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藝,蒲豪廣,羅小嬌,熊朝洋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物種多樣性減少等一系列生態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嚴重威脅到了人類自身的安全,因此,人類不得不對生態問題引起重視。在鄉村發展過程中,由于保護環境意識的落后,鄉村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鄉村建筑是鄉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對鄉村建筑進行生態規劃設計,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原有生態環境,并在此基礎上,減少建筑上不必要的浪費,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真正做到綠色環保,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
鄉村建筑選址上多數靠近公路或自家耕地旁,沒有經過合理的規劃和勘測,不僅存在安全隱患,而且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破壞。甚至很多村民沒有考慮到自家地基的穩固性,擅自在已有建筑上進行擴建。
鄉村建筑在修建上往往選用非專業的工人施工,沒有正規的施工人員參與,建筑的質量得不到保障。非專業隊伍的沒有過硬的技術和能力會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材料浪費和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由于村民們普遍缺少環境保護的意識,施工材料選擇以便宜為主,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也不會進行處理,對鄉村的生態環境產生極大的影響。
由于村民在修建鄉村建筑時很隨意,沒有經過合理的規劃設計,就會產生較多的問題,比如建筑的空間布局不合理,使用時不能滿足生活需求,造成不適;墻體不能很好地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增加了建筑的耗能;建筑的開窗、門洞沒有考慮尺寸、位置、大小,無法對陽光和風沒有進行到合理的利用。這些問題不僅會導致居住的環境不舒適,而且會因為沒有經過合理的設計,增加建筑耗能,浪費資源。
由于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引起村民們對城市的羨慕熱潮,盲目崇拜使修建的建筑片面地模仿城市建筑的樣式,導致鄉村建筑沒有自身的特點,與周圍環境不協調,顯得不倫不類。部分鄉村建筑在修建時,村民們沒有考慮當地的文化特色,沒有立足于鄉村,使得建筑樣式千篇一律,沒有特色。
任何規劃都是從宏觀到微觀,鄉村建筑的生態規劃設計也不例外。鄉村建筑的生態規劃設計要從區域的整體性出發,對區域的整體生態環境進行規劃思考。全面考慮到區域內的各種自然環境要素的綜合影響,從大局著手,正確處理整體與局部的聯系,考慮建筑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需求,才能使規劃做到面面俱到,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生態、改善環境等目的,最終實現生態、自然、人文的和諧統一。
雖然規劃的最終目的是以人為本,為人類服務,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尊重自然,保護生態,并且通過規劃的手段來滿足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共同發展的需要。只有在鄉村建筑的生態規劃設計中考慮自然和人類的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的要求,才能做到建筑與生態環境相協調,資源有效利用、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保護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最終創造更適宜所有生物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不同的區域因為其不同的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社會條件、傳統文化等生態結構有所區別。鄉村建筑的生態規劃設計要充分考慮與周圍自然環境相協調,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順天時就地利,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這樣不僅能依托美麗的自然做出優秀的景觀,而且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能耗和經濟支出。同時要與周圍人文環境相適應,尊重地方文化,將當地的傳統民俗、歷史文化融入鄉村建筑設計,為人們營造安全、舒適、美好的生活空間。
生態規劃設計不僅僅只考慮當下,還要考慮后代的需求和發展。我們要樹立居安思危的規劃意識,考慮區域的發展和變化,做到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在鄉村建筑的生態規劃設計中,要考慮到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把握可持續發展原則,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通過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采用無毒、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較少建筑在修建中、修建后對環境產出的影響和能源的消耗,做到保護區域的生態環境平衡。
任何的規劃工作的開展都必須先對場地進行實地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需要對場地內部和周邊的環境有所了解,包括場地內部和周邊的建筑布局、道路交通、地質水文、地形地貌、歷史文化等。通過實地踏勘法、訪談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文獻調查法等調查方法,結合現代的科學技術如Arcjis、谷歌地圖等,并對該地的上位規劃和相關規劃進行解讀和分析。有了這些基礎,才能更好地結合場地的特點對場地進行規劃。
有了場地的相關數據,就要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根據數據對場地進行SWOT分析,總結出場地的綠化程度、交通便利度、氣候條件、用地性質、地形特征等,結合場地自身的特點和鄉村獨特的文化內涵,確定出適合鄉村建筑的生態規劃設計。
在滿足生態的基礎上,鄉村建筑的規劃設計要考慮家庭中不同年齡層次居住者對建筑的功能需求和生理需求,對建筑內部的功能進行定位。設計師應該合理利用場地的特點,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通過規劃設計減少建筑的能源消耗,采用低污染、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和家庭用具,結合鄉村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設計出獨特亮眼,具有鄉村文化內涵的鄉村建筑。
4.1.1 建筑的選址
鄉村建筑的合理選址要考慮到建筑的保暖、采光、通風等問題,做到應天時、就地利。我國地域遼闊,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環境、社會人文等因素,鄉村建筑要根據不同的地域特征進行設計,因地制宜,因山借水,減少建筑和對區域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建筑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才能創造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選址時要考慮到防寒,可以選擇周圍有山的地方,因為山坡可以很好地抵擋冷空氣的入侵,應選擇開闊的平地,因為平坦的地勢有利于陽光的照射,保存熱量,背山面水,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利用自然資源來滿足生活需求。
4.1.2 建筑的空間布局
氣候條件與建筑的空間布局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獲取熱量,建筑布局往往會充分地利用日照強度和冷空氣的走向,建筑的朝向具體依據當地的地勢地形和氣候條件而有所變化。建筑的窗墻面積比影響著建筑的保溫散熱,在寒冷的冬季,為了防寒保暖,通常是北面開小窗,南面開大窗,減少冷空氣進入室內,降低熱能消耗;在炎熱的夏季,為了通風散熱,可以將窗戶錯開布置形成良好的通風效果或將窗戶與門相對形成穿堂風,通過良好的通風改善室內溫度,減少空調的使用。
清潔能源安全無害,可再生重復利用。利用科技手段將清潔能源轉化為供人們生活使用的能量,能減少能源的消耗。鄉村建筑設計中可以考慮利用清潔能源來便利村民們的生活,從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這些方式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適合農村廣泛使用。常用的清潔能源有太陽能、沼氣、風能、地熱能。各種清潔能源對比見表1。
表1 各種清潔能源對比
4.3.1 利用本地材料
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理念在我國的建筑史上存在已久。例如:客家土樓(見圖1)運用閩西南本地的生土加入一些碎石、木條等構筑,使建筑具有良好經濟性和耐久性,墻土可以重復使用,對環境不造成污染;傣族竹樓(見圖2)運用當地豐富的竹材資源修建,施工便利,技術簡單,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冬暖夏涼,適應當地的亞熱帶氣候;川西民居(見圖3)采用木材、石材、青磚等本土材料修建而成的木結構建筑,通風良好,輕巧秀麗。本地材料的自身就帶有濃厚的地域特點,使用本地材料可以極大限度體現建筑獨特的美感,適用當地的地理特征,合理利用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鄉村建筑使用本土材料不僅方便取材、節省運輸,而且能節約成本、經濟環保、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圖1 客家土樓
圖2 傣族竹樓
圖3 川西民居
4.3.2 使用環保材料
建筑材料的選擇對環境保護也是極其重要的。環保材料是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不僅具有抗菌、防火、隔熱等良好的使用性能,對人體安全無害,而且能減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這些鄉村建筑的設計中要考慮到人體的健康安全和保護環境的目的,應盡量多使用環保型混凝土、綠色真空玻璃、新型墻體材料等環保材料,通過科技手段滿足建筑保溫隔熱的需要,達到節能環保、低碳高效的作用,為人們創造舒適健康、綠色環保、高效節能的居住空間。在生態環境保護的今天,推廣環保材料對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發展來說,都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植物對于鄉村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美化建筑,增強居住環境美感,而且能凈化空氣,調節區域的生態環境。綠化設計應該將建筑綠化與周圍環境相結合,形成整體。設計時應該考慮植物的搭配,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等,選擇合適的植物,利用植物的色彩、高度、氣味、花葉形狀營造豐富多彩、具有層次變化的景觀效果。植物可以吸附粉塵,改善空氣質量,調節微氣候,遮擋太陽,降低建筑能耗,減弱風速和雨水侵蝕作用,保護建筑等作用。例如:在建筑的屋頂種植花草植物,可以遮擋陽光,避免過量熱量進入室內,改善環境氣候;建筑外墻種植攀巖植物可以隔熱保溫,保護墻體。綠化設計應盡量保護現有的綠化植被,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使用鄉土植物,因為鄉土植物自身就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適宜本地的生態環境,使用鄉土植物方便取材,節省運輸,還經濟環保。
鄉村建筑除了滿足保護生態環境和為村民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的目的外,還應該追求文化層次的精神需要。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建筑造型,鄉村建筑需要立足于本地的文化內涵,挖掘當地的文化特色。只有建筑與文化完美融合,才能使建筑具有靈魂,成為鄉村文化的載體。鄉村建筑可以通過繼承當地建筑的傳統造型,使用本地的鄉土材料,通過設計靈活巧妙地將傳統建筑的設計手法融入鄉村建筑。例如:傳統建筑中的院落形式,建筑中的廊架、挑檐做法都十分具有中國風韻味,高墻、花窗不僅好看而且通風,開天窗、天井可以增加采光。設計中將獨特的文化內涵通過傳統民居特色的物質實體來表達,是建筑文化塑造的優秀手段,符合生態宜居的思想,創造具有別致韻味的鄉村建筑。
通過鄉村建筑的生態規劃設計,能夠減少鄉村建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更加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規劃時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場地內部的自然資源,通過科學有效的分析方法,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為居民創造美麗、休閑的鄉村建筑。在生態環境、能源枯竭和人類健康受到嚴重影響的今天,鄉村建筑的生態規劃設計能夠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做出貢獻。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類對保護生態認識的加深,我們應該堅持鄉村建筑的生態設計,與自然和諧共存,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美麗鄉村。
[ID:01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