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


哈薩克斯坦剛剛經歷了該國獨立三十年以來的最大動亂,至少164人因此喪生。隨著哈總統托卡耶夫邀請以俄羅斯為首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派兵介入、大幅更替國家安全委員會(安全部)領導層、授權該國安全力量可以無預警開槍……局勢終于在1月7日大體回歸平靜。
這場大規模抗議因哈薩克斯坦西部產油區民眾抗議液化石油氣價格上漲而起,但矛頭很快轉向了納扎爾巴耶夫以及對國家的不滿。按哈官方說法,伺機而動的武裝分子加入了抗議活動,后者主要目的是奪取政權,“這是一場未遂的政變”,并且有外部勢力的介入。
12日,哈薩克斯坦新一屆政府宣誓就職。納扎爾巴耶夫2019年在交權前夕任命的馬明政府于1月5日被解散后,原第一副總理斯馬伊洛夫接過總理職務。
國安委領導層被大幅更替
在這場“未遂政變”中,哈薩克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安全部)扮演的角色十分不簡單。
早在1月5日,當托卡耶夫宣布任命原總統辦公廳副主任穆拉特·努爾特列吾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時,就有傳言稱納扎爾巴耶夫的侄子薩馬特·阿比什落馬。此前,國安委第一副主席是阿比什,但官方遲遲沒有通報阿比什的相關消息。
外界對這個機構的格外關注始于6日,當天托卡耶夫宣布時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馬西莫夫被免職,由國家安全局局長薩基姆巴耶夫接替。后據8日的官方通報,馬西莫夫等人因涉嫌叛國罪被捕,6日已被安置到臨時拘留所。
哈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根據哈國1992年7月議會通過的一項法律成立的,該法律授權成立一個機構來取代蘇聯時期的國家安全機構克格勃(KGB)。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1995年一項總統令的修改,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職責逐漸超過了克格勃的設定。
但在本輪騷亂中,哈國家安全委員會似乎未能有效履職。納扎爾巴耶夫的前顧問、前哈薩克斯坦信息和文化部部長葉爾穆哈梅特·葉爾提斯巴耶夫7日在接受“哈巴爾24”電視臺采訪時稱,托卡耶夫之所以在暴亂的初期對國家安全委員會進行大換血,是因為委員會隱瞞了武裝分子在哈薩克斯坦設立訓練營的信息。
葉爾提斯巴耶夫稱,據他所知,在阿拉木圖國際機場遇襲前的40分鐘,有人下令撤走了所有的警戒線和守衛士兵。本為阿拉木圖最安全和最受保護的建筑——國家安全委員會大樓,在高層領導的直接縱容下被恐怖分子輕易占領,而這些人的目的是推翻托卡耶夫。
7日晚,托卡耶夫在通過電視發表全國講話時稱,僅在阿拉木圖一地就有超過2萬名暴徒出現,并有組織地對政府機構和軍警發起了武裝攻擊,“安全部門沒有提前獲知這些暴徒的地下準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顏色革命?恐怖襲擊?
哈薩克斯坦騷亂是自發抗議、顏色革命還是精英內斗?外界仍在慢慢品咂。
按俄羅斯總統普京1月10日在集安組織線上峰會的說法,哈國騷亂中出現了烏克蘭顏色革命中的相似操作手法。“有人利用組織良好、管理明確的武裝組織參與其中,托卡耶夫總統剛剛談到了這一點,包括那些顯然在國外恐怖分子營地接受過訓練的人。”普京說道。
托卡耶夫則從未直接提及顏色革命的字眼,他10日在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舉行線上會議時透露,有中東國家武裝分子參與了騷亂。他說:“這是一次組織嚴密、準備充分的針對哈薩克斯坦的侵略行為。參與騷亂的外國戰斗人員主要來自中亞國家,也有來自阿富汗等中東國家的戰斗人員。這些人的目的是讓哈薩克斯坦陷入混亂,然后趁機奪取政權。”
哈薩克斯坦“31臺”刊文指出,在此次暴亂中,哈當局逮捕了多名外國暴徒。根據調查,這些人通過參與暴動可以獲得相應報酬。
1991年獨立后,哈薩克斯坦在納扎爾巴耶夫的帶領下成為中亞經濟發展最好、社會最為穩定的國家,吸引了大量外國資本進入。外交層面,哈薩克斯坦長期奉行“多面平衡”策略,一直較好地平衡著與中美俄三個大國之間的關系。
納扎爾巴耶夫2019年3月主動宣布辭職,由當時任議長的托卡耶夫接任。此后,納扎爾巴耶夫的大女兒達莉佳·娜扎爾巴耶娃2020年疑因貪腐丑聞不再擔任議院議長。納扎爾巴耶夫又于2021年11月主動向托卡耶夫移交“祖國之光黨”黨主席職位。外界一直認為,托卡耶夫是納扎爾巴耶夫精心挑選的接班人,國家已平穩地完成了權力過渡。
但本次抗議暴露了哈薩克斯坦政治的另一面,即納扎爾巴耶夫曾經的精英圈子或許沒有融入托卡耶夫時代的新現實。俄羅斯中亞問題專家丹尼爾·基斯洛夫觀察稱,阿拉木圖發生的一切看起來像是納扎爾巴耶夫的政治勢力試圖扭轉頹勢而做出的一次努力。
阿拉木圖的政治分析人士多西姆·薩帕耶夫也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采訪時指出,精英階層內部的權力競爭對哈薩克斯坦的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權力斗爭不一定發生在兩位領導人之間,而可能發生在屬于他們“核心圈子”的人之間。
無論這場動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托卡耶夫似乎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本輪騷亂爆發后,納扎爾巴耶夫不再擔任安全委員會主席,盡管按原計劃這是他的終身職位。
托卡耶夫獨當一面,納扎爾巴耶夫的時代結束了。