和研究問題進行了匯總,讓學生根據選題的相以性自由選取了四名同學組成合作小組。
經過討論,師生共同確定了以下研究計劃。首先,圍繞研究問題,繼續細分出具體的研究內容。其次,尋找文本支撐,一是文本細節,一是文獻材料。然后,確定分工:細分研究內容需要群策群力,小組內部商討決定;尋找支撐需要小組分工合作;組內每人整理記錄自己研究過程中的成果。最后,小組匯總,撰寫論文提綱。
研究計劃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細分具體的研究內容,因而教師在課堂生進行實際演練。
3.細分研究內容
(1)方法講授
教師從研究問題出發,提出研究內容具體化的三種方法:分類歸納、聯系比較、追因溯果,并以S同學的選題為例,進行課堂演練。
S同學的研究選題是“劉姥姥在《紅樓夢》中的作用”,研究問題有三個:第一,劉姥姥對賈府眾人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何作用?第二,劉姥姥對《紅樓夢》的主題表達有何作用?第三,劉姥姥對《紅樓夢》的情節結構有何作用?
①分類歸納
首先是分類歸納。對處于相似語境,或者有相似表現,彼此聯系緊密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分類歸納,可以適當減少重復勞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同學的第一個研究問題是“劉姥姥對賈府眾人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何作用?”在文本中與劉姥姥有過交集的賈府眾人有十幾個,上至賈母,下至看門人,這些人物也都各具特色。因而,首先應將與劉姥姥有過交集的賈府眾人羅列出來:賈母、王夫人、薛姨媽、鳳姐、李紈、寶玉、黛玉、寶釵、探春、妙玉、巧姐鴛鴦、平兒、襲人、周瑞家的、看門人。其次,由于關涉的人物眾多,有必要進行分類探究。至于如何分類,師生進行了一番討論,比如有學生提出可以根據眾人對劉姥姥態度的不同來劃分,大致可分為同情(賈母、王夫人、平兒、襲人、寶玉)利用(鳳姐、鴛鴦、周瑞家的)拒絕(黛玉、妙玉、看門人)、旁觀(薛姨媽、寶釵、李紈、探春)、依靠(巧姐)。對劉姥姥不同的態度可以展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有學生認為可以將賈府人物分為兩類:個體和群像。劉姥姥對單個人物性格刻畫的作用,主要是補充和豐富,有的是印證了文本呈現出的人物的一貫形象,比如說寶玉的癡;有的是呈現出與平時不同的形象,比如說鳳姐的善。而賈府作為封建貴族(即使是賈府仆人,也帶有貴族化的印記,可歸為一類),與身為底層的劉姥姥,兩者本身形成一種比照,可以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生命狀態或者說文化形態。
通過對相關人物的分類歸納,學生對$同學的第一個研究問題有了具體而清晰的思路,同時也根據現有經驗提出比較可靠的推測,便于針對性地開展后續研究。
②聯系比較
其次是聯系比較,探究文本內容之間隱性的同與不同,發現新的研究點。由于專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學生容易囿于單篇閱讀的閱讀經驗,忽略了整本書閱讀在內容和體系上的完整性和關聯性。因而在研究問題具體化的過程中,要注意廣泛地將整本書的內容進行勾連,試著發現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在進一步分析劉姥姥對賈府具體人物的作用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林黛玉這個人物和劉姥姥的聯系。學生快速找到了相關內容,并且認為無論是劉姥姥游覽大觀園時對瀟湘館的評價,還是欣賞十二官戲曲表演時黛玉對劉姥姥如“百獸率舞”的調侃,或者是過后對她“母蝗蟲”的揶揄,都可表現黛玉清冷孤高的性格特征。兩人一俗一雅,一熱一冷,天壤之別。教師提問,兩人之間有沒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呢?學生再次對文本內容進行回顧后,發現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與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將兩部分內容進行比較,或許會發現劉姥姥對黛玉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不同的作用。
通過聯系比較,學生開始有意識地將整本書內容納人專題研究范圍,突破思維局限,發現思考盲點,從而拓寬研究視野,真正踏入整本書閱讀專題研究的大門。
③追因溯果
最后,要追因溯果。專題研究是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論證過程。因而在研究過程中,要追因溯果,不斷地追問,反復地論證。
經過課堂討論,學生基本上認同劉姥姥對賈府眾人的性格有映襯作用。但學生的思考到此停滯,沒有去探究“為什么”。于是教師追問,為什么作者要通過劉姥姥這個人物來達到這種效果呢?經過一番思考,有學生提出劉姥姥的人物形象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因為她很特別。教師繼續提問,劉姥姥的特別是相對于誰來說的?學生肯定地回答是賈府眾人。那她的特別體現在哪些地方?學生討論后得出,劉姥姥的身份地位、生活環境、性格特征、思想觀念都與賈府眾人不同。因此探究第一個研究問題時,還需要對劉姥姥本身的形象特征進行分析。這時,有學生主動提出疑問:劉姥姥身上有沒有和賈府眾人相同的地方?其余學生馬上開始思考,并提出一些想法,比如劉姥姥和鳳姐都處事圓滑,和黛玉寶玉一樣重情義。
就這樣,在教師不斷的追問下,學生受到啟發,開始主動提出一些問題。同時,教師也提醒學生注意追問的時候要時刻回望是否偏離研究問題的核心,以免過度聯想。追因溯果的過程逐漸加深了學生對研究問題的理解。并且隨著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學生的研究信心也有所增強。
總之,通過對$同學的第一個研究問題的細化分析,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分類歸納、聯系比較、追因溯果的三種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這三種方法應該交叉進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內容提綱
實際上,之前利用三種方法細化研究內容是一個發散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研究內容,而有的會偏離研究問題,有的會重復,因此還需要對“頭腦風暴”得到的成果進行篩選梳理,最后形成較為明確的研究內容提綱。
首先,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梳理$同學的第一個研究問題,共同完成提綱。在梳理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各抒己見,再分類歸納,最終形成以下研究內容提綱。
研究問題:劉姥姥對賈府眾人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何作用?
①劉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劉姥姥的性格特征;
概括劉姥姥的身份地位、生活環境、思想觀念。
②賈府眾人的人物形象歸納賈府眾人的共性;
比較單個人物本身性格特征和與劉姥姥產生交集時呈現出的性格特征。
③劉姥姥與賈府眾人
比較劉姥姥與賈府群體的異同(身份地位、生活環境、思想觀念);
歸納劉姥姥對賈府眾人的實際影響。
接著,教師再讓學生分組完成第二、三個研究問題的研究內容提綱。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再次分組。教師將所有小組再分為A、B兩個大組,要求A大組和B大組的小組都利用課上所學三種方法,各對一個研究問題進行研究內容細分,草擬提綱。
②內部交流。大組內部的各個小組的組長再次進行交流匯總(求同存異),形成一份提綱。
③集中展示。A、B兩個大組各自展示提綱,并做適當的講解。
教師示范,學生合作探究,經過反復練習,學生能更熟練地運用細化研究內容的三種方法。而形成確切的內容提綱,可以幫助學生養成隨時梳理研究成果的習慣,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
(3)任務布置
本次課堂結束后,教師讓各個小組任選一個研究問題進行后續研究,要求學生根據細分的研究內容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并按照計劃實施。研究結束后,需自行整合觀點和相關材料(注意觀點與材料的選取、順序、詳略),擬寫論文提綱。
本次課堂依托課前任務,通過閱讀發現來提高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熟悉度,為課上開展討論研究奠定基礎;再以選題申請來調動學生的研究興趣,培養其理性思考習慣。而課堂教學重點是細化研究內容,以分類歸納、聯系比較、追因溯果三種方法為切口,通過個人發言、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反復演練,充分體會方法的實際效果。
整個課堂擯棄了大而化之的方法論教學,讓教師真正承擔起示范、指導和組織活動的責任。通過提問討論,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營造活潑輕松課堂氛圍;強調實際演練,讓學生切實去體會研究過程。
筆者希望通過此次專題研讀課,教會學生基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幫助學生建構閱讀研究經驗,讓他們在具體研究時有方向可尋,有內容可做,學會遷移運用、舉一反三。
〔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課程化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9-10-68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通聯:重慶西南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