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錢莰/文
近年來,少兒舞蹈教育既是作為藝術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普及美育的重要途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基于自我決定理論,將少兒舞蹈學習動機分成自主動機和受控動機,探討少兒的學習自主性的重要性,以期為少兒舞蹈的教育與教學提供依據。在此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探討少兒舞蹈學習動機并給予一些建議與策略。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8年印發《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指出:“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以下簡稱校外培訓機構)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對于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鼓勵發展以培養中小學生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培訓?!?/p>
隨著教育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逐步受到重視。而自我決定理論,是一項有關人類動機的理論,但在研究少兒舞蹈教育上運用此理論比較鮮見,學生個體的自主動機強度會對其舞蹈學習產生影響。因此本文主要針對的是7~14周歲年齡段一直在學習舞蹈的學生,將其學習動機分為受控動機和自主動機兩種類型,對7~14周歲年齡段的少兒舞蹈的學習動機現狀進行研究,基于此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探討少兒舞蹈學習動機的重要性并給予一些建議與策略。
自我決定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德西(Deci)和瑞安(Ryan),通過一系列研究提出的。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包含以下五個子理論:認知評價理論、有機整合理論、基本需要理論、因果評價理論、目標內容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將學習動機分為無動機、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三種形式,其中外部動機有四種調節方式,包括外部調節,內攝調節,認同調節和整合調節。研究認為外部調節和內攝調節方式屬于受控動機,認同調節、整合調節和內部動機屬于自主動機[1]。自主動機是個體遵從自己的內心意愿去從事某項活動。其中基本心理需要理論關乎個人健康成長,它包含了三個基本心理需要:(1)自主的需要 (the needs for autonomy);(2)能力的需要(the needs for competence);(3)歸屬的需要(the needs for relatedness)這三種需要的滿足為內部動機和動機的內化提供了支持。自我決定理論強調個人的自主動機性,這對于學生學習舞蹈的自主興趣的探索有一定借鑒意義。
參與調查的對象是一所嘉興市舞蹈培訓學校里7至14周歲(基本有三年及三年以上)一直在舞蹈學習的少兒。
2.2.1 文獻資料法
借助圖書館、網絡查找相關自我決定理論研究以及對于少兒舞蹈教學研究的資料與信息,查閱中國知網、萬方等數據庫的文獻資料;并且依據學習自我調節問卷(Academic Self-regulation Quiestionnaire ,SRQ-A)編制基于自我動機理論的少兒舞蹈學習動機現狀調查問卷共十題,為研究提供一定依據。其中1、3、5、7、9題為自我動機選項;2、4、6、8、10題為受控動機選項。
2.2.2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嘉興市地區的一所少兒舞蹈培訓學校(學習舞蹈三年及以上)年齡段在7~14周歲的少兒進行抽樣調查,從而基本了解少兒學習舞蹈的動機?;厥盏挠行颖緮盗繛?5個學生,分別是男生1個,女生84個。
2.2.3 數理統計法
使用SPSS25.0軟件對搜集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2.4 邏輯分析法
依據調查現狀,結合自我決定理論分析并提出思考與建議。
2.3.1 問卷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信度指標主要是Alpha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在 Cronbach's Alpha測量中α系數越大,表示問卷的內部一致性越高,α系數在0.7以下,表示問卷的內部一致性較差,問卷不適合作為研究工具。通過分別檢驗量表中各部分的信度,來檢驗問卷的內部一致性。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分別為0.864和0.76,具有良好的信度。
2.3.2 問卷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對問卷效度進行檢測,KMO值達到0.7以上,數值大于0.5,代表適合做因子分析;另外,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P值達到顯著性水平,兩者共同參照,表示問卷具有一定良好的效度。
2.3.3 描述性統計
對于7~14歲少兒舞蹈學習自主動機的分值進行統計,結果如下表1所示,發現均值維持在4~4.5之間,屬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說明他們的舞蹈學習自主動機水平比較高,是一個不錯的現象。
對于7~14歲少兒舞蹈學習受控動機的分值進行統計如下表2,發現均值大體維持在2.5~3.5之間,屬于中等的水平。
由表1和表2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少兒舞蹈學習動機水平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自主動機學習水平高于受控動機學習水平,說明少兒的舞蹈學習總體以自主動機為主,但同時,受控動機的影響并不低,尤其相較之下學生更關注于老師與家長的鼓勵態度。

表1 自主動機描述統計

表2 受控動機描述統計
在自我決定理論里認為,個體的自主需要、能力勝任需要和歸屬需要,這三種類型的需要是能夠促進個體行為產生的根本動力。同時自我決定理論其核心概念就是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
3.1.1 從滿足少兒的自主感出發,保持學習動力
自主需要,是強調個體自我來決定的需要,即個體能夠感知到做出的行為表現是具有自主的選擇權利。“興趣與自我價值感能促進自我需要的滿足,而任何外在形式的控制(如獎勵或懲罰)會降低自主需要水平。[2]”一般學習舞蹈的啟蒙幾乎是從幼兒開始,但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筆者上文選取的年齡段自我意識逐步增強,此時已經跨入應試教育的行列,而此時舞蹈是作為其普通學習之外的其他活動,這時更多是學生遵從自己意愿向外拓展的自主選擇。根據調查情況,從動機的水平來看,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于舞蹈的學習還是非常愿意的,且自主動機的水平頗高,因此需要把握住她們現階段學習舞蹈的興趣,有意識給她們接觸,提供自主選擇不同舞種的機會,同時適當設立學習目標,更能保持學習的動力。
3.1.2 從滿足少兒的勝任感出發,探索教學內容
能力需要,指個體控制環境的需要,即個體體驗到對環境的掌控權與勝任感。對于少兒年齡段的學生來說,有趣有意的教學內容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1)選擇合適的教材。教學考級舞蹈教材是現在少兒舞蹈主要的學習內容,從調查來看,多數學生對于舞蹈并非為了考級而考級,其具體學習內容科學符合學生的年齡段來設置,難度依照學生的年齡、接受程度與能力逐步遞增;(2)因材施教編排舞蹈劇目。教師善于發現不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與興趣點,在舞蹈組合編排或劇目選擇時,讓孩子自身存在的優勢得到發揮,滿足其個體的勝任感,增強并保持學習欲望。(3)引導有趣的肢體活動教學。保護學生們的舞蹈興趣,充滿趣味性的肢體活動有助于學生展示自己的肢體。
3.1.3 從滿足少兒的歸屬感出發,重視情感交流
歸屬需要,“指個體歸屬環境的需要,即個體感知到來自他人的關愛、理解、支持,體驗到歸屬感。[3]”在少兒這個年齡段內,是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與堅持性開始成熟的關鍵時期,因此保持其學習動機的積極性尤為重要。古戴羅研究發現,當個體感受到來自身邊的親人朋友或教師較高的歸屬感時,他們會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并能夠主動調節與他們相處的方式;反之,當個體與同伴情感上出現隔閡或出現情感上的疏離時就會產生較低的歸屬感。同樣少兒舞蹈的學習需要教師與家長的共同支持,建立教師—家長—孩子三方的良好交流關系,注重家校聯系與師生聯系,時常與孩子溝通,聆聽他們自身對學習舞蹈的感受,及時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
從調查的現狀來看,在受控動機中“老師與家長的鼓勵獎勵”對于少兒舞蹈學習動機的影響是最顯著的,因此重視教師與家長的積極支持態度,適當地鼓勵與激勵,可以有效樹立孩子的信心。
有效的表揚激勵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感與勝任感。表揚是需要真誠、具體化的,在學習的不同階段依據學生的能力表現給予不同的評價,這對學生來說更具有說服力與感染力,讓學生能真切感受到其獲得的表揚源于自身具體實在的進步。
此外,教師的教學模式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教師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與課堂環境,構建起較為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激發??赏ㄟ^圖文、視頻或多媒體等其他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學習舞蹈方面的理論知識,同時促進學生進一步對舞蹈的理解與學習。
在當前國家美育教育政策的推動下,少兒舞蹈的教育已經成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力量。能夠激發并保持少兒對舞蹈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少兒舞蹈的教學與發展,本文是在自我決定理論的基礎下,對少兒舞蹈的學習動機進行調查研究,從自我決定理論的角度分析少兒舞蹈學習動機的現狀,并從滿足少兒的基本心理需求,有效的表揚激勵以及多樣教學模式來給予部分建議。同時本文的研究內容還需要改善,調查研究時選取的樣本量較少,考慮的因素還不夠全面,因此需要再進一步的完善與調研?!?/p>
引用
[1] 蔡金琳.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初中生數學學習動機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2] 趙宏玉,王紅霞.自我決定理論研究述評[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41(1):5-7.
[3] 吳才智,榮碩,朱芳婷,等.基本心理需要及其滿足[J].心理科學進展,2018,26(6):1063-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