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山,盧取惹,曾兆寧
(成都工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0)
自十九大以來,始終解決好“三農”問題已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鄉村振興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在鄉村層級的體現,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戰略規劃和有效途徑,近年來學術界已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并成為鄉村問題研究的熱點[1-3]。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開了農村全面發展的新局面,能有效促進農村產業發展、改善鄉村文明風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對農村產生了深厚影響,促使農村快速有效發展,同時也為鄉村民宿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環境[4-6]。
廟安鎮位于四川省達州市東北方向,宣漢縣西南部,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富含歷史底蘊,具有豐富的林地、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和濃厚的傳統鄉土文化,共建新村聚居點11個,按照“街凈、樹綠、燈亮、整潔、規范”思路,大力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建成花果山廣場、車站、農貿市場,大力實施農村危房土坯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廟安鎮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打造融合地方鄉土元素的民宿品牌將對地方發展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7-8]。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民宿旅游產業正逢重大發展機遇,近幾年民宿的快速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將旅游民宿定義為利用當地民居等相關閑置資源,經營用客房不超過 4 層、建筑面積不超過 800 m2,主人參與接待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
現有民宿的分類見表1。
表1 現有民宿的分類
民宿產業的發展要進行不同產業的交叉融合,才能有效進行城鄉雙向互助,打造鄉村民宿品牌。民宿產業可以與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醫療產業、綠色農業進行產業融合,促進民宿產業優化升級,將旅游消費者的理念從“能吃好,能睡好”轉變成休閑品質生活體驗上來,提升旅客的需求層次,促使民宿產業在供求市場提高綜合競爭力,從而升級產業結構,提升生產效率。民宿產業通過合理產業融合,能夠打破與城市產業之間的地理界限,使民宿成為城市居民休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城鄉雙向互助建設的紐帶,振興鄉村的核心力量。
當下民宿產業準入門檻不高,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廟安鎮鄉村現有民宿多為老式農家樂進行簡單升級而成,依然采用老式農家樂的經營模式,沒有與鄉土文化進行融合,或者是盲目跟風進行設施改造從而提高入住單價,沒有考慮到游客的鄉土體驗感,缺失鄉土元素進行民宿盲目建造將造成無序競爭,不利于鄉村可持續發展。
廟安鎮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林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濃厚的傳統鄉土文化,富含底蘊的歷史,便利的交通、水果示范種植園區以及有利的政策扶持,對于發展民宿是很有利的,廟安鎮民宿的發展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回鄉創業,提供多種就業崗位,但民宿發展的同時也給當地帶來垃圾處理、污水排放、交通堵塞等新的問題,這些新的問題將會造成發展與鄉村振興的脫節,與“美麗鄉村建設”相悖。
1)廟安鎮自然環境資源得到保護。廟安鎮具有豐富的林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森林2.56萬余畝(1畝≈666.67 m2),耕地2.82萬余畝,當地要進行鄉村振興,若缺乏環境保護理念,為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大肆開墾既有耕地和森林,將會對鄉村的林地、山體、河流等自然環境造成不可逆破壞,并破壞生物的多樣性。民宿自身的打造就需要與自然環境很好的融合,不同于其他產業為了效益而破壞生態平衡,因此,發展民宿產業則可以很好解決廟安鎮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與自然資源保護的矛盾。
2)廟安鎮鄉村振興和發展得到促進。近年來,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方針要求,四川省宣漢縣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產業發達、基礎完善、生態文明、治理有效、改革深化、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示范區,基本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若缺乏政府的正確引導,則民宿建筑分布零散,形成不了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民宿聚散區域,達不到科學設計的要求,民宿建筑設計也逐漸趨于同質和單一。為了更好使民宿產業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更大助力,則需要對民宿設計方案進行研究,提高民宿建筑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從環境、空間、功能等多角度進行提升,提出適應于廟安鎮的設計策略,這對廟安鎮的鄉村旅游發展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3)廟安鎮鄉土文化多樣性得到保持。廟安鎮有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龍潭河村古院落,有綿延10余km的龍潭河,有“雨佈寰中三農有獲、膏流地下萬姓共沾”的龍王廟。蔣家山上有瓦崗寨和金花寺,與瓦崗寨相望的是木桶寨,天寶片區有風景優美的天寶寨、富含歷史底蘊的升官寨、眾人信仰的香樓山等。有開山造田的黃方、呼風喚雨的袁龍等歷史名人,鄉土文化多樣豐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文化保護意識的缺失,鄉村特有的地域文化正在慢慢缺失。鄉村民宿建筑則可以通過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建筑材料等方面,對鄉村傳統既有民居建筑進行保護,對鄉村生活生產空間進行維持并提升,既可傳承鄉土文化,保留傳統聚落形態,又可以使村民提升傳統文化保護意識。
當下鄉村民宿設計建設已不僅僅是傳統模式化空間的升級改造和品質提升,還要注重當地固有環境的改善,與自然環境的融合、鄉村傳統產業的升級,是一種涉及鄉村層面意義的經濟、產業、文化等各方面的行為。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民宿設計建設不單是一個建設項目的實施,而是融合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整體思考,是多層次、多維度的社會經濟活動,涵蓋城鄉雙向互助、鄉村產業轉型、村民資源共享、文化自信提升、鄉村振興戰略等豐富內容。設計和建設者要綜合考慮建設周期、建設方式、建設材料、建造模式、融資方案以及各方訴求,注重在設計、施工、驗收、運營及維護各方的參與程度,要在這個過程中能解決當地鄉鎮的一些社會問題和鄉村問題。
鄉村民宿設計建造不同于地勢平整、布局規整的城市建筑設計建設,融合了山川、河流、森林、田地等隨機自然要素,廟安鎮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要素,還具有萬畝水果示范帶、獼猴桃種植示范園區、廟安水果集配中心、脆李良種繁育基地等品牌要素,如何去考慮鄉土元素融合,將是設計建造技術與自然和文化的碰撞。設計應避免大幅改造原有地形,要主動使民宿建筑與鄉村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鄉村民宿設計建設為見圖1。
圖1 鄉村民宿設計建設內涵
工程項目的建設使用主要由立項決策階段、編制勘察設計文件階段、建筑施工安裝階段、竣工驗收交付使用階段和后期運營維護管理階段組成。鄉村民宿建設人員多為當地村民,往往不具有很強的建設專業性,前期立項決策往往考慮的不周全,給設計人員帶來不必要的問題,造成設計偏差,從而降低了項目建設的效率,這些考慮因素的缺失后期是難以輕易更正的。因此就需要專業的人員在正確的階段做專業的事情,分析特定民宿設計的定位,需要融合的鄉土元素,打造怎樣的鄉村品牌,怎么實現城鄉雙向互助、鄉村產業轉型、村民資源共享,更切實際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使整個項目設計更合理化。
民宿不同于傳統以吃飯為主的農家樂,是旅游消費者對于當地文化了解的重要途經,鄉土文化和地域特色是民宿被旅游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多方面挖掘存在的歷史文化,保護既有地方風格建筑,加大對當地地域文化的發掘和傳承。民宿的整體建筑風格、具體建筑形式、建筑外部布局、建筑裝飾材料、特色打造景觀都是呈現地方鄉土文化的窗口,設計要與整個村落融為一體。民宿提供的是一次遠離城市喧囂、體驗鄉土氣息和自然景觀的體驗,在民宿中應該多提供鄉土文化與旅客之間的交互渠道,如主客之間的日常交流、民宿建造鄉土文化墻、獼猴桃采摘生活體驗等。
旅游消費者在體驗鄉土文化的前提是安全感和私密性,是否有被保護的安全環境和氛圍,是否有能進行私密體驗的空間對來到陌生鄉鎮的旅客有著重要影響,這種直觀感受可以直接影響旅客的二次消費欲望。合圍封閉型的民宿院落要比開放分散型民宿院落在安全感和私密性上給旅客帶來的體驗更好,合圍封閉型民宿院落更能營造安全和私密氛圍。對于小型舊房改建的民宿,其在空間功能布置上不合理,各功能區域交叉影響,不能滿足旅客對安全感和私密性的要求,這就要通過空間功能的優化,輔以合理的室內設計實現,這部分空間要滿足旅客心理需求且不對其他功能區產生干擾。
在建筑材料的選擇方面,民宿建造過程所用建筑材料要與傳統民居所用材料有關聯性,不可全采用脫離鄉土自身的現代建筑材料,可將新型現代建筑材料與當地傳統民居材料進行結合,從而豐富建筑樣式,如體現鄉土氣息的柴火竹條、具有質樸感紅磚磨砂外墻、充滿歲月的陳舊木制泥墻、有韌性的新鮮綠竹片、田野中挖出的泥土、掉落的脆李樹枝、干枯的樹葉、土胚磚和青石等,都可以合理地選擇與現代的鋼筋混凝土、鋼結構進行搭配組合,進行圍護設計、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旅游業將獲得快速發展,面臨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高的要求。廟安鎮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富含歷史底蘊,具有豐富的林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濃厚的傳統鄉土文化,具有巨大的鄉村旅游發展潛力,應深挖其鄉土元素和核心價值,因地制宜,推動當地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ID:01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