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針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團隊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凸顯。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狀況的科學評價工作,神針(SZ RANKING)從2021 年起每年公開發布中國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評價研究報告。
在2021 全國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評價工作的總體設計中,神針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團隊主要遵循以下總體思路和原則:第一,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服務于對接國家需求的戰略目標,充分體現近年來國家政府部門出臺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等政策文件精神;第二,進一步增加了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功能方面的評價,以促進學校對接產業、走進社會、服務地方;第三,進一步增加了均值比重,以盡量避免出現大學評價中常見的“規模越大越有利”的弊端;第四,全部采用客觀數據,所有指標均從公開發布的渠道獲取。
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和征求專家與部分高職院校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團隊設計了2021全國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了基礎設施、師資力量、立德樹人、教育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學生發展、聲譽和影響7 個一級評價指標,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實訓基地、教師數、師生比、教學團隊、杰出人才、專業教學資源庫、教學成果獎、大學生競賽、公益性培訓服務到款額等28 個二級評價指標,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公益性培訓服務到款額、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近60 個三級指標(見表1)。

表1 2021 全國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
本次評價的對象為在中國高職高專網上提交了2021 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的普通高職院校,共1386 所(不包括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1]。本次評價結果中出現的學校名稱以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中使用的校名為準。
本次評價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以下渠道:(1)各校官網;(2)各校提交的2021 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3)教育部等政府部門網站及相關文件;(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等相關網站;(5)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等論文數據庫;(6)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的發明專利數據庫;(7)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專家工作組編撰的《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2020版)》[2];(8)神針獨立建設的評價數據庫。
本次評價使用的絕大多數是各校的2020年度數據。個別屬于累積性的數據,使用的是能夠獲取到的最新狀態數據。
各二級指標的得分計算,一般采用線性指標計算方法。計算公式為:某校的某項二級指標得分=(該校的指標值×指標權重)/(該項指標排序前1—3 位高校數據的平均值或某個封頂值)。當某校的計算得分值超過該項的最高限定分時,取最高限定分作為該校的得分。對個別指標不適宜使用線性指標計算法的,則采用主觀賦分法予以賦值。
神針評價提倡和踐行分類評價原則。對于類型敏感的指標,在具體計算上述各項指標得分時,按不同類型有差別地分類處理。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僅列出排名為全國TOP300 的高職院校,詳細排名情況見表2。

表2 神針2021 全國高職院校總排名(TOP300)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通過分析表2 中的評價結果數據以及全部排名(限于篇幅,文中未列出),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結論。
(1)評價結果顯示,獲得全國高職院校總排名榜前3 名的院校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進入前10 名的還有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淄博職業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這些院校無疑都是我國高職院校中的優秀代表。
(2)從分類型的視角看,各類型院校中的前3 名如下。
綜合類院校: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淄博職業學院。
財經類院校: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理工類院校: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農林類院校: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醫藥類院校: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師范類院校: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藝術類院校: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體育類院校: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北京體育職業學院、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
政法類院校: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
(3)從省域視角看,進入前10%(A 級)排名院校數和進入前700 名院校數較多的地區是江蘇、山東、廣東、浙江和河南(見表3),可以說,這5 個省域也是我國高職教育最發達的地區。

表3 各省域的優秀院校數量

續表
(4)在非雙高校中,除了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A+級)進入全國高職院校總排名榜前三以外,還有一些院校的表現也非常突出,如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等都進入了全國前10%層次(A 級)。
(5)在民辦院校中,共有46 所院校進入了全國前50%。其中進入B 級(排序20%—30%)的有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紹興職業技術學院、重慶能源職業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等。可以認為,這些院校是我國民辦高職院校中的優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