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露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市場經濟的繁盛伴隨勞動生產效率提升,人們不滿足于計劃經濟下分配式住房的條件,私有商品化住宅應運而生。而上述不滿足人民需求的矛盾,給了環藝專業、室內裝飾裝潢等空間設計類專業生長沃土,正是源于這樣的黃金發展期的高速發展,環藝專業才蓬勃發展。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個高校所處的區位、經濟、文化的不同,但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教學問題值得大家思考研究。
當下學生在校期間的教學環境,部分院校是教師編寫教學理論PPT講述,再加以實踐實訓性教學。而部分條件較好的院校還有模型教室等場所,有一定的模型、材料教具可以增加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就是模型教室等場所中的教具材料不能實現與市場的同時更迭,與當下流行的材料或工藝還有一定的滯后。并且缺乏材料的使用裝配環境,某些市場已淘汰的材料工藝還在模型教室中活躍。在學習體驗上,因為缺失真實的使用環境,學習也缺乏真實感。在這種低效率的學習下,學生構思出設計搭配方案,卻不知道用什么材料去具體實施,更不熟悉材料在施工中的工藝工序。
上述原因,讓部分學生的就業只能從事于本專業相關的低階段工作,薪資待遇等各方面水平,相比本科或研究生等來說較低,所以說這種培養機制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高職類院校往往將精力支持投入到重點學科專業,對藝術類專業的支持力度相對較小,這就讓藝術類課程試驗實訓場地的設備、材料的更迭受阻,教學環境的硬件條件也有不足。許多設計前沿的設計實踐類理念與工藝方法等無法快速更新于課堂教學活動中,造成高職大學生技能類知識競爭力下降,從而不利于今后的職業成長。
職業院校青年教師部分是從高校應屆畢業到另一所職業院校開始工作,有的教師從未進入企業進行過生產活動,還有部分教師長期處于教學,未進行企業實踐活動,久居象牙塔,往往會使得專業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的不同步,也會導致設計教學活動與設計實踐的脫節。
進入企業工作的高職畢業生,雖具備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但是技能實踐能力低,需要企業派專門的老師花大量時間去培養,才能逐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但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往往又伴隨著離職、換崗等不穩定流動。因此,企業直接間接損失巨大,看似小問題,但面對全國畢業生群體,這就是個巨大的社會問題,如何趨于減少這類社會問題,就可減少整體社會人力成本,意義深遠。
自古以來就有“師徒傳承”這一技能傳承模式,而“現代學徒制”恰好是適應新時代的技能培養方法,通過企業以及用人單位與高校合作共同授課,可以有效彌補專業人才培養的短板。
在“現代學徒制”校企培養模式初期,建議開展行業、協會、企業、學校多方的研討會,先從產業集群入手找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切入點,才能實現長效多元的校企合作。下一步可以選擇企業以及用人單位與高校相互建立合作教學關系,最終實現雙方共同制定符合教學標準、行業標準的課程培養方案,再依照課程教學標準共同實施教學。學生、學校和企業在入學時簽訂初步意向的協議,三方建立穩定合同關系。
通過現代學徒培養機制,企業的員工在高校平臺有了提升職稱、學歷晉升的渠道。企業在用人選人方面也有了自主權和提前優選青苗的機遇,一批更好的人才提前得以進入企業的視角,重點給予培養,畢業與就業實現無縫銜接。這樣一來使得企業方實現人才培養高效率,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
學生通過學校的前期理論性學習,在校內接受校內老師的理論教學以及部分技能型教學。部分課程依據人才培養方案會在企業方進行授課,有企業的老師專門進行跟蹤培養。讓學生盡早領略企業的職場文化以及工作意識,早熟悉工作環境。實踐技能型科目由企業老師在企業現場進行講授,依托企業老師項目化的工作流程。學校老師負責講解理論部分設計思路,企業指導老師負責具體實施過程,共同參與學習,三方共同進步。與此,學生在企業學習與實習期間還有實習工資,可以提高生活水平。通過新機制:①可以優化師生比,使教學資源更加合理,通過引進外部師資,拓寬授課內容的渠道;②企業老師擁有很多一線的生產建設經驗,但是缺少,將實踐經驗轉化成理論體系,所以還需要由專業老師進行“翻譯”以便于學生們消化吸收;③授課教師常年在教學一線,脫離了最前沿的生產建設,通過觀摩企業指導老師的講解,收獲學習了現場經驗,同時還能協助解答學生們在現場學習中的疑問與管理安全。
綜上所述,通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機制科研更加高效率地增加學校、學生與企業間的良性互動,加深了學校與行業之間的交流維度,同時院校企業行業多方的共同授課,能夠加快知識體系完整性的構建與實踐性技能的更新,同時還在拓寬雙方的人際關系渠道、擴大業務面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ID:01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