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葉
“新課標”所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師應突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結合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以及自主思考。
一、科學創設合作小組,提高小組學習效率
自主合作探究是幫助學生有效開展課堂中溝通交流的教學模式,能將學生在課程中的被動式學習轉變成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究學習。因此,教師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合理安排小組成員,確保每個學生在互相幫助的同時,能督促對方的學習能力有效提升。學生要在小組學習中積極發揮自身的特長,不斷地挖掘自身的學習優點,在小組學習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小組合作探究知識當中。
教師應遵循科學性的原則創設小組,在設計時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態度以及個性特點進行充分的分析與了解。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在班級中的人際交往關系,尊重學生參與到小組中的學習感受。合理的成員搭配,可以幫助教師更有效地開展語文合作探究學習。教師應合理地將成員進行劃分,確保每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參與到小組學習當中,并從中建立初步的學習自信,在小組中找到存在感,激發自己的學習潛力。例如在《日月水火》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生字進行初步的講解與分析,使學生了解生字的含義與讀音。教師可以創設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對生字進行以圖映字的學習,將生字畫出對應的圖案,并在小組中與同學進行分享與解析,說一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繪畫,并利用圖案對生字進行組詞造句。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布置作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生字的出處并且能夠應用在哪里。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輔助教學
在傳統語文課程當中,教師往往將自身當作課堂的主體,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教師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全新的教學方式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旁輔助,并充分地引導學生的語文理論學習。教師應在課堂設計中突破課程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并時刻注意學生是獨立并且具有巨大潛能的個體,不以教師的意識為轉移。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創設更多的小組學習機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地了解到團隊協作學習的重要性,并且能將知識累積不斷地提升與優化。教師要將學生學習薄弱的地方進行有效地彌補,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生活經驗,發揮合作探究學習的作用,使學生在小組中對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與分析,并在解決后有效地彌補自身學習薄弱的環節,將其轉化為自身的學習經驗,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并提高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質量與效率。例如在《動物王國開大會》這一課中,教師創設小組合作學習,利用情境導入將學生帶入到動物王國當中,積極地扮演其中的小動物,并在故事中結合自己所想象的動作進行表演,進行全班的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小組中進行積極的評價
小學生的思維尚處于萌芽階段,教師的評價以及同學之間的評價,是學生學習動力以及學習自信心養成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在小組中開展積極的評價,可以是教學的正面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鼓勵與夸獎,也可以是學生對自己近期學習方式以及態度的總結與糾正。教師開展小組合作評價,便是為了幫助學生之間進行互相督促與引導,并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拔苗助長》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了解成語故事的含義,深刻地理解故事所教給學生的重要意義。教師初步講解后,小組學習成員可以共同討論故事中“拔苗助長”的含義,并說一說自己身上有沒有“拔苗助長”的事情,應該怎樣去改變,引導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評價與激勵。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如果想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學習意識,應在語文課堂中創設輕松愉快的合作探究式學習,轉變教師在課堂主體的地位,充分地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幫助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地優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